五一長假期間,“逸梅藏扇·有慧畫扇”紀念展在福州路藝術書坊舉辦,此次展覽也是為了紀念文史掌故大家鄭逸梅先生(1895—1992)誕辰130周年。

福州路藝術書坊的大型展覽海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州路藝術書坊的大型展覽海報

著名學者、華師大中文系陳子善教授為此次展覽做序《扇面天地寬》,在序言中他指出:

中國扇文化源遠流長,是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頗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成扇和扇面成為了字畫收藏的一個別具風采的分支,專門收藏成扇成為收藏大家的也不乏其人。這個優(yōu)雅的文化風氣代代相傳,至今不衰。

2025年是鄭逸梅先生(1895—1992)誕辰130周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5年是鄭逸梅先生(1895—1992)誕辰130周年

鄭逸梅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收藏成扇和扇面的名家。鄭老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補白大王”的美譽早已傳遍海內外。鄭老又是收藏歷代名人書札的大藏家,也已越來越為文壇藝苑所推重,已先后問世的《鄭逸梅友朋書札》和《鄭逸梅友朋尺牘 鄭逸梅家藏尺牘》兩書就是明證。然而,鄭老同時也是一位成扇愛好者和收藏者,卻知者還不多。他曾自嘲“愛扇成癖”,可見他對集扇的癡迷。研究鄭逸梅先生和他的嗜好,如不關注他的藏扇,那將是一個重大的欠缺。

陳子善教授在展覽現場看展(左2)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子善教授在展覽現場看展(左2)

在陳子善教授看來:“鄭有慧女士專攻國畫,成就斐然。展覽同時展出她創(chuàng)作的扇面多幅。祖孫兩人,一藏扇一畫扇,互相發(fā)明,相映成趣,也是文壇藝苑的一大佳話?!?/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幕式嘉賓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幕式嘉賓合影

5月1日是展覽首日,多位上海文化界人士參加了開幕式活動,包括滬上知名畫家、書法家、作家以及老報人等等。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總編輯楊柏偉認為:“藝術書坊上午的展覽現場爆滿了,這是鄭逸梅先生的巨大魅力。而張森、徐云叔、陸康、劉一聞諸位藝術大家的‘加持’,更使得開幕式星光璀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幕式嘉賓合影

據介紹,當天來參加的嘉賓還有鄭振鐸之孫鄭源,周瘦鵑之女周全,孔另境之女孔明珠,上海作家楊揚、沈嘉祿、馬尚龍,老晚報人嚴建平、曹正文(米舒)、管繼平等。

鄭有慧在展覽開幕式致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鄭有慧在展覽開幕式致辭

談到這次舉辦展覽的目的,鄭逸梅先生孫女、上海市普陀區(qū)美術家協會顧問鄭有慧告訴記者:“今年是我的祖父誕辰130周年,這次在福州路舉辦了一場紀念展,紀念展的名稱為《逸梅藏扇有慧畫扇》。為什么要起這樣一個名稱呢?因為我祖父的藏品當中他最鐘愛的就是扇子,藏扇聞名海內外,數百把扇萐無不精美!”

章太炎、吳湖帆合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章太炎、吳湖帆合扇

這次展覽展出的有26把鄭逸梅先生收藏的扇子,這些扇子都是鄭有慧從藏品當中精心挑選出的,其中不少堪稱精品,據鄭有慧介紹:“比方說章太炎、吳湖帆合扇,吳湖帆畫梅花,扇子背面是章太炎寫的字,這是比較難得的。還有,攝影大師郎靜山是不畫畫的,但是這次展陳的扇子當中有郎靜山畫的山水,扇子背面是沈禹鐘寫的書法,沈先生是一位民國大家,他也是祖父的老朋友。展品當中還有夫妻倆人一起畫的扇子,在這里留點懸念,給觀眾自己來品?!?/p>

上海作家馬尚龍在觀展后認為:“陳子善老師的序言《扇面天地寬》道盡其中美妙,而展覽所展陳的扇面,照片是拍不出效果的,須到展廳細細欣賞?!?/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作家馬尚龍(右1)與孔明珠(左1)在展覽現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現場展陳的鄭逸梅先生日記(孔明珠 拍攝提供)

上海作家孔明珠在觀展后則認為:“我觀鄭逸梅先生日記記錄細碎,買啥小菜,抱了兩次孫女都有記載,得‘補白大王’之譽非數年之功,乃一生一世兢兢業(yè)業(yè)默默耕耘?!?/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