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李根成

日本“漣”號驅逐艦訪問廣東湛江軍港,李根成作對該艦進行采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漣”號驅逐艦訪問廣東湛江軍港,李根成作對該艦進行采訪

我在軍報上頭條

我在《寧夏情未了》和《我在南海當“記者”》兩篇文章中,曾分別提到在蘭州軍區(qū)守備師政治部當戰(zhàn)士報道員時,新聞干事何哲為了在《解放軍報》上頭版頭條愁得脫發(fā),以及我在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當專職新聞干事時想方設法在軍報發(fā)表頭版頭條的往事。

在軍隊從事過新聞報道工作的人都有一個情結,那就是能爭取在《解放軍報》上頭版頭條。能否上?上多少?不僅是一個單位對外的“門面”,而且還是衡量一名新聞干事業(yè)績水平的“硬實力”。特別對于團級以上政治部(處)機關的專兼職新聞干事來說,如果沒有在《解放軍報》上過頭版頭條,注定是專業(yè)生涯的一大憾事。

在我23年的軍旅生涯和多年的部隊新聞工作經歷中,曾經在《解放軍報》上過10多個頭版頭條、整版和半版,其中3次在軍報刊登頭版頭條的經歷讓我念念不忘。

天時,一篇文章改變一名女兵的人生

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女子兩棲偵察隊女隊員敖騰格日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女子兩棲偵察隊女隊員敖騰格日樂

2005年11月一天的上午,擔任南海艦隊政治部專職新聞干事的我,接到海軍政治部宣傳部新聞處徐鋒處長的電話:由南海艦隊報送的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女子兩棲偵察隊女隊員敖騰格日樂的新聞線索,被確定為2006年海軍重大宣傳典型。海軍政治部宣傳部擬在春節(jié)前海軍召開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推出,要求艦隊宣傳部門迅速組織記者前去采訪,形成對外新聞通稿。

2006年1月20日,《解放軍報》一版“部隊要聞”刊登通訊《兩棲“烏蘭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接到通知后,我立即向主管新聞工作的宣傳處馮瑞聲副處長作了匯報。第二天上午,便趕到城郊的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駐地,與該旅新聞干事葉文勇一起對敖騰格日樂的事跡進行新聞采寫。

海軍陸戰(zhàn)隊作為海軍的一個兵種,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能實施快速登陸和擔負海岸海島防御、寒區(qū)作戰(zhàn)、沙漠作戰(zhàn)、叢林作戰(zhàn)的特種部隊,是應對局部戰(zhàn)爭和軍事沖突的鐵拳頭。該旅女子兩棲偵察隊自1995年6月正式組建以來,全體女隊員同男陸戰(zhàn)隊員一樣跳臺階、跑樓梯、拉單雙杠、越野拉練,同樣訓練擒拿格斗、潛伏捕俘、搶灘登陸、荒島生存等軍事科目。她們在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世界里,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贏得了“三棲霸王花”的美譽。

