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時報消息,美國退役四星上將羅伯特·艾布拉姆斯(下文稱羅伯特)以“臺軍參謀本部顧問”的身份現(xiàn)身“漢光41號”演習,引發(fā)島內外輿論高度關注。這位重量級美軍退役將領首次以臺軍內部“顧問”身份參與實戰(zhàn)化兵棋推演的行為,政治和軍事層面的挑釁意味濃厚,甚至可能成為美臺軍事勾連“公開化”的轉折點。羅伯特“披甲而來”,是臺美軍事勾連升級的象征,更是對臺灣民眾新的警示。對于美方的險惡用心,臺民進黨當局在心知肚明的情況下,非但不予抵制,反而爭相邀約、全力配合。

羅伯特·艾布拉姆斯(資料圖)
羅伯特·艾布拉姆斯出身顯赫的軍事世家,其父親小克雷頓·威廉斯·艾布拉姆斯是二戰(zhàn)期間美軍裝甲兵名將。艾布拉姆斯本人畢業(yè)于西點軍校,長期在裝甲兵系統(tǒng)任職,還曾擔任駐韓美軍司令兼任所謂“聯(lián)合國軍”司令,在亞洲地區(qū)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尤其積累了大量針對周邊國家的情報經驗。這樣一位軍事背景深厚的退役將領,以顧問身份參與臺軍演習,絕非偶然,背后的政治和軍事挑釁意味不言而喻。
然而,臺退將張延廷一針見血地指出,若直接以臺灣為主戰(zhàn)場,那就錯了,怎么打都是輸,因為地理劣勢是無法逆轉的。臺灣本島面積僅3.6萬平方公里,南北長僅394公里。解放軍的東風導彈從福建發(fā)射,6分鐘即可覆蓋全島。而且,羅伯特·艾布蘭是美國陸軍上將,擅長的是中東沙漠戰(zhàn)和歐洲平原戰(zhàn),臺灣戰(zhàn)場需要的是反登陸、反封鎖、反制電子戰(zhàn)能力,美軍經驗水土不服,不能拿來就用。

從美國運往臺灣的坦克(資料圖)
實際上,這場兵推的“升級”,更像是“拉虎皮作大旗”。臺當局急于展示所謂“美臺同盟”,用一個退役將軍的顧問頭銜,包裝成“協(xié)同作戰(zhàn)雛形”的重大突破,不僅騙不了大陸,更騙不了島內清醒的一部分人。別忘了,早在今年2月的“漢光演習”時,美軍印太司令部的聯(lián)五次長巴格倫也曾出現(xiàn)在臺防務部門的內部會議中。美軍這幾年從“觀察員”逐步向“顧問”、“參與者”轉變,其實已經暴露出美國對臺軍事政策的多層次布局。
從長遠來看,美國顯然將臺灣視為對抗大陸的消耗品。在風險降臨的瞬間,美國更愿意讓臺灣成為前沿陣地,為美國戰(zhàn)略利益而拼搏。即便結果是臺灣遭遇巨大的沖擊,乃至成為犧牲品,美國也不會心疼。更何況,這樣的局面,或許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臺灣似乎在軍事交流中嘗到了與美國互動的甜頭,但長遠來看,其只怕會在美國的策略中走向毀滅。當臺灣決定將希望放在美國身上時,就注定走上了一條絕路。
美國不愿與中國正面開戰(zhàn),因代價高昂。2023年CSIS模擬顯示,臺海沖突將導致雙方重創(chuàng),美國或損多艘航母,中國經濟沿海區(qū)域亦將受嚴重打擊。
兩敗俱傷之局無益于任何一方。美國或采“恐嚇為主”策略,借軍演、制裁、援臺等手段拖延,阻中國輕易采取行動。中國堅持統(tǒng)一目標不變,統(tǒng)一方式與時機需視情況而定。2023年10月,外交部重申“和平統(tǒng)一”立場,反對外來干涉。

臺灣海峽(資料圖)
從軍事到外交,從經濟到科技,美國在臺海問題上似乎都繞不開一個事實力不從心。解放軍軍事投射能力的崛起讓美國喪失了第一島鏈的戰(zhàn)略優(yōu)勢,而美國芯片產業(yè)的“單點依賴”更是讓其損失傷不起。在棋局已逐步明朗的情況下,繼續(xù)硬撐只會讓自己跌得更慘??擅绹木內匀徊辉阜畔逻^往的“霸權矜持”,而這或許才是危機的根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