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前,在廣東韶關工作的湖南“00后”小伙“朱雀玄武敕令”因頻繁改名引發(fā)廣泛關注。他先是將名字從朱云飛改為“朱雀玄武”,后又改為“朱雀玄武敕令”,此次又申請將名字改為“朱咸寧”。此前,他還申請改名為“周天紫薇大帝”,但未獲通過,審批意見明確指出該名字違背公序良俗。

近年來,類似這種“標新立異”的名字并不少見。陜西一位王姓父親想給兒子取名“王者榮耀”,重慶一對夫婦給孩子取名“張總”,這些名字都曾引發(fā)熱議。盡管這些名字在法律上并無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可能帶來諸多不便。比如,過于特殊的名字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惡作劇,甚至在辦理銀行業(yè)務、考試報名、出境旅游等場合遭遇額外審核。

按照《民法典》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每次提交改名申請,會觸發(fā)21個政府部門的數據庫聯動更新。一些看似簡單的字符變更,所消耗的行政資源相當于重新辦理三次身份證。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023年的研究顯示,單個公民改名產生的隱形成本約為2487元。

實際上,戶籍管理系統(tǒng)的底線很明確——名字可以有個性,但不能離譜。名字最多為八個漢字,禁止使用外文字符,禁用生造詞語,宗教詞匯和帝王稱號也統(tǒng)統(tǒng)排除在外。普通公民可以改名,但要把握好尺度,“朱雀玄武”這種名字就已經踩線,“周天紫薇大帝”更是明顯越界。倘若全國十幾億人都學他隨便改名,戶籍管理系統(tǒng)早就崩潰了。

姓名是人在社會中的第一張名片,既承載著個體的身份認同,也連接著文化傳統(tǒng)與公共秩序。當改名從“權利”異化為“表演”時,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完善法律條文,更是對姓名文化價值的集體敬畏?!爸芴熳限贝蟮邸边@樣的名字永遠只能存在于游戲ID里,現實世界的戶口本容不下這種狂想。

想想也是,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能讓別人尊重你呢?

原標題:《新民隨筆丨改名的底線與“紅線”》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