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文明之源。無論是“傍水而居,心自寬”的俗語,還是“上善若水”的比喻,都說明在傳統(tǒng)文化的語境中,水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它既是宜居的必要條件,又是“利萬物”至高境界的代表。

圖/云龍湖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水是有品格的,有水的地方就有流淌的詩意、澎湃的豪情。
水之闊
“一水淵淳綠不波”
“一水淵淳綠不波,四山玉立碧嵯峨。城頭芻石黃樓賦,臺上風(fēng)云亦帝歌。”(宋末元初·李思衍《彭城》)綠水深沉平靜無波,四周的山峰如碧玉般聳立,巍峨壯觀。
“城上危樓江上城,風(fēng)流千載擅佳名。水兼汴泗浮天闊,山入青齊煥眼明?!北彼涡熘菁娙岁悗煹馈兜桥碜鏄恰?描繪了江河交匯、浩蕩奔流的景象,水面開闊似與天接。
蘇軾《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中的“楚山以為城,泗水以為池”,記述了這樣一個史實:宋金時期,黃河泛濫“奪泗入淮”,徐州城形成岡嶺四合、一水環(huán)繞的生態(tài)格局。

圖/故黃河
本著“河湖連通潤彭城,人水和諧惠民生”的目的,結(jié)合“古風(fēng)漢韻、平疇沃野、汴泗交流”的城市特點,2013年徐州開啟國家級首批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shè)試點工作。久久為功,繪就“人水和諧”生態(tài)畫卷。2017年建成江蘇首個國家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形成了“九河(故黃河、丁萬河、房亭河、閘河、玉帶河、三八河、徐運新河、荊馬河、奎河)繞城、七湖(云龍湖、大龍湖、金龍湖、九龍湖、潘安湖、九里湖、呂梁湖)潤彭”的水系新格局。

徐州市主要河流水系示意圖
微山湖、駱馬湖、京杭大運河相通,云龍湖、故黃河和京杭大運河相連,黃河、長江、運河文化交匯交融,“楚韻漢風(fēng)、南秀北雄”,河安湖晏、水清岸綠,潤澤生活。

圖/京杭大運河
水之潤
“枕水窗開面面風(fēng)”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城市的水性,不僅是自然景觀,更融入生活。與湖相依,傍湖而居,是一幅動人的畫卷。

圖/云龍湖
徐州礦區(qū)存續(xù)140年,鼎盛時期有大小煤礦 300余座,被稱為“百里煤?!?。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原為權(quán)臺煤礦和旗山煤礦采煤塌陷地,“坑塘遍布、荒草叢生”。經(jīng)過修復(fù)治理,擁有上萬畝開闊水面和濕地景觀的潘安湖公園,一碧萬頃,秀色天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