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有意思 ───
第31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
春秋戰(zhàn)國,辨士如云,說動君王將帥,則飛黃騰達(dá),比如蘇秦張儀;說不動君王,也落得千古美名,比如孔子孟子。
有一個人,說服的本領(lǐng)像蘇秦張儀,內(nèi)心的品格像孔孟先賢。每次成功說服之后,權(quán)位財富分毫不取,功成身退,飄然而去。
他不被金錢所惑,不被權(quán)位所絆,不被世俗所累,志氣高潔,萬人敬仰。
他就是魯仲連,一個貧賤輕世的逍遙公,一個世人崇敬的真國士。
他是李白的人生偶像。

1
義不帝秦
長平之戰(zhàn)之后,趙國四十五萬精銳被坑殺。第二年,秦軍再圍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楚、魏求援。毛遂自薦,幫助平原君從楚國搬來救兵。魏王派將軍晉鄙帶兵十萬,也來救趙。
這時秦王修書一封,對魏王說:“誰敢救趙國,我打完趙國就揍他!”
魏王慫了,叫晉鄙按兵不動,在鄴城扎營,名為救趙,實(shí)乃觀望。又派新垣衍偷偷去了邯鄲,通過平原君向趙王建議,不如魏、趙兩國尊秦王為西帝,哄他退兵。
齊人魯仲連在邯鄲,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彼即肆然而為帝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愿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先生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資治通鑒》周紀(jì)五
齊國人魯仲連在邯鄲聽說此事,去見新垣衍說:“秦國,是拋棄禮義以斬首為功的國家,如果秦國統(tǒng)一天下,我就跳東海而死,也不愿意做秦國人。況且魏國沒有看到尊秦王為帝的害處吧。如果秦王稱帝,我將讓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p>
新垣衍不高興地說:“先生憑什么讓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
魯仲連說:“當(dāng)初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紂王的三公。九侯有一個女兒長得很美,就把她獻(xiàn)給紂王。紂王卻認(rèn)為她長得不美,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極力勸阻申辯,紂王就把鄂侯曬成肉干;文王聽說了,只是嘆了一口氣,紂王就把文王抓起來,關(guān)在小黑屋里一百天,企圖置之于死地。如今,秦國是萬乘之國,魏國也是萬乘之國,雙方都稱王,就因?yàn)榭磳Ψ酱蛄艘粓鰟僬?,就要尊他為帝,把自己置于隨時成為肉干肉醬之地!況且秦王會因?yàn)槟阕鹚麨榈劬屯V箚??你尊他為帝,他就要行使天子的?quán)力號令天下,撤換諸侯各國的大臣,他不滿意的都干掉,符合他心思的得到任用,再把秦國女子嫁到各國王室。那時候,魏王朝堂上都是秦王的臣子,后宮都是秦國的嬪妃,魏王還能安穩(wěn)嗎?將軍您還能得寵于魏王嗎?”
新垣衍起身,再拜說:“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您是天下之士!我即刻回去,不敢再提帝秦這事了。”
邯鄲解圍之后,平原君想給魯仲連封賞,但使者去了三次,魯仲連都不接受。平原君又送上千金,給魯仲連賀壽。魯仲連說:“士以天下為己任,為人排憂解難,不求回報。如果要求回報,就是商賈之事了,所以我分文不取?!?/p>
魯仲連的意思是:我這為國盡忠呢,你跟我嘮現(xiàn)金激勵,這不是埋汰人嘛,跟誰倆呢?

