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所見歐陽父子書風(fēng)作品,您仔細(xì)研究過嗎?
歐陽父子的書風(fēng),對日本書法的影響在飛鳥時代后期的白鳳時代(645-710)已經(jīng)展現(xiàn)。其中有二件名品,日本天武天皇十四年(686)的《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1]和《長谷寺銅板法華說相圖銘》[2],都展現(xiàn)了歐體楷法的深雋的特色。
《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3],書者寶林為朝鮮僧人,書法極為接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此卷離歐陽通寫《道因法師碑》僅二十三年,歐陽通此時亦還在世。









《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全卷




《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局部

《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與《道因法師碑》局部對比
位于奈良長谷寺的《長谷寺銅板法華說相圖銘》與《金剛場陀羅尼經(jīng)》的字形,用筆相似,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為日本古代金石文中的精品。







《長谷寺銅板法華說相圖銘》局部
此后,到了奈良時代(710—794),光明皇后獻(xiàn)給東大寺的獻(xiàn)物帖目中有歐陽詢真跡屏風(fēng)一具[4],惜今已不傳。此期書法風(fēng)格與歐陽詢書風(fēng)相似者還有小川穆志輔所藏《華嚴(yán)音義》[5],該卷是日本奈良時期(710-784)末期寫本,字體雋逸,更近歐陽詢。








《華嚴(yán)音義》部分
以及近衛(wèi)家藏唐真書《千字文斷簡》[6],可見于陽明文庫,為極少見的歐體楷書墨跡。

《千字文斷簡》
此外還有竹添光鴻舊藏唐寫本《漢書·揚雄傳》殘卷[7],此卷多用楷書,兼用行楷,書法亦為歐陽詢風(fēng)格[8]。








《漢書·揚雄傳》殘卷部分
到了日本歷史上極為繁盛的平安時代,文化上更加積極效仿盛唐。遣唐使為日本帶回了大量中國書家的名作,除了王羲之等“先賢”的書跡之外,也有歐陽詢、褚遂良等當(dāng)朝“時賢”的書作或拓本。如學(xué)問僧最澄在他的《法門道具等目錄》中,即舉出他曾帶回“歐陽詢書法大唐拓本二枚”[9]??蘸:蜕性鴮⑺h(yuǎn)渡中國帶回來的名品真跡呈獻(xiàn)給嵯峨天皇,其中就有歐陽詢真跡一件[10]。嵯峨天皇(786~842)的書風(fēng)形成可以說受到了歐書的重要影響[11]。他823年所書《光定戒牒》及《李嶠雜詠殘卷》[12]等作品無論結(jié)字用筆都深得歐體行書三昧,風(fēng)神峻拔,極為動人。嵯峨天皇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天皇,也是平安時期的大書法家,與空海(774~835)、橘逸勢(782~842)并稱「平安三筆」。空海和橘逸勢的書風(fēng)都比較接近于王羲之一路,原是當(dāng)時普遍的風(fēng)氣,而嵯峨天皇卻獨鐘歐陽詢,此則突顯出他與眾不同的眼光。









《李嶠雜詠殘卷》局部




《光定戒牒》局部
另日本著名報刊《朝日新聞》的報頭是選取歐陽詢隸書《大唐宗圣觀記》中的字集字而成,還有日本政府新修神樂殿匾額也用歐書集字,三字取自《九成宮醴泉銘》[13]。

《朝日新聞》報頭由《大唐宗圣觀記》碑集字而成

神樂殿匾額與《九成宮醴泉銘》集字
【主編微信】
出品丨書法秘笈
技法揭秘丨名家研究丨熱點辣評丨展賽觀察
力耕不欺,踏踏實實做有干貨的書法公眾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