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于鹿野苑中,轉(zhuǎn)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fù)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這一段,是本經(jīng)的序文。

復(fù)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

比丘,是梵語的音譯,具備了乞士、怖魔、破惡三個意思。按照“含多義不翻”的原則,保留了印度的原音。

一、乞士:依佛制,出家人以托缽乞食為生,施主煮什么,供養(yǎng)什么,出家人就隨喜受食什么。

乞士,可以從兩方面來說明:上乞佛法,以長慧命;下乞飲食,以資色身。就是出家人要乞求佛法,在道業(yè)上求進步,以長養(yǎng)法身慧命;另一方面,要乞求飲食,來維持色身。單單乞食討錢的,不能叫比丘。比丘,主要的是探求佛法,滋養(yǎng)法身慧命。

二、怖魔:魔就是魔王、魔鬼。一個人出了家,精勤持戒、修行,將來成就了佛道,天魔就少了一個魔子魔孫,他看到出家人就非常害怕、恐怖。因此,比丘稱為怖魔。

三、破惡:破,就是破除;惡,就是人生貪、嗔、癡、慢、疑,種種的煩惱和惡習(xí)。把這許多壞習(xí)慣與無明煩惱全部鏟除掉,得到的心境是很清凈的,這個時候才能夠入于正道。

除了五位最初隨佛出家修行的比丘之外,還有好多比丘,跟隨佛陀修行。我們誦《佛說阿彌陀經(jīng)》,一上來就提到“千二百五十人俱”,或者《金剛經(jīng)》……所有的經(jīng)典,一開始在序分中提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主要是由三個集團而來的:

一、耶舍等五十人:耶舍是小宗教集團的領(lǐng)袖,有五十個弟子跟隨著他學(xué)習(xí)。

二、三迦葉等一千人:三迦葉,就是迦葉三兄弟──優(yōu)樓頻樓迦葉等五百人、伽耶迦葉和那提迦葉,各有二百五十人,三兄弟的徒眾合起來有一千人。

三、舍利弗與目犍連等二百人。

他們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而且是常隨眾,釋迦牟尼佛無論到什么地方教化,他們都是跟隨在佛陀左右的。

一千二百五十人,在本經(jīng)中就用“復(fù)有比丘”四個字來概括他們。

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佛住世的時候,弟子要是有什么問題,就請教師父,釋迦牟尼佛都一一為他們解答。

進止是“可否”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對于這些常隨眾,所有的疑問,所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都為他們印證、開示。

進止,也可以當作取舍的意思,也就是進取正道,舍棄諸邪。譬如善法、正道,我們就把它取得來,依著去修行;那些邪惡的事,就要停止,把它舍棄。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所有的比丘都應(yīng)當依教奉行。

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釋迦牟尼佛所教誨的,所有的比丘聽了以后,都開悟了。

聽過佛的開示以后,大家都恭恭敬敬地把雙掌合起來,依著佛陀的教導(dǎo)而做。這許多的比丘,照著釋迦牟尼佛的言教去修行,即使在現(xiàn)實的人生當中,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