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老槐樹的影子剛縮成巴掌大,王叔蹲在菜地里直嘆氣。去年立夏他偏要逆著節(jié)氣來,半畝香菜桿子躥得比掃帚還高,葉子苦得能腌咸菜。這事成了村里茶余飯后的笑談,可也讓人犯嘀咕:老祖宗傳下來的農(nóng)諺,真就不管用了?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立夏菜園換茬口”,這話在咱村里流傳了輩輩年年。眼瞅著后天立夏,日頭越來越毒,菜園子也該跟換季似的換批“硬茬選手”。
菠菜香菜這些“嬌貴主兒”,氣溫一超25℃就鬧脾氣,不是抽薹就是發(fā)黃,比伺候月子還難。

可黃瓜空心菜這些“熱天猛將”就不一樣了,越熱越撒歡,種下四十天就能掛滿藤,跟打了雞血似的。
老張頭去年種的“津研四號”黃瓜,四十二天就摘了頭茬,那瓜嫩得能掐出水,葉子綠汪汪的沒毛病。再看隔壁老李,偏不信這個邪, same時間種了普通品種,三天兩頭長白粉病,葉子跟發(fā)霉的抹布似的。

這就好比娶媳婦,得看脾氣合不合,種菜也得摸清蔬菜的“性子”,硬來可不成。
空心菜更是個“潑辣貨”,劉嬸去年在墻根撒了把種子,沒成想藤蔓爬滿整面墻,鄰居還以為種了爬山虎。這菜忒好養(yǎng)活,只要水給夠、肥勤施,嫩尖一掐就冒側(cè)枝,比韭菜還高產(chǎn),簡直是菜園子里的“聚寶盆”。

可您要是偷懶幾天不澆水,葉子立馬蔫巴巴的,活像個“水桶精”,能把人急得直拍大腿。秋葵雖說看著秀氣,實則是個“悶聲發(fā)大財”的主兒。李哥種的“五角”秋葵,結(jié)莢密得跟玉米似的,一茬接一茬摘了倆月,可把他樂壞了。
不過這菜也有講究,種子得泡一宿,地頭得挖排水溝,不然積水泡根就跟洗溫泉似的,準得爛根。長到一尺高還得“打頂”,就跟給樹理發(fā)似的,越剪越茂盛,結(jié)的莢又嫩又脆。

但要是摘晚了,莢長老了能敲核桃,李哥就吃過這虧,出差回來直跺腳:“這菜成精了吧?”可總有人偏要跟節(jié)氣較勁,趙嬸去年立夏種菠菜,結(jié)果葉子沒兩片,桿子細得像牙簽,抽薹比韭菜還快。香菜更是離譜,溫度一高直接開花,桿子躥得老高,葉子少得可憐,摘兩片就能炒一盤,氣得她直罵娘。
萵筍西蘭花也沒逃過,一個高溫爛心,一個招蟲成災,花球松得像棉花糖,全喂了雞。她邊拔菜邊嘟囔:“這哪是種菜,分明是給蟲子開食堂!

”您說,這到底是農(nóng)諺過時了,還是人沒摸清門道?我個人覺得,種菜跟過日子一個理兒,得順著天時來。
黃瓜空心菜這些“耐熱大將”,就是夏天菜園的“頂梁柱”,種對了能吃不完??善腥瞬恍判埃且鞖鈱χ?,最后鬧得笑話百出,累斷腰還收不到菜?!板e把春種當夏種,累斷老腰一場空”,老祖宗的話,真是比秤砣還實在。
立夏種菜,關鍵是選對品種、踩準節(jié)氣,別由著性子來。您要問咋知道啥菜合時宜?多瞅瞅村里老把式的菜地,多問問老天爺?shù)哪樕?/p>
如今這菜園子,就像個小江湖,各有各的生存門道。種對了,是“聚寶盆”;種錯了,成“笑話集”。
至于到底咋選,您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