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機構TechInsights發(fā)布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情況。
文章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9%,出貨量達到了6870萬部,已經(jīng)連續(xù)五個季度保持增長。
TechInsights表示,中國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3C)補貼計劃是2025年第一季度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在中國補貼計劃中受益最大的兩個手機廠商是華為、小米。
其中,華為以華為以20%市場份額排在第一位,小米以19%緊隨其后;

OPPO(含一加)與vivo分列第三、四位,市場份額分別為16%與15%;
榮耀這一季度表現(xiàn)欠佳出現(xiàn)負增長,以13.1%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五位,而同樣出現(xiàn)負增長的蘋果排在第六位,市場份額為12.6%。
今年2月份,日經(jīng)中文網(wǎng)曾以“iPhone神話在中國破滅”為題,對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現(xiàn)狀進行了剖析。

文章中表示,“2024年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同比減少2成,1年內減少900萬部。即便如此,蘋果仍難以擺脫依賴中國的窘境。原因是華為和小米等企業(yè)崛起,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技術的發(fā)源地。反觀蘋果,創(chuàng)新停滯、未能開拓新興市場,還面臨特朗普風險……”
日媒認為蘋果未能打造出“后智能手機”產(chǎn)品,而反觀中國手機廠商們,在折疊屏和高設計性上面不斷帶來創(chuàng)新。
同時中國智能手機的產(chǎn)品開發(fā)周期更短,可以不斷嘗試新功能。
反觀蘋果的“年更模式” ,硬件迭代放緩迫使老用戶延長換機周期,且無法縮短開發(fā)周期并開放更多功能權限,讓其高端市場份額被華為等“技術激進派”進一步蠶食。
難道蘋果真的眼睜睜看著中國市場被一點點蠶食?
當然不會。
5月5日,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在其《Power On》通訊中再次提到了蘋果的折疊屏手機。
這就意味著蘋果手機要在產(chǎn)品線上擴容了。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到284萬臺,同比增長53.1%,也就是說每一個季度按照這個出貨量,那么2025年全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200萬臺左右。
而另一個數(shù)據(jù)則更為恐怖。
華為在一季度的市場份額達到了76.6%,也就是說一季度華為的折疊屏出貨量在217.5萬臺。

要知道華為的折疊屏手機可都是6000元以上的存在,也就是直面硬剛的蘋果超高端賽道。
古爾曼表示,這次蘋果的折疊 iPhone 將具備兩大顯著優(yōu)勢。
一則是,折疊痕跡將“幾乎不可見”。
古爾曼指出:“蘋果希望通過減少手機展開時的折痕,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strong>
再有就是,折疊 iPhone 將配備“質量更高的鉸鏈”。
這對于當下折疊屏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尤其是華為與三星。
不過相較于蘋果產(chǎn)品的擴容,更讓華為等一眾廠商感到擔心的應該是蘋果的另一個策略,那就是產(chǎn)品的發(fā)布調整。
5 月 5 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fā)文,預測了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7 年下半年蘋果將發(fā)布的 iPhone 機型。

從預測的產(chǎn)品以及上市時間來看,2025年的產(chǎn)品發(fā)布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到了2026年就變樣了。
2026 年上半年:iPhone 17e。
2026 年下半年:折疊屏 iPhone 、iPhone 18 Pro Max、iPhone 18 Pro 和 iPhone 18 Slim。
2027 年上半年:iPhone 18、iPhone 18e。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么就意味著蘋果的營銷策略已經(jīng)完全不同以往,上半年發(fā)布中低端,下半年發(fā)布高端,然后還有折疊手機的加入。
蘋果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調整呢?
郭明錤認為,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通常在上半年推出旗艦手機(特別是在中國市場),這導致蘋果在上半年存在“營銷空白期”,而蘋果希望填補這一空白。
還有就是蘋果認為產(chǎn)品線多了,同時發(fā)布會浪費營銷資源。
至此,蘋果其實已經(jīng)認識到,至少在中國市場,它的生態(tài)壁壘和技術壁壘正在松動。
未來,蘋果若不能在價格策略、生態(tài)開放、適配上實現(xiàn)突破,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可能從當前的 12%-13% 進一步下滑至 10% 以下, “iPhone 神話破滅” 一定會重演。
屆時《華爾街日報》的犀利點評就會應驗……
"蘋果需要明白,在中國市場,神話的保質期正在以中國速度縮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