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道教奉《道德經(jīng)》為根本經(jīng)典?!兜赖陆?jīng)》包含了“道”與“德”兩部分?!暗馈笔鞘挛锇l(fā)展的一種規(guī)律,而“德”則是順應(yīng)這種規(guī)律來行事。

生活中常常聽到諸如功德、陽德、陰德、福德等帶有因果承負的詞語。今天簡單講講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01

功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我們內(nèi)心萌發(fā)善念并將它付諸行動,便產(chǎn)生了功德。

功德是修道者超越世俗功利的修持境界?!兜赖陆?jīng)》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強調(diào)真正的德行不刻意標榜,而是自然流露。

功德之根本在于破除“我執(zhí)”:行善時不生分別心,布施時不貪求果報,如天地化育萬物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以無為之境契合大道。

修道者誦經(jīng)持咒、濟世度人時,若能心無掛礙、內(nèi)外澄明,則點滴善行皆可轉(zhuǎn)化為精進修道的資糧。此非世俗福報所能衡量,而是《清靜經(jīng)》所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煉性功夫,最終指向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終極境界。

02

陽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陽德指現(xiàn)世即得回報的顯性善行,具有“立竿見影”的特性。

例如《文昌帝君陰騭文》注疏中的“救蟻中狀元”典故案例,善舉雖微卻因心念純粹,得現(xiàn)世功名之報,正是陽德速報的典型例證。此類善行多屬救急救難、扶危濟困的可見之舉,如賑災(zāi)施藥、修橋鋪路等有形之舉,可快速積累福緣。

然《坐忘論》警示“有為行善,雖得名利,猶執(zhí)形器”之局限:若行善時心存沽名釣譽之念,所積陽德雖能帶來功名利祿,卻如朝露易逝,終難長久。

故道教倡導(dǎo)“善行不欲人知”,如《道德經(jīng)》云“光而不耀”,修德者當隱跡埋名,使善行歸于天地自然之理,方不違道體。

03

陰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陰德乃隱而不顯、惠及后世的善因,契合《淮南子》所言“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其核心在于“四不”,即行善不為人知,施恩不圖回報,積德不揚己名,承負不計時限。

祖輩積陰德所成之“福德蔭庇”,實為道法承負在家族血脈中的延展?!短浇?jīng)》載“承者為前,負者為后”,陰德積累如同無形薪火,可庇佑子孫逢兇化吉。民間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正是此理在世俗層面的體現(xiàn)。

04

福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德是德行積累的綜合顯現(xiàn),包含現(xiàn)世福報與超世道果的雙重維度。

《尚書·洪范》五福(壽、富、康寧、好德、善終)實為身心合道的具象化:長壽因寡欲清心,富貴緣知足守分,康寧仗正氣浩然,好德顯本性澄明,善終證生死無懼。

修道者通過“三德兼修”——以陽德應(yīng)世、陰德承負、功德合道——最終達成《南華真經(jīng)》所述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之境。此境界超越福報表象,使修行者與道合真,實現(xiàn)“死生無變于己”的永恒逍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陽德修形,陰德養(yǎng)神,福德顯相,三者皆以“德”為根?!蛾幏?jīng)》云“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修道者明此三德本為一體:現(xiàn)世善行如舟筏渡河,陰德承負若暗流托舟,功德合道方見彼岸。惟破形神之執(zhí),方能如《化書》所言“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于萬物輪回中得大自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閱讀到此,本文完畢。愿有緣讀到本文的朋友,吉祥富貴,諸事順意;

喜歡本篇文章的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轉(zhuǎn)發(fā),收藏!咱們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