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力如同鴉片,一旦上癮,戒之甚難。”
——英國歷史學(xué)家阿克頓
又見川總,還是那個步伐穩(wěn)中帶浮卻有著昏花而炯炯眼神的川普。這位78歲的“美利堅釘子戶”總統(tǒng),再一次在《Meet the Press》節(jié)目中語出驚人——被問及是否需要遵守憲法,他居然說:“I don’t know.”

老實說,這種“我不知道”的回答,出現(xiàn)在一個剛宣誓效忠憲法不久的總統(tǒng)口中,聽起來比“我沒看說明書”還要草率。但在他的世界觀里,似乎憲法也是“可選項”,而不是操作系統(tǒng)。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個心理學(xué)常識:人到晚年,對控制感的渴望反而更強烈。隨著身體機能退化、社交圈縮小、認知彈性減弱,尤其那些曾經(jīng)呼風(fēng)喚雨的老年人,會格外不愿放下手中的權(quán)杖。就像有些老奶奶非要每天檢查保姆有沒有多拿一顆雞蛋,有些老爺爺就愛天天把遙控器攥在手里,不給別人換臺——因為那是他們對世界最后的“掌控感”。
而川普這類人,不僅有權(quán)杖,還有核按鈕,怎么可能輕易說“我退休了”?

一代不如一代?錯,是我還想成為下一代
美國總統(tǒng),不止是個職務(wù),更是舞臺。而川普,是個從不愿謝幕的演員。他不是不懂“急流勇退”的智慧,只是他天生患有“聚光燈依賴癥”。
這讓我想起了好萊塢——那個“青春永駐”的神話制造廠。如今的銀幕,越來越像夕陽紅療養(yǎng)院:80歲的哈里森·福特依然在追逐火車,79歲的席史泰龍還在秀肌肉打拳擊,81歲的摩根·弗里曼在講述宇宙起源——唯一變的是,他們得靠替身、AI和修圖才能“英姿勃發(fā)”。
“英雄不問出身,流氓不問歲數(shù),但觀眾會看年齡?!?明星們遲遲不退,正如政壇老人們屹立不倒。他們害怕的是:一旦退場,就會從“歷史的參與者”變成“紀念館的照片”。

人到老年,對權(quán)力的“戀物情結(jié)”
心理學(xué)家埃里克森提出,人生最后階段的任務(wù)是“回顧整合”,也就是說,要能放下過往、接納自己、從容退休。但很多政治人物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為什么?因為權(quán)力本質(zhì)上是一種心理補償。
- 面對身體的退化,他們用“命令”找回存在感;
- 面對社會的淡忘,他們用“新聞頭條熱搜”保持活躍;
- 面對死亡的逼近,他們幻想通過“連任”對抗命運。
權(quán)力越大,越容易自我神化。川普穿上教皇的法袍圖、辦閱兵慶生、發(fā)推自比救世主,這不只是“幽默”,而是一種典型的“老年萬能幻想”(Omnipotent Fantasy):拒絕接受自己終將老去、被替代的命運。
“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更不能在第二次還穿著高跟鞋跳進去?!焙绽死厝艋钤诮裉?,大概會勸川普別再沖浪白宮。

老而不退,是人心的貪婪,不是堅強
有人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可別忘了,后半句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那是為國家赴死,不是為權(quán)位戀戰(zhàn)。
當拜登、川普、麥康奈爾等政壇老將一字排開,我們不得不問:美利堅,難道真的沒人了嗎?問題是,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老了,而是在極度恐懼“被遺忘”與“失控”之間,選擇了不斷制造存在感。
于是你看:
- 有人把美國憲法當紙巾;
- 有人把閱兵當生日會;
- 有人把外交當?shù)禺a(chǎn)收購。
這一切,歸根結(jié)底是:他們害怕變老,也害怕交棒,更害怕自己再也不能說“我是總統(tǒng)”。

退場,是一種高級的掌控感
曾有人問股神巴菲特:“什么時候退出市場最體面?”他笑著答:“當你還想繼續(xù)的時候?!?/p>
其實,“功成身退”不等于“認輸”,而是一種深知“歷史潮水終將推你而去”的從容。
權(quán)力如水,逆流者沉。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懂得在峰頂轉(zhuǎn)身,把江山交給后來人,而不是在巔峰插帳篷、裝電梯、喊“我還可以再干一屆!”

“人生如戲,但不要演到別人都起身退場你還在念獨白。”
老年不是權(quán)力的終點,卻該是智慧的起點。愿我們的世界,不再為那些“不愿謝幕的演員”鼓掌,而是為敢于轉(zhuǎn)身的人喝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