我的采訪對象敖騰格日樂,2001年12月高中畢業(yè)后從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入伍。4年來,她雖然多次執(zhí)行軍事任務,訓練成績也不錯。但老實說,與該旅其他男陸戰(zhàn)隊員以及同隊的女戰(zhàn)友相比,她個人的軍事素質和訓練成績并不十分出色。還有,在此之前敖騰格日樂從來沒有作為典型被部隊宣傳過,缺少有影響力的典型事跡。這一次,上級之所以能夠選中她作為重大宣傳典型,是因為她具備了別人不具備的“天時”:一是作戰(zhàn)需要。那些年,臺海危機加劇,未來登島作戰(zhàn)海軍陸戰(zhàn)隊首當其沖,“首戰(zhàn)用我、用我必勝”。二是女子兩棲偵察隊。這是全軍最小戰(zhàn)斗單元的女兵分隊,未來戰(zhàn)爭中將擔負特殊作戰(zhàn)任務。三是少數(shù)民族。她從草原來,是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歷史上第一位蒙古族女隊員,對她的宣傳可以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別人不具備的“天時”條件,讓敖騰格日樂的推薦一路“闖關”,并在海軍眾多宣傳典型中脫穎而出,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2006年1月,在海軍政治部召開的例行性春節(jié)新聞團拜會上,敖騰格日樂作為海軍重大宣傳典型向全國各大新聞媒體隆重推出。其間,由我主筆的新聞通稿,經海軍政治部新聞處“大筆桿子”修改潤色后,發(fā)至參會各報社“老總”的手上。很快,《解放軍報》在一版貫以“部隊要聞”刊出;接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中國海洋報》《人民海軍報》等數(shù)十家報刊先后刊登了敖騰格日樂的事跡。雖然,見報時有的媒體加上了本報記者的名字。但我作為“始作俑者”,他們也沒忘署上了“通訊員李根成”五個字。

特警敖騰格日樂和隊友在一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警敖騰格日樂和隊友在一起

正是這次大面積新聞宣傳,改變了敖騰格日樂的人生。她成為海軍重大宣傳典型的第二年,便被推選為“全軍學習成才標兵”,榮獲“海軍十大杰出青年”。接著,作為部隊優(yōu)秀士兵直接提干,被保送到解放軍西安通信指揮學院深造。2008年底,我離開艦隊新聞報道崗位后,聽說她在部隊又干了9年。2018年1月,她離開海軍陸戰(zhàn)隊,轉業(yè)到家鄉(xiāng)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隊當了一名特警隊員。她把部隊的吃苦耐勞優(yōu)勢,帶到新的工作崗位上,很快便適應崗位要求,并憑借過硬業(yè)務素質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敖騰格日樂對新入職特警隊員進行技戰(zhàn)術動作示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轉業(yè)第二年,敖騰格日樂就被聘請到內蒙古警察學院擔任新警警務實戰(zhàn)教官。2019年,她受邀在由公安部主辦、內蒙古警察職業(yè)學院承辦的蒙古國打擊跨國犯罪培訓班上做訓練教學經驗分享。同年,在參加中俄警務技能友誼賽上,她憑借扎實的實戰(zhàn)功底、豐富的戰(zhàn)斗經驗,展現(xiàn)了中國公安警務教官的良好形象,再立新功。

,軍報總編輯首次登上南沙礁盤

在浩瀚無垠、一碧萬頃的南中國海,有一片神奇的國土——南沙群島。她星星點點,宛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撒落在萬頃碧波之中。在這片遠離祖國大陸1000多公里的海洋國土上,從1988年起就正式駐守了海軍南海艦隊的守礁官兵。

李根成與《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在南沙礁盤永暑礁菜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根成與《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在南沙礁盤永暑礁菜地

由于南沙礁盤聳立大洋之上,常年高溫、高濕、高鹽,颶風、烈日、狂濤,孤獨、寂寞、恐懼……這些特有地理位置與主客觀因素,讓守礁部隊成為全軍條件最為艱苦、環(huán)境最為惡劣、生存最為困難、敵情最為復雜的部隊。正是南沙守礁部隊的特殊性,讓這里不僅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富礦,而且成為對外宣傳的“新聞富礦”。

新聞在哪里,記者的目光就要在哪里。在南海艦隊政治部擔任專職新聞干事的4年里,我一直把目光盯向遙遠的南沙礁盤。我隨軍艦登上我軍駐守的每一個礁盤,采寫了大量反映南沙守礁官兵的新聞報道。其中,由我采寫的反映南沙礁盤數(shù)字化建設的消息《南沙聳起“數(shù)字礁堡”》,獲得2005年度“中國新聞獎”消息二等獎;反映南沙藏族戰(zhàn)士要求入黨的通訊《寫在哈達上的申請書》,獲得2005年度“軍區(qū)軍兵種報紙好新聞”二等獎;攝影圖片《鄧桂平,第八次與女兒告別》,獲得2007年度《解放軍報》“金陵杯”新聞攝影競賽三等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4月2日,李根成乘坐補給艦赴南沙礁盤采訪,身后為永暑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4月2日,李根成乘坐補給艦赴南沙礁盤采訪,身后為永暑礁