李白一生狂放不羈,“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然而卻非常敬仰魯仲連,寫了很多詩歌稱頌他。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魯仲連更進(jìn)一步,根本不稀罕富貴,面對千金,微微一笑,絕對不抽。
義不帝秦,既是為了趙國、魏國,也是為了天下百姓。
在我們后人看來,歷史大勢浩浩湯湯,周滅秦興是早晚的事,魯仲連一番慷慨陳詞,不過是把秦的統(tǒng)一進(jìn)程延后了三十年而已。
然而,秦朝不也是二世而亡嗎?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我認(rèn)為是有的,是精神,是品格。
如果東方諸國,能夠多一些像魯仲連一樣的高潔之士,也許就不會滅亡;如果中華民族多一些魯仲連一樣的仁人志士,我們也不會遭受那么多的苦難。
更難能可貴的是,魯仲連不只是志氣高潔,而且才智過人,僅靠休書一封,就收復(fù)一座城池。
2
勸燕將
燕將攻齊聊城,拔之?;蜃P之燕王,燕將保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之,歲馀不下,魯仲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為陳利害曰:“為公計者,不歸燕則歸齊。今獨(dú)守孤城,齊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將何為乎?”燕將見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我自刃!”遂自殺。聊城亂,田單克聊城。歸,言魯仲連于齊王,欲爵之。仲連逃之海上,曰:“吾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資治通鑒》
燕國一位將領(lǐng)攻打齊國聊城,成功占領(lǐng)。有人向燕王進(jìn)讒言說,這位將領(lǐng)將自擁聊城。燕將害怕,不敢回國,只好在聊城固守。
齊國田單攻打他,一年多也攻不下來。魯仲連就寫了一封信,用箭射進(jìn)城去,陳述利害說:“我為您打算,不是歸燕,就是歸齊,如今您固守孤城,齊國不斷增兵,而燕國救兵不至,您準(zhǔn)備怎么辦呢?”
燕將讀了信,痛哭三天,不能決斷?;匮鄧桑呀?jīng)有了嫌隙;投降齊國吧,恐殺戮太多,血債難還,怕投降之后受辱。最后悲嘆說:“與其被人殺,不如自殺!”于是自殺了。
主將一死,城中混亂,田單乘勢攻克聊城?;貒螅飭蜗螨R王推薦魯仲連,要封他爵位。魯仲連避而不受,逃到海島上,說:“與其身享富貴而屈人之下,我寧愿貧賤而輕視世事,自在自我?!?/p>
前有辭謝黃金千兩,今又舍棄封官進(jìn)爵。魯仲連不愛財富、不慕權(quán)位,真名士也。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李白深深地折服。

魯仲連這封書信的內(nèi)容,顯然不只是這輕飄飄的一兩句話,《史記》中記載了很多內(nèi)容,都被司馬光用“陳厲害”三個字取代了。
在這封信中,魯仲連先是結(jié)合齊、燕兩國局勢,指出燕將死守孤城是非忠、非勇、非智之舉;又站在燕將的角度上,分析歸燕、降齊的好處;最后又用管仲和曹沫的例子指出“行小節(jié),死小恥”是不明智的做法,勸誘燕將以“小節(jié)”而成“終身之名”,以“小恥”而立“累世之功”,放棄聊城,保全將士軍民。
其中有很多經(jīng)典名言:“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 ”。
《孫子兵法》有云:“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薄度龂尽分幸灿校骸胺蛴帽溃バ臑樯?,攻城為下?!?/p>
魯仲連殺人誅心,一封信說得燕將心生絕望,自刎身亡。
平原君評價毛遂“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魯仲連也有此才干,休書一封,即下一城。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并不居功自傲邀功請賞,反而對于封官進(jìn)爵敬而遠(yuǎn)之,魯仲連可謂人間清醒,逍遙過客。
《史記》中記載了魯仲連這兩次事跡,一次義不帝秦,一次智勸燕將。在《資治通鑒》中,還有一段魯仲連與田單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魯仲連不但有氣節(jié)、有智慧,更有見識,有知人之明。
3
勸田單
田單憑一己之力,光復(fù)齊國,被封為安平君,擔(dān)任齊國宰相。
田單要攻打狄國,去見魯仲連。魯仲連說:“將軍這次去攻打狄國,恐怕打不下來。”
田單說:“我以即墨一個破城的幾千殘兵,也能擊破萬乘之燕國,一戰(zhàn)而光復(fù)齊國全境。今天攻打一個小小的狄國,還打不下來?”于是轉(zhuǎn)身就走,上車都不行禮道別,拂袖而去。
奇了怪了,打了三個月,果然打不下來。齊國小孩都開始編童謠諷刺田單:“戴個簸箕大帽子,長長寶劍撐面子,攻打狄國攻不下,白骨堆成大山子。”
田單害怕了,回去找魯仲連:“請教先生,當(dāng)初您怎么知道我攻不下狄國呢?”
