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12 月 2 號晚上,廣州 9 歲男孩小亮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玩,看到一種像芋頭的植物,以為能吃,就烤著吃。
結(jié)果剛咬一口,嘴巴就發(fā)麻,趕緊回家,路上臉都腫了,話也說不出來。

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幸虧他吐掉了,要是咽下去就危險了。
這種像芋頭的植物到底是啥?為啥這么毒?

毒植物竟是 “萬能木薯”
誰能想到,當年差點讓廣州小男孩中毒沒命的 “毒芋頭”,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木薯!
這東西看著普通,用處可大了去了。

平時喝的奶茶里,那些 Q 彈的珍珠、軟軟的芋圓,還有滑溜溜的布丁,很多都是用木薯的淀粉做的。
那么,為啥有毒,大家還愛用它呢?

因為木薯里的淀粉特別多,尤其是那種能讓食物吃起來軟糯又有彈性的支鏈淀粉,煮出來的口感跟糯米差不多。
不管是做粉條、粉絲還是別的零食,都特別合適。

而且不光是吃的,木薯在工業(yè)上也派得上大用場。
飼料加工的時候會用到它,做酒精、葡萄糖也離不開它,甚至連咱們平時用的洗衣粉、給貓咪用的貓砂,里面都有木薯的成分。
它價格便宜,用途又廣,不知不覺就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不過可別被它的實用性迷惑,木薯其實學名叫做樹薯。
和那種碰一下就會讓皮膚潰爛的毒番石榴同屬一個科,天生就帶著毒性基因。

它的塊根看起來像樹根下面長著幾個蘿卜,樣子普普通通,卻藏著致命的氰化物。
這也就是為什么小男孩吃了會中毒。
這種毒素會讓人細胞沒法吸收氧氣,嚴重的話真的會要命。

木薯的雙面性
木薯的老家在南美洲亞馬孫流域南邊,早在 4000 年前當?shù)赜〉诎踩司烷_始琢磨著吃它了。
到了 15 世紀,隨著新舊大陸的物種交換,木薯跟著船隊漂洋過海,先在非洲落地,接著又到了亞洲、大洋洲,慢慢在世界各地扎根。

其中,木薯能在這么多地方扎根落戶,全靠一身硬本事。
它特別耐旱,哪怕長時間不下雨,別的莊稼都旱得打蔫兒,它還能挺直稈子生長。
從種下到收獲只要幾個月,比水稻、玉米的生長期短很多。

對土壤一點不挑剔,不管是貧瘠的紅土、黏重的黃土,還是鹽堿化的土地,它都能適應。
而且產(chǎn)量高得驚人,一畝地最多能收 6 噸。
更關(guān)鍵的是,同樣一塊地種木薯,產(chǎn)出的能量比水稻、玉米、小麥都高。
這對于很多自然條件差、糧食緊缺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簡直是救命的寶貝。

而歷史上木薯真的救過不少人的命。
1880 年,印度南部遭遇嚴重饑荒,地里的莊稼幾乎全旱死了,到處都是餓肚子的人。
就在大家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木薯憑借超強的生存能力和高產(chǎn)量,成了當?shù)厝说目诩Z,幫無數(shù)人熬過了那段艱難歲月,在當時簡直就是救命稻草。

毒性揭秘:氰化物
別看木薯能做成那么多好吃的東西,其實它的體內(nèi)藏著一種特別厲害的毒素,叫氰化物。
這種毒素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阻礙我們的細胞吸收氧氣,細胞吸不到氧氣就沒法工作。
人就會覺得呼吸困難、胸口發(fā)悶,嚴重的話會窒息,甚至丟了性命。

不過不用擔心,人們早就琢磨出了安全吃木薯的辦法。
住在南美洲的人,很早就知道怎么處理木薯的毒素。
他們會先把木薯的皮削掉,然后把塊根放在清水里泡上整整 18 到 24 個小時,也就是差不多一天一夜,讓水里的毒素慢慢溶解出來。

或者把木薯搗碎,放在鍋里徹底煮熟煮透,高溫能把氰化物破壞掉。
還有一種方法是把處理好的木薯放在水里發(fā)酵三天,靠自然環(huán)境里的微生物來分解毒素。
經(jīng)過這些步驟,木薯里的毒素就被去掉大部分,變成可以安全食用的食材了。

但這里必須提醒大家,野外的環(huán)境里,可能會有野生的木薯或者其他類似的植物。
它們的樣子看著可能像芋頭、紅薯這些能吃的東西,但說不定就藏著毒素。
所以千萬記住,在外面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哪怕長得再像平時吃的食物,也別隨便摘來吃,一定要小心謹慎,安全第一。

信息來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