2005年年底,根據(jù)新聞工作要求:各單位向上級報送重大宣傳典型和重要新聞線索。由我負責報送海軍政治部宣傳部的眾多宣傳典型中,被海軍黨委授予“南沙守礁模范連”榮譽稱號的南沙東門礁守備連新時期強化戰(zhàn)斗精神的新聞線索,在引起海軍高度重視的同時,也引起了《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的特別關注。

《解放軍報》作為中央軍委機關報,是軍隊最高級別的平面紙質新聞媒體,始終秉承著愛邊防、走邊防、謳歌邊防的辦報理念?!澳睦飸?zhàn)斗最激烈,哪里就活躍著他們的身影;哪里環(huán)境最艱苦,哪里就會留下他們的足跡;哪里有部隊,他們就往哪里走?!闭菐е@種理念,當?shù)弥\娔虾E炾牸磳⑼瞥瞿仙硸|門礁守備連宣傳典型后,《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主動要求帶隊到南沙礁盤一線采訪守礁官兵。

2006年3月31日,李根成(后排左一)與全體記者在永暑礁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3月31日,李根成(后排左一)與全體記者在永暑礁合影

2006年3月28日,在《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的率領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等中央媒體記者一行,從廣東湛江出發(fā),搭乘海軍綜合補給艦奔赴遠離祖國大陸1000多公里的南沙每一個礁盤,對南海艦隊守礁官兵進行集中新聞采訪。由于這是《解放軍報》有史以來最高規(guī)格的一次外出新聞采訪,也是軍報總編輯第一次登臨南沙礁盤采訪,為南海艦隊歷史少有。為此,海軍、艦隊高度重視,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懷少將、南海艦隊副政委胥肖野少將全程陪同。

2006年4月李根成(右)與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懷少將在渚碧礁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4月李根成(右)與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懷少將在渚碧礁合影
2006年4月,李根成(右)與南海艦隊副政委胥肖野少將在渚碧礁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4月,李根成(右)與南海艦隊副政委胥肖野少將在渚碧礁合影

為了做好這次新聞采訪,在《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到來之前,我專門到南沙守礁部隊后方基地機關蹲點一周,與該部新聞干事王智濤一道,采寫了一篇數(shù)千字的對外“新聞通稿”。

有了《解放軍報》總編輯孫曉青少將的統(tǒng)領“加持”,軍報在2006年5月13日一版頭條轉三版刊發(fā)了長篇通訊《大海.礁盤.使命——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上)》、2006年5月15日一版轉五版刊發(fā)了長篇通訊《國旗.軍艦.家書——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下)》。隨后,又在2006年5月21日三版“今日邊海防”專欄刊登了一個整版的長篇通訊《南沙六礁,請祖國檢閱》。以上報道,均有“李根成”的署名。此外,軍報還陸續(xù)發(fā)表了我的其他一些文字及圖片報道。這次南沙之行,可以說無論是上稿數(shù)量,還是上稿質量,都達到南海艦隊一次性宣傳活動的歷史紀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6年5月15日,《解放軍報》刊登長篇通訊《國旗.軍艦.家書——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下)》

