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道是“素菜爽口、葷菜落胃”。若論既吃得不膩又誘人食欲的肉菜,非糖醋排骨莫屬。

據(jù)說,糖醋排骨的“首創(chuàng)”者是唐朝文人段公路,皇上吃了也贊不絕口,后來在民間流傳開來。生于上海的張愛玲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里把它稱為“美人”,甚至為是愛糖醋排骨還是愛粉蒸肉而傷透腦筋。

不過,上海人一般不叫糖醋排骨,而是稱為糖醋小排,這是為了與大排骨區(qū)分。拿大排骨來說,本幫最地道的做法是蔥烤大排或紅燒大排。小排骨又通常分為肉排和雜排,后者是不能做糖醋的,只能用來煲湯。比較特別的是,本幫糖醋小排涼菜為佳,是很好的下酒菜。最討厭現(xiàn)在有些店家,端上桌的小排是用微波爐重新加熱過的,冷不冷熱不熱,肉質(zhì)發(fā)硬,很煞風(fēng)景。

假日里約朋友在一家本幫菜館小酌。大廚很用心,將糖醋小排盛在一個石盤里,以白芝麻點綴,頗有點“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有意思的是,京菜、魯菜、粵菜、本幫菜乃至川菜里,都有它的身影。在全國多個菜系中都能嶄露頭角、都能找到擁躉的菜肴并不多見,足以說明糖醋排骨是極有人緣的。

“天下沒有正宗的糖醋排骨”,這在烹飪界幾成共識,各地的做法也是千姿百態(tài)。有的先焯水,有的是干煎;有的先油炸,有的不過油;有的放醬油,有的是本色;有的需勾芡,有的是旺火收汁;還有連醋都不放的呢,是用茄汁調(diào)味。我更喜歡話梅小排或梅子醬小排,能吃出梅果的天然酸味。所謂“正宗”,也是各領(lǐng)風(fēng)騷而已。最對自己胃口的,且味蕾記憶最深的那道菜,就是最正宗的。

夾起一塊油亮的小排,酸甜的蜜汁在齒間流淌,其中一定有屬于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無論走到哪里,糖醋排骨足以勾起對家的思念。

原標(biāo)題:《新民隨筆丨“正宗”糖醋小排》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