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白駒是海南革命的代表人物,他讓孤懸海外的瓊崖23年紅旗不倒,雖然沒有軍銜,但鄧公為他題字時依然寫下了“馮白駒將軍”,可見他對軍隊的貢獻有目共睹。
但在1957年12月,他受到了錯誤的處理,從此遠離領(lǐng)導(dǎo)崗位,以至于長時期默默無聞。
如果只是職務(wù),馮白駒不會在意,他參加革命時連性命都不顧,根本沒想過高官厚祿。但他希望自己聲譽是清白的,為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一生,不愿去世時還戴著“帽子”。
所以在1971年察覺身體有恙,馮白駒就多次上書中央,渴望得到平反。毛主席看后很重視,讓廣州軍區(qū)司令員多加幫助,但可惜即便如此,馮白駒還是沒能親眼看見那一天。
直到1983年,也就是馮白駒去世十年后,組織才下達正式文件,推翻了強加在他身上的那些指責(zé),這個結(jié)果令人唏噓啊。

一、海南革命的功臣
民國時期,海南與大陸間的交通不便,紅色力量面臨著嚴重封鎖,很難得到外界的支持。如此背景下,想要堅持殊為不易。而海南可以23年紅旗不倒,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馮白駒。
大革命失敗后,反動當局對瓊崖的進步人士進行瘋狂迫害,楊善集、徐成章等領(lǐng)導(dǎo)人相繼不幸犧牲,馮白駒臨危受命,出任瓊崖特委書記扛起這桿大旗。
當時黨組織被破壞得極為嚴重,在馮白駒的努力下,多處又重新建立起聯(lián)絡(luò)站,短時間內(nèi)就有上千人加入隊伍。
為擴大革命的影響力,馮白駒將隊伍整編為瓊崖工農(nóng)紅軍獨立師(后改編過紅軍第1獨立師、第2獨立師),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時代,他們還有一支紅色娘子軍,思想非常進步。

可他們不斷壯大的聲勢,引起了反對派的忌憚,隨即派出大量部隊進攻,瓊崖獨立師的師長王文宇、政委馮國卿先后犧牲。
為了留下火種,馮白駒只能帶著剩余人員進入母瑞山深處打游擊。
這段生涯持續(xù)了八個月,那種艱辛一般人難以想象:沒有后勤補給,大部分時間只能靠野果充饑,渴了就去山間找流水,怕被敵人發(fā)現(xiàn),不敢隨意生火,基本上沒吃過熟的食物。
如此條件下,不少人病死、餓死,馮白駒的胞弟馮玉琛都永遠留在了山林中,最終只有26人活了下來。
好在這些磨難沒有嚇倒馮白駒等人,他們?nèi)缤』鹉鶚劦镍P凰,此后愈戰(zhàn)愈勇,轉(zhuǎn)戰(zhàn)瓊山、文昌一帶又發(fā)展出一支瓊崖工農(nóng)紅軍游擊隊,下轄7個支隊。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共兩黨進行合作,馮白駒奉中央命令與國民黨當局談判,但他不愿意使用國民黨的番號,堅持保留自主性和獨立性。
幾次商議后,瓊崖的紅軍被改編為廣東省第十四統(tǒng)率區(qū)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獨立大隊,成為一支獨立于國民黨番號之外的抗日隊伍。
這段時間,國民黨對他們的補給非常應(yīng)付,直到1939年日寇入侵海南,馮白駒率部在??谑袇^(qū)堅決抵抗,這讓民黨瓊崖守備司令王毅為之欽佩,專門撥付一批槍支彈藥。尊重,是用實力打出來的!
抗戰(zhàn)時期馮白駒在白沙建立起抗日根據(jù)地,努力與日寇周旋。解放戰(zhàn)爭同樣也依托群眾支持,始終未被敵人殲滅。最終在四野解放海南時,瓊崖縱隊全力配合,一掃金門失利的陰霾。
這些階段,馮白駒功勞赫赫,周總理稱贊道:海南的武裝斗爭堅持23年紅旗不倒,這是馮白駒很大的成績。然而,沒過多久就來了。

