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頭蹲在院墻邊吧嗒旱煙,盯著地里蔫巴巴的玉米苗直嘆氣。五月初的天本該穩(wěn)當升溫,可今年偏像小孩臉,說變就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邊內蒙古的牧民剛把羊群趕上草場,黃乎乎的沙塵就跟著大風灌過來,羊倌們裹緊頭巾直罵娘:“這沙子比往年兇多了,草還沒長起來,羊吃啥?”南邊廣西的李大姐望著窗外傾盆大雨直跺腳,地里的辣椒苗才剛移栽,根還沒扎穩(wěn),雨水泡得土直冒泡,“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老規(guī)矩,今年咋就不管用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的王伯穿著短袖在陽臺曬谷子,中午還熱得冒汗,傍晚就被西北風吹得直打哆嗦,晝夜溫差15度,晾在繩上的衣服都被風刮跑了。氣象預報說北方要降8℃,局地能到12℃,新疆的棉農攥著播種計劃直犯難:地膜剛鋪下去,這么大的風,膜能不能保?。棵缒懿荒艹鳊R?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方更玄乎,貴州湖南的山區(qū)里,暴雨沖得山路塌方,采茶的阿妹背著竹簍被困在半山腰,急得直掉眼淚:“春茶就指望這茬了,雨水這么泡下去,茶葉都要爛在樹上!”農諺說“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可今年立夏前的雨比往年多了兩成,湖北的稻田里水都漫過田埂,老把式們撓著頭:“澇了旱了都難伺候,老天爺這是要考考咱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的天氣更像坐過山車,3號還熱到32℃,4號就跌到21℃,穿短袖的年輕人凍得直搓胳膊,穿外套的大爺又熱得冒汗,街頭巷尾都是“這天氣到底該咋穿”的嘀咕聲。北方的沙塵跟著大風一路南下,連江蘇的麥田都蒙上一層黃灰,剛抽穗的麥子耷拉著腦袋,農戶們拿著水管噴水除塵,心里直犯堵:“ dust 這么大,光合作用都受影響,收成能好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邊的暴雨還在繼續(xù),廣東的菜地被淹了一片,菜農們踩著泥漿搶收蔬菜,菜價眼看著要往上漲,市民們拎著菜籃子直抱怨:“雨天菜貴,可菜農們遭的罪誰知道?”這天氣反常得很,老輩人說“該熱不熱,五谷不結”,可現(xiàn)在該暖的時候冷,該干的時候澇,黑龍江的大豆播種期都往后拖了十天,農機手們坐在地頭抽煙,直發(fā)愁積溫不夠咋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海的氣象預警一個接一個,大風藍色預警剛掛出來,外灘的游客就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導游扯著嗓子喊:“抓緊帽子,別讓風給刮跑了!”農民們最發(fā)愁的還是田里的活,河南的小麥正在灌漿期,突然來場降溫,穗子能不能保住?

四川的柑橘樹剛開花,暴雨一淋,坐果率怕是要受影響,一年的收成可都在這上頭呢。都說“人定勝天”,可面對這樣的極端天氣,再能干的莊稼把式也得犯難,抗旱的水泵剛拉到地頭,暴雨又下來了,排水的溝渠還沒挖好,老天爺的脾氣真是摸不透。

我瞅著今年這天氣,倒像是給咱提個醒,種地不能光靠老經驗,得多盯著天氣預報變招兒,可農村里還有不少老人舍不得裝手機,咋能及時知道天氣變化呢?天氣鬧騰歸鬧騰,日子還得往前過,北方的牧民開始給羊群儲備飼料,南方的菜農忙著給菜地排水,上海的市民也學會了隨身帶外套,應對這說變就變的天。只是這農諺為啥突然不靈了?

是氣候真的變了,還是咱們沒跟上老天爺的新規(guī)矩?往后的日子,怕是得更上心琢磨著怎么和天氣打交道了。

說到底,土地是咱農民的命根子,不管天氣怎么折騰,咱都得想法子讓莊稼好好長,畢竟,人勤地不懶,總有法子對付這多變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