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授銜儀式順利召開。當初四大野戰(zhàn)軍的首長們也紛紛進入了元帥、大將之列。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實力、戰(zhàn)功要遠高于二野的三野部隊,其首長陳毅,元帥排名竟然在二野首長劉伯承之后,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年的相識

其實一提到將領們的軍銜排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就是軍功。

事實上,軍功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卻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還要看個人資歷以及對軍隊的具體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像是徐帥以及徐海東大將,他們在戰(zhàn)斗后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后方療養(yǎng),戰(zhàn)功并不出眾。

但由于他們早年的深厚資歷以及顯著貢獻,中央還是給予了他們相應的榮譽。

例如徐帥創(chuàng)建并發(fā)展了紅四方面軍、徐大將在中央紅軍抵達陜北后幾乎將全部身家都奉獻了出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此可見,我軍的評銜標準是綜合各方面考量的,也是非常復雜的。而劉帥與陳老總的排名也是如此。

其實不看年齡的話,在革命初期,陳老總的資歷確實要比劉帥更深一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老總在1923年便入了黨,不過他的具體工作大多是以學生運動和政工為主,基本沒有太多軍事指揮經驗。

而劉伯承則是在1926年入黨,比陳老總晚了整整三年。不過他的革命經歷卻早就開始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1911年,他正式參軍,并參加了辛亥革命,到了入黨之前他已經是川軍的高級長官,并已經有十幾年的從軍經歷了。他也是我黨早期少有的職業(yè)軍人。

劉帥與陳老總第一次有交集是在1926年的瀘順起義中。當時劉帥擔任總指揮,陳老總僅為政治部主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次起義是我黨早期武裝斗爭的重要嘗試,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卻為后來走上工農武裝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劉帥也憑借著這次戰(zhàn)斗,讓眾人見識到了他出眾的領導才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本按照這種趨勢下去,他的軍事地位也會扶搖直上。然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國內形勢開始發(fā)生巨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一樣的革命路

老蔣發(fā)動政變后,應組織要求,他來到蘇聯開始學習軍事理論。

而陳毅則在此期間確立了自己的軍事地位。

南昌起義爆發(fā)后,陳毅緊趕慢趕才趕上了剛剛撤退的朱老總的部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因為部隊損失太大,他來到部隊后只被任命為了團指導員,主要工作也只是整訓部隊。

后來他又與朱老總領導了湘南起義,并走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隊伍完成了歷史性的會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井岡山時期,他與朱、毛兩位領導并稱為“三巨頭”,并長期擔任軍區(qū)總指揮。

從紅四軍的建立到完成正規(guī)化改編,陳老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與毛主席產生了深厚的友誼,他在軍中的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直到1930年,劉帥才學成回國來到中央蘇區(qū)工作。

雖然對于這種留學回來的精英,我軍一向都很看重,但當時劉帥在軍中的影響力肯定比不上一直在軍隊工作的陳老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起初劉帥在軍隊只是負責協助周總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后來為了幫助部隊培養(yǎng)干部,他又致力于舉辦軍事訓練班,負責傳授軍事理論知識。

后來隨著形勢變化,中央蘇區(qū)的戰(zhàn)事加劇,他便也走上了軍事崗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2年,他被任命為紅軍總參謀長,開始協助朱老總、周總理指揮前線作戰(zhàn),并最終取得了第四次反圍攻戰(zhàn)斗的勝利。

也正是這次戰(zhàn)役,讓人們再次見到了他優(yōu)秀的指揮能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長征開始后,他與陳毅之間的距離也開始逐漸拉開。在軍隊進行轉移時,陳老總因為身負重傷被留在了中央蘇區(qū),從此開始領導南方部隊進行游擊戰(zhàn)斗。

而劉帥則是一直跟在毛主席左右,參加了一系列的重要戰(zhàn)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像是強渡烏江、智取遵義以及四渡赤水這些經典戰(zhàn)役中,都有他運籌帷幄,指揮全局的身影。

就連毛主席都稱贊他用兵如神,軍事素養(yǎng)過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在部隊經過彝族聚居區(qū)時,他冒著生命危險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在順利使部隊通過大涼山的同時,又增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友誼……

可以說,紅軍能順利走完漫漫征途,劉帥立下了數不清的功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價的友誼

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劉帥帶領著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奉命創(chuàng)建晉冀魯豫根據地。

在此期間,他指揮部隊進行了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亙村以及神頭嶺、響堂鋪、反九路圍攻等著名戰(zhàn)役,給了日軍沉重的打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他所創(chuàng)新出來的一系列戰(zhàn)術,像是“重疊待伏”,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大肆表彰。

而這時的陳毅則擔任著新四軍軍長,在南方繼續(xù)領導抗日游擊戰(zhàn)。

因為那里是國民黨的腹心地帶,我軍行動多受掣肘,因此戰(zhàn)斗規(guī)模也遠不如八路軍那樣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也正因如此,陳老總在抗日時期的功績遠不如劉帥深遠。

解放戰(zhàn)爭開始后,劉帥開始擔任中原野戰(zhàn)軍的最高軍事主官,而陳老總則開始擔任華東野戰(zhàn)軍的最高領導。

表面上看兩人的職位似乎一樣了,但他們手中的權力卻大不相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華東野戰(zhàn)軍成立時,毛主席多次想將陳老總調走,讓他協助中野作戰(zhàn),由粟裕擔任總司令。

但粟大將卻幾次請示中央,要求陳老總繼續(xù)留下來,協助自己作戰(zhàn)。就這樣,陳老總繼續(xù)留在了華野,不過部隊的總指揮依舊是粟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陳老總則更多地承擔各部隊之間的戰(zhàn)略協調以及后勤保障工作。毛主席也曾直言,說他打仗不如粟裕,但團結人卻是一把好手。

直到1948年,陳老總才被調到中野開始擔任副司令,全力協助劉帥轉戰(zhàn)。

從這里就能看出,從軍事能力角度來說,陳老總是要比劉帥差一些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若說三野的戰(zhàn)功高,那也是因為有粟裕統(tǒng)籌全局,負責指揮。而在解放初期,二野的實力在幾大戰(zhàn)略區(qū)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當年經過劉帥在中原的轉戰(zhàn),轄區(qū)人口已經高達2400萬人,加上地方民兵,戰(zhàn)斗力已經高達70萬,是四大戰(zhàn)區(qū)中最多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支部隊之所以戰(zhàn)斗力開始下降,也是因為當年為了緩解華野被敵軍重點進攻的壓力,冒著全軍覆滅的危險挺進大別山,往敵人心臟插進了一把“尖刀”。

二野這樣舍己為人的精神,也是在劉帥的言傳身教下塑造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從種種方面來看,劉帥在元帥排名第四,可謂是當之無愧。而陳老總從未有過任何異議,因為在他心中,也是永遠尊重劉帥的。

當年他剛到中野任職時,由于人生地不熟,在戰(zhàn)士們中間話語權并不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帥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在一次會議中,他便讓陳老總先講話。

結果陳老總卻裝作生氣地說,這里誰才是最高指揮官?堅持讓劉帥講話。

但劉帥卻說他才是黨的書記,應該他來。就這樣,陳老總不好再推辭,先一步講了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戰(zhàn)士們見劉帥對陳老總如此尊敬,便也開始對他敬重起來。這雖然只是件小事,但卻是兩位首長深厚友誼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