軍報刊登國旗.軍艦.家書——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事(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軍報刊登國旗.軍艦.家書——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事(下)
李根成(左)與部隊長龔允沖大校在永暑礁留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根成(左)與部隊長龔允沖大校在永暑礁留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軍報刊登《大海.礁盤.使命——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軍報刊登《大海.礁盤.使命——海軍南沙東門礁守備連記事(上)》
《解放軍報》登了一個整版的長篇通訊《南沙六礁,請祖國檢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解放軍報》登了一個整版的長篇通訊《南沙六礁,請祖國檢閱》
《人民海軍報》刊登《在藍天碧海間感悟“南沙精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民海軍報》刊登《在藍天碧海間感悟“南沙精神”》

在部隊,新聞報道的一大作用便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這次新聞宣傳,引起了各級對南沙守礁官兵的空前高度關注。特別是一同前去南沙的海軍政治部副主任姚文懷少將回到北京后,專門向海軍機關人員作了《在藍天碧海間感悟“南沙精神”》的專題報告,在海軍引起強烈反響。作為南沙守礁部隊的直接受益人,不久后,部隊長龔允沖由高配的副師級直接提拔到正師級單位擔任軍事主官。這為他日后提升為少將高級軍官,猛添了一把“旺火”。

人和,借力新聞“大伽”沖上軍報頭條

當年,軍隊十分重視用新聞報道工作指導部隊建設。能夠在《解放軍報》登上頭版頭條,無論是對單位,還是對個人,都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

正是大家對《解放軍報》頭版頭條的高度重視,讓部隊的新聞干事心中有了一個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追求:這就是不遺余力,一定要在軍報上頭版頭條!

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拿頭條見功名。一年365天,雖然每天世界、國家、軍隊那么多的大事、要情發(fā)生,但真正留給新聞干事可上頭版頭條的版面并不多。全軍那么多的單位,那么多的新聞干事,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各顯神通地爭著、搶著、跑著想上軍報的頭版頭條,無形中便有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緊迫局面。

1995年9月,李根成到寧夏實習時,與何哲及女兒何流在一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5年9月,李根成到寧夏實習時,與何哲及女兒何流在一起
報道組全體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李根成、何哲、石峰、楊雙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報道組全體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李根成、何哲、石峰、楊雙良

我在《寧夏軍旅情未了》的文章中曾提到:1992年我在蘭州軍區(qū)守備師跟隨新聞干事何哲學習新聞報道。何干事那年從寧夏到北京《解放軍報》送頭版頭條稿,不料碰上全國“兩會”召開,一版頭條版面緊張。花完差旅路費的他,稿子不見報、人也不敢回寧夏。為了節(jié)省開支,只好從招待所樓上搬到密不透風、如同牢籠般的地下室住。不知是因為水土不服,還是為了頭版頭條急火攻心,去時滿頭濃發(fā)的何干事,見報歸來后腦勺竟然脫發(fā)一大塊。于是,隔壁老干事送他綽號“何禿子”……

解放軍報刊登《英雄連隊新突擊——記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陸戰(zhàn)一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解放軍報刊登《英雄連隊新突擊——記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陸戰(zhàn)一連》

對部隊新聞干事來說,單位級別越高,越容易在《解放軍報》發(fā)頭版頭條;反之,級別越小越難上。如各大軍區(qū)、軍兵種宣傳部的新聞干事,他們本身就是《解放軍報》的特約記者或特約通訊員,自身寫作本領原本就好生了得,再加上他們與軍報各編輯部門業(yè)務往來密切,上頭版頭條自然要相對容易的多。而對于師級以下單位的新聞干事,天天埋頭部隊寫稿,能夠在《解放軍報》上頭版頭條無疑是“上軍報頭版頭條難,難于上青天”!我曾經寫過多篇新聞稿件,都達到上軍報頭版頭條的“硬件要求”。但是,就因為沖擊頭版頭條難度太大,需要等機會“排隊”。所以不得不放棄機會“退其次而求全”,提前在二版頭條刊登了。

我那篇刊登在2008年10月21日《解放軍報》一版“部隊要聞”《英雄連隊新突擊——記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陸戰(zhàn)一連》的文章,之所以能夠沖上《解放軍報》的頭版頭條,就是是因為沾上了“人和”的光。

