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四次

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6日發(fā)布消息稱

“消失”30多年的

明代第十一代蜀王端王朱宣圻的陵寢

在“四普”中被找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來,早在20世紀90年代,端王陵就已經“現(xiàn)身”且被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們注意到,只是受科技手段所限,再加上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變化劇烈,所以之后未能尋覓到其影蹤。

直到2023年底,明蜀端王陵才重見天日。陵寢位于今成都市錦江區(qū)潘家溝社區(qū)。明蜀端王陵是一處夫妻合葬墓。中間為蜀王陵寢,左右分別為他的兩位妃子的墓葬,三座墓葬在同一封土堆下。這些封土經過夯筑,現(xiàn)存直徑約60米、高約5米。三座墓葬均為磚石結構,大小相近,結構也基本相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考古工作者正在對明蜀端王陵進行拍照和激光掃描工作。

據(j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掘三隊的主任謝濤介紹,相較于僖王陵、昭王陵等明蜀王陵,端王陵的規(guī)模要小很多,但形制是類似的。走入墓中,能看到浮雕為“雙鳳朝陽”圖案,繪有“花草卷云”藻井圖案,以及墓室內浮雕為龍的圖案?!拔覀冞@次考古發(fā)掘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發(fā)現(xiàn),就是陵前建筑遺存,這也是在明蜀王陵中的首次發(fā)現(xiàn)。”

順著謝濤的指引,可以看到在拱起的磚石結構的陵墓前的土地上,留下縱橫的廊道和巨大的空洞。謝濤表示,雖然陵前建筑的房屋未能保存下來,但是從現(xiàn)場遺存中能夠得知,陵前建筑為平面呈長方形的單體建筑,面闊5間,進深1間。同時,建筑前后有廊道,共發(fā)現(xiàn)26個柱礎,柱礎平面呈圓角方形,直徑約1.3平方米,由紅砂巖長方形條石鋪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蜀端王陵。

“從這次發(fā)掘來看的話,從端王陵的墓葬本體、陵前的建筑等內容,我們基本上能相對完整地把陵園的規(guī)模復原出來?!痹谒磥?,明代蜀端王及后妃墓形制清楚,保存完好,陵前發(fā)現(xiàn)大型建筑,對研究明代藩王陵園布局和明代建筑形制有重要價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航拍明蜀端王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航拍明蜀端王陵。

原標題:又一明蜀王陵“現(xiàn)身”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