魯仲連曰:“將軍之在即墨,坐則織蕢,立則仗鍤,為士卒倡曰:‘無可往矣!宗廟亡矣!今日尚矣!歸于何黨矣!’當(dāng)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士卒先無之氣,聞君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zhàn),此所以破燕也。當(dāng)今將軍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也?!碧飭卧唬骸皢沃行?,先生志之矣?!泵魅眨藚枤庋?,立于矢石之所,援袍鼓之。狄人乃下。 ——《資治通鑒》周紀(jì)四
魯仲連說:“將軍當(dāng)初在即墨,坐著就在編織草筐,站著就在揮舞鐵鍬,和士卒一起唱軍歌:‘無路可退了,國家滅亡了,今天不拼命,明天沒命拼’。當(dāng)此之時, 將軍有必死之心,士卒無偷生之念 ,為軍令是從,沒有一個不揮淚奮臂而欲戰(zhàn),這是您之所以破燕的原因啊。如今將軍您,東有夜邑城一萬戶的采邑,西有臨淄城KTV的娛樂,系著黃金腰帶,馳騁于淄、澠二水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志,所以不勝也!”
田單說:“我能再有必死之決心和必勝之志氣,都是先生您的教導(dǎo)?!?/p>
第二天,田單親赴前線,繞城指揮攻擊,冒著箭雨拋石,擼起袖子敲鼓,一舉攻下狄國。

有一部經(jīng)典的動畫《驕傲的將軍》,那個將軍就是在立了大功之后,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最后被人活捉。
沒有人可以躺在功勞簿上。讓你成功的過去,是因?yàn)槟愕呐Γ绻惴艞壛似床?,成功?dāng)然會離你而去。
堅持初心的你,才是你自己。志得意滿的你,就不再是你。
4
魏安釐王問子順,天下還有什么高士。
子順說:“現(xiàn)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果退一步說,魯仲連算一個。”
魏王說:“魯仲連是裝出來的,不是天性自然。”
子順說:“人都是做出來的。如果能做到始終如一,那就是君子。言行一致,從不改變,習(xí)慣成自然,就是天性自然了。”
華杉對于魏王有一段點(diǎn)評:“他若能知行合一,切己體察,對照自己想一下,別人做的這些,自己能不能做到,他就不會這么輕佻地說話了,以至于還被寫進(jìn)史書里,示眾三千年,讓大家引以為戒?!?/p>
批評別人容易,親身實(shí)踐很難。
君子往往都是思己之短,度人所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而小人往往是以己之長,視人之短,管你孔子莊子,老子天下第一。
能夠看到別人長處,才能時時事事反躬自省,才能改正進(jìn)步;否則只能故步自封,活得毫無意義,甚至成為歷史笑柄。
不服高人有罪。就像自貢說的,自絕于日月,對日月不會有任何損害,只是表明他自己不自量力。
魯仲連為人,有氣節(jié),有智謀,有見識,既是高士,也是高人。
司馬遷稱贊魯仲連,能以平民百姓的身份,縱橫快意,放浪形骸,不屈服于諸侯,使大權(quán)在握的公卿宰相們折服。
魯仲連不是儒家,沒有出將入相的功名追求;也不是道家,沒有完全不問世事,還積極為國盡忠、為民請命??v覽古今中外,少有像他這樣的人,做出一番事跡,不貪財貨、不戀高位、不計得失,真是一個一心為公的真國士。
恐怕也正是因?yàn)樗翢o私心雜念,所以才能有凌然正氣,讓人心悅誠服。
魯仲連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用毛主席的那段話形容他,最恰當(dāng)不過了——
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與諸君共勉。
▽ 關(guān)注不迷路,每天讀好書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