李根成(右)與海軍徐鋒處長(左)、《中國青年報》記者合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根成(右)與海軍徐鋒處長(左)、《中國青年報》記者合影

2008年8月的一天,我接到海軍政治部宣傳部新聞處徐鋒處長的電話:通知我抓緊時間到海軍陸戰(zhàn)隊164旅,對該部陸戰(zhàn)一連進行采訪,形成一篇有份量的通訊稿件沖擊《解放軍報》頭版頭條。接到任務第二天,我就趕到海軍陸戰(zhàn)隊164旅陸戰(zhàn)一連進行采訪。

海軍陸戰(zhàn)隊164旅前身,為陸軍第41集團軍164師。從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硝煙,到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英勇無敵,164師的旗幟上留下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首克諒山”等赫赫戰(zhàn)功。1998年7月,該陸軍部隊經歷了重要轉變——劃歸南海艦隊,轉隸為海軍陸戰(zhàn)隊164旅。

轉隸后,無論是軍報,還是海軍報,此前從沒有對陸戰(zhàn)一連進行過專題報道,更沒有形成過經驗材料。如何采寫一篇能夠有沖擊力的稿件呢?我一邊采訪、一邊思考。從陸軍到海軍,昔日陸戰(zhàn)“猛虎”,現(xiàn)在變身海上“蛟龍”,這本身就是個新聞亮點。我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很快形成了一篇通訊稿件。

由于對164旅陸戰(zhàn)一連的宣傳,并沒有納入當年南海艦隊和海軍的重大新聞線索和重要典型宣傳計劃。若想刊登在《解放軍報》頭版頭條,還是有很大的難度。成稿后,《人民海軍報》頭版頭條很快發(fā)表了我采寫的這篇通訊。于是,上《解放軍報》頭版頭條的任務,我便交由海軍政治部宣傳部新聞處徐鋒處長,他又將稿件交由時任新聞干事蔡年遲處理。

當年,蔡年遲干事是海軍乃至全軍有名的“新聞筆手”。他采寫的新聞作品,先后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全國晚報好新聞獎”“中國地市報新聞獎”,個人榮獲第十七屆(2022年度)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由他主筆撰寫的新聞特寫《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被國家教材委選入全國義務教育八年級《語文》課本。對了,蔡年遲就是因在陸軍第41集團軍164師從事新聞報道,直接由戰(zhàn)士報道員提干。陸軍164師轉隸為海軍陸戰(zhàn)隊164旅后,他從陸軍變成了海軍、從南海艦隊調到海軍政治部宣傳部,現(xiàn)任《人民海軍報》報社副社長、高級編輯。

《中國青年報》刊登通訊《“陸戰(zhàn)猛虎”變身“三棲精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青年報》刊登通訊《“陸戰(zhàn)猛虎”變身“三棲精兵”》

有了新聞“大伽”蔡年遲的“加持”,這篇通訊稿很快在2008年10月21日的《解放軍報》一版“部隊要聞”欄目以《英雄連隊新突擊——記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陸戰(zhàn)一連》發(fā)表。提早兩天,《中國青年報》也在2008年10月19日的頭版頭條以《“陸戰(zhàn)猛虎”變身“三棲精兵”——記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陸戰(zhàn)一連》刊發(f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刊獨家原創(chuàng) 抄襲剽竊必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李根成1972年生于中原河南,1990年入伍西北塞上江南,2013年轉業(yè)中國大陸最南。軍旅生涯23年,立過功、受過獎,出過訪、護過航,當過科長、干過站長,守過西沙中建島,寫過南沙各礁長。海洋出版社出過《南海聽濤》一書,得過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F(xiàn)供職珠三角一地市政府部門,業(yè)余時間偶寫短小文章。

原文編輯:曹益民 趙蘇平 鞏天寶

本文編輯: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