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最近在一個閉門會上說的話,把很多人嚇得不輕。

他說:“現(xiàn)在還在三四線城市囤房的人,三年后可能連首付都收不回來。

這話乍一聽刺耳,但看看2025年的樓市數(shù)據(jù),確實有幾分道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看庫存。青島新房庫存947萬㎡,相當于要賣33.6個月才能清完,二手房掛牌量7.5萬套,平均每20個家庭就有1套在賣。

無錫更夸張,新房價格同比跌4.4%,二手房跌7.1%,一套100㎡的房子一年縮水7萬多元。

開發(fā)商為了回款,只能瘋狂降價:無錫新政落地后,二手房單日新增掛牌量暴漲644%,85%的房源主動降價,最高降幅達15%。這種“以價換量”的惡性循環(huán),正在把三四線樓市拖入深淵。

但核心城市的情況完全相反。上海陸家嘴、深圳南山等核心地段,房價同比微漲2%-5%,北京海淀學區(qū)房價格企穩(wěn)在12萬元/㎡。

一線城市新房庫存去化周期壓縮至12個月,核心區(qū)甚至出現(xiàn)“日光盤”現(xiàn)象。

這種分化背后,是人口流動的鐵律:2025年一季度,北京、上海人才流出量同比增長25%和22%,但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人口流入量激增18%,武漢、西安等中西部省會也通過產(chǎn)業(yè)升級吸引人口回流。

三四線城市則陷入“人口空心化”陷阱,徐州、洛陽等城市二手房掛牌量同比激增80%,成交價跌至2015年水平,部分區(qū)域甚至出現(xiàn)“空城化”。

王健林的判斷,其實早在2018年就埋下伏筆。當年他以200億賣掉77家萬達酒店,400多億轉(zhuǎn)讓13個文旅項目,徹底轉(zhuǎn)型輕資產(chǎn)。

如今回頭看,接手這些項目的富力、融創(chuàng)紛紛陷入債務(wù)泥潭,而萬達卻避開了危機。

他的邏輯很簡單:房地產(chǎn)行業(yè)20年一輪回,中國樓市已經(jīng)過了“閉眼買房都能賺錢”的階段?,F(xiàn)在還在三四線城市囤房的人,就像2015年還在股市追高的散戶,最后只能為泡沫買單。

政策層面的變化,正在加速這種分化。住建部100萬套貨幣化安置政策,重點針對核心城市的城中村和危舊房。

蘇州申請了672億元專項借款,合肥新謀劃9個項目涉及1.75萬戶,這些資金大部分流向一二線城市。

而三四線城市的棚改,已經(jīng)從“貨幣化安置”轉(zhuǎn)向“實物安置”,政府直接蓋保障房,根本不需要消化商品房庫存。這種政策傾斜,讓核心城市房價有了托底,卻讓三四線城市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人口結(jié)構(gòu)的變化更讓人絕望。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21%,90后1.75億,00后1.45億,年輕人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

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要么被老年人住著,要么被年輕人繼承后拋售。貝殼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三四線城市二手房掛牌周期延長至18個月,房價較2021年峰值回落25%-30%。

山東菏澤房價較2021年高點下跌25%,部分樓盤單價跌破3000元/㎡,淪為“鶴崗第二”。

王健林給的建議很實在:三類房子趕緊賣。

第一類是30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這類房子設(shè)備老化后維修成本極高,而且消防隱患大,青島某超高層小區(qū)物業(yè)費已經(jīng)漲到5元/㎡,但電梯故障率每月高達3次。

第二類是三四線城市的老破小,徐州某小區(qū)2015年房價8000元/㎡,現(xiàn)在跌到4500元/㎡,掛牌半年無人問津。

第三類是文旅地產(chǎn),大理、北海的海景房價格較2021年高點腰斬,很多業(yè)主連裝修錢都收不回來。

對于普通人來說,買房要記住三個“黃金法則”。首先,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可以買,但月供別超過收入的50%。

上海徐匯區(qū)一套80㎡的次新房,首付300萬,月供1.8萬,要求家庭月收入至少3.6萬,低于這個數(shù)就別硬撐。

其次,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能賣就趕緊賣,菏澤某開發(fā)商推出“先住后買”政策,首付5萬就能入住,但三年后房價可能再跌15%,到時候首付都虧沒了。

最后,千萬別碰高杠桿投資房,青島某公寓租金2500元/月,月供5000元,租金連月供一半都覆蓋不了,持有十年凈虧30萬。

王健林這話雖然難聽,但確實戳中了要害。未來三年,房子到底是“黃金價”還是“白菜價”,關(guān)鍵看你買在哪里。

核心城市的核心資產(chǎn),可能像黃金一樣保值;但三四線城市的普通住宅,真的可能變成白菜價。樓市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是拼眼光和執(zhí)行力的白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