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年的深秋,落第舉子陸明遠背著書箱,步履蹣跚地走在山間小路上。連年科場失利,家產(chǎn)耗盡,如今連回鄉(xiāng)的盤纏都沒有了。天色漸暗,遠處隱約可見一座破敗的山神廟,他決定在此暫歇一宿。
廟門半塌,殿內(nèi)蛛網(wǎng)密布。陸明遠清掃出一角,點燃隨身攜帶的蠟燭,取出《杜工部集》輕聲誦讀。正讀到"感時花濺淚"一句,忽聽梁上傳來沙啞的聲音:"恨別鳥驚心。"
"誰?"陸明遠驚得書都掉了。
一陣窸窣聲后,從房梁跳下個怪物——身高不足四尺,通體青灰,眼如銅鈴,嘴角咧到耳根,活脫脫是鄉(xiāng)野傳說中的山魈!可這怪物竟穿著件破舊儒衫,腰間還別著支禿筆。
"嚇到相公了?"陸明遠注意到魈翁的儒衫下擺沾著泥水,像是剛從井里爬出來。聯(lián)想到魈翁每逢月圓便不見蹤影,心中疑竇頓生。

