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再起,很多人首先要想到支持哪個,印度阿三還是伊斯蘭阿三,其實哪個也不必支持,實在非要選邊還是印度阿三,因為伊斯蘭阿三背德忘祖。
26名印度游客在印度控制的巴什米爾地區(qū)被殺死,肇事者是巴基斯坦的武裝分子,在開火前特地詢問過被害人的宗教身份,非穆斯林身份成為死亡原因,印度指責武裝分子受能巴基斯坦政府支持,采取一系列外交動作壓逼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立刻還擊,雙方還互朝對面射擊,大有非要爆發(fā)沖突的意思。
印度阿三和巴基斯坦阿三本是一家,都是佛教-印度教影響下的群體,佛教是印度教的反對者,因而是一個體系下的正反兩種表現(xiàn)形式,直到外部的伊斯蘭教傳入,于是形成兩種對立的文化體系,雖然血緣并未改變,卻因宗教道統(tǒng)不同分化成兩大對立族群。

要說印度阿三多么溫和,那是一點也不現(xiàn)實,高種姓屠殺或虐殺低種姓人士常有發(fā)生,但還總是小規(guī)模內(nèi)發(fā)生,算是系統(tǒng)文化內(nèi)的意外事件,所謂性情溫和中和愛好和平都是比較出來,若大部分人好戰(zhàn)和殺戮,民族早就滅亡。相比印度阿三,巴基斯坦阿三才是熱愛暴力的恐怖分子。
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建國時,印度教徒在印度占比84%,穆斯林在巴基斯坦占比85%,在近80年后,印度教徒在印度占比79.8%,伊斯蘭教徒在巴基斯坦占比96.5%,兩相對比能發(fā)現(xiàn)伊斯蘭教徒在巴基斯坦的驚天變化。
若一個宗教迅速壟斷該國信仰,不是因為宗教強大吸引力,而是用掠奪財產(chǎn)、強迫改宗和暴力屠殺方式實現(xiàn)壟斷式擴張,這是巴基斯坦迅速壟斷國內(nèi)宗教的原因,也是伊斯蘭國家里宗教信仰被伊斯蘭教徹底壟斷的原因,巴基斯坦不過是又一次歷史重演。
根源在于當代國家致力于建立世俗國家,而伊斯蘭教徒的國家致力于建設穆斯林國家,用教法治國,印度是前者,巴基斯坦是后者,結(jié)果就是印度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而巴基斯坦首要在于在遵守伊斯蘭教法下生存,經(jīng)濟步履維艱。
有人稱巴基斯坦巴鐵,要么過于單純,要么不清楚巴基斯坦阿三究竟是什么東西,所謂巴鐵不過是輸送利益的肉包子打狗模式,不在于存在共同價值觀,而是基于利益的茍且,單純在于精英說什么,你就信什么,其實精英所說往往需要大眾犧牲,如高額獎學金招收外國留學生,用的是全國人民的錢討好外國,受益的是學校及其官僚,江西理工中國學生被巴基斯坦阿三打,卻遲遲未能公開公平公正處理,不過想要犧牲中國學生利益罷了。
根源上巴基斯坦阿三是背德忘祖的貨,從本身的佛教、印度教大本營,卻成為伊斯蘭教的精神殖民地,可以稱之為印度文化系統(tǒng)的野種,而且是不求上進,自甘墮落墜入經(jīng)濟落后深淵,最貧窮落后國家之一就是罪證。
巴基斯坦武裝分子殺死印度在克什米爾旅游的異教徒,可看作是野種的自我強化之路,既然自己背德忘祖,也就見不得同宗居于先祖的正宗身份,于是也要他人像自己一般背德忘祖,把同宗也變作野種,抹滅歷史后就顯得如正宗一般。
有如此劣跡的也有滿清這種野種,漢人被迫剃發(fā)易服、移風易俗,正是滿清的高超統(tǒng)治技藝,把漢人精英化為滿清治下背德忘祖野種,使?jié)h人喪失反抗壓迫的正統(tǒng)身份和力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