二、憾失軍銜的原因
最開始馮白駒還是有軍隊職務(wù)的,擔(dān)任海南軍區(qū)首任司令員兼政委,但是在1951年末陶鑄主政廣東后,馮白駒等人就挨了批評,開始逐漸脫離崗位。這,主要關(guān)乎到建國初期的反“地方主義”。
由于廣東沿海(海南當時屬于廣東),歷史上與海外的關(guān)系就很深,新中國初期該省是華僑最為集中的地方,有些政策的實行就會考慮得多一些。
一開始負責(zé)管理廣東的是葉劍英、方方、馮白駒等廣東本土人士,他們有一定鄉(xiāng)土情結(jié),也希望能吸引到華僑的投資建設(shè),因此在執(zhí)行土改政策時較為溫和,進度就相對緩慢。
這個結(jié)果讓重要很不滿,批評是“迷失方向”,隨后就將在廣西剿匪出色的陶鑄調(diào)了過來。
陶鑄在廣西剿匪下狠手,到廣東反“地方主義”也不例外,很快就在華南分局擴大會議上狠狠批評廣東籍干部是搞“地方保護主義”。

時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的葉帥,在中央信任的陶鑄面前,也只能檢討。眼見一大批廣東干部挨批,葉帥自責(zé)地說:一帥無能,累及三軍。
這次會議后,與其他“山頭”聯(lián)系不深的馮白駒就被調(diào)為華南分局統(tǒng)戰(zhàn)部長,還掛著軍職,可已很難接觸軍隊事務(wù)。
后來陶鑄大力處理“地方主義”問題,先后搞了36次土改整頓,處分廣東籍“地方主義”干部近7000人。
1955年時馮白駒雖還兼著海南軍區(qū)政委,但他畢竟身份敏感,就沒參與授銜。只是獲得了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這個榮譽很高,只是沒軍銜,或多或少讓人遺憾。

三、心中最后的愿望
后來馮白駒的生涯非常波折,始終被“地方主義”影響。1957年,陶鑄在全省發(fā)起“廣東歷史問題大辯論”。
同年12月做出《關(guān)于海南地方主義反黨集團和馮白駒、古大存同志的錯誤的決議》,馮白駒的廣東省委員會書記、常務(wù)委員和海南軍區(qū)政治委員等職均被撤銷,還被放到三水縣。
1963年他調(diào)到浙江,擔(dān)任分管文教、衛(wèi)生等工作的副省長,只是沒過幾年再次被打擊。1971年夏,已重病纏身的馮白駒自感時日無多,便給中央寫信,申訴所謂“反地方主義”的問題。
毛主席看到信的當天,正好要接見廣州軍區(qū)司令員丁少將,就想讓丁出面幫忙。主席問:你負責(zé)廣州軍區(qū),知道廣東出了什么人物沒?
這個問題不在匯報工作的議程內(nèi),丁少將站起來回答:請毛主席指示。

毛主席用手示意丁少將坐下,然后說:“我講的是大革命時代廣東出了兩個人物,一個叫彭湃,一個叫馮白駒,你知道么?”丁回答說:“知道,但不熟悉。”
毛主席便講起了馮白駒的故事,并給予了高度評價,接著又問:“馮白駒現(xiàn)在在哪里?”
丁少將說:“在浙江省任副省長,具體情況不大清楚?!币慌缘闹芸偫聿逶捳f:“馮白駒同志受到?jīng)_擊,現(xiàn)在身患重病。”
主席當即拍板:“有病要及時醫(yī)治,派專機接來北京,想辦法把病治好?!比缓笥洲D(zhuǎn)頭對丁少將說:“你們廣東不是缺干部嗎,馮白駒是一位可請出來起用的好干部。”
毛主席的話其實就是要重新在廣東啟用馮白駒,可惜的是,由于病情太嚴重,馮白駒即便在北京治療,也沒能痊愈,遺憾在1973年7月19日病逝。9天后,中央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

1983年,中央終于為馮白駒平反,這一天,等了太久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