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節(jié)小長假,重慶市榮昌區(qū)火了,按照媒體的說法,他們“搶”來了潑天的流量。下一步,不知道能不能帶來潑天富貴,反正輿論氣氛營造上,絕對是得意洋洋。

據報道,五一節(jié)當天,重慶榮昌區(qū)用 1200 斤米飯、1500 斤豬肉、7000 人次的接待量,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場 “政府食堂餐飲革命”。當游客們舉著 “政府食堂 18 元套餐” 的打卡照刷爆朋友圈時,這個川渝交界處的小城突然成為輿論焦點。

但在流量狂歡背后,一些理性的聲音開始追問:這場 “舌尖上的盛宴”,到底是誰在埋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次,榮昌區(qū)的流量敘事中,被稱為“鹵鵝哥”的中年男人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位曾自費追訪國際網紅“投喂”鹵鵝的創(chuàng)業(yè)者,被官方冠以“全球推介使”稱號,其個人奮斗史與地方美食營銷深度綁定。

只不過,“投喂”一詞的使用是否妥當呢?我們都知道,現代漢語中“投喂”這個動詞對應的賓語,不管是禽也好、獸也罷,總之都是畜生,不知道媒體鋪天蓋地用了這個貶義詞是為了什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榮昌區(qū)這一撥的操作,無非是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的翻版,連招數都一樣:騰出1.6萬個免費車位、景區(qū)全免票、“外地車輛違停只提醒不罰款”……均屬近年文旅“寵粉”標配?!皩櫡蹆骸?,沒有什么新意。

這一次榮昌區(qū)有所突破的,是政府開放機關食堂,以低廉的價格招待涌進來的游客。而且還以此為噱頭,什么“一日接待7000多人,米飯蒸了1200多斤,豬肉吃掉1500斤……”之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問題也就在這里。政府食堂的開放一定會引發(fā)對運營成本的追問:低價菜品是否有依賴財政補貼?

第一個疑問:政府機關食堂能不能開放?

如果是承包制,由第三方經營,即便不以營利為目的,開放是可以的,但是,費用誰來承擔?

榮昌區(qū)政府未明確食堂是否外包。若為自營,其運營成本需納入財政預算;若為外包,承包商是否享受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我們看到了有報道說用于免費加飯的餐盤不夠用了,可見其中有飯菜成本之外的花費。

榮昌食堂宣稱“按食材成本定價”,但3元豬油泡粑、5元黃涼粉的售價明顯低于市場價。以消耗1500斤豬肉為例,按市價估算僅肉類成本即超3萬元,而7000人次就餐總收入、按人均15元計約10.5萬元,能否覆蓋食材、人力——有報道說借調50名廚師、70名志愿者、設備損耗等綜合成本存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個疑問,我們知道,政府部門的所有開支都是財政經費,榮昌區(qū)開放政府食堂,是不是拿了財政的錢接待游客?這個是不是用納稅人的錢為一小部分納稅人埋單,進而有失公平?

此次榮昌區(qū)開放政府食堂,如果不是引入第三方承包經營,那么所有成本、據報道有臨時增購的500斤豬肉,均需財政列支。即便以“惠民工程”名義支出,仍需符合《預算法》中“專款專用”原則,但目前未公布具體預算科目,公眾監(jiān)督缺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lián)系編者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chuàng),歡迎業(yè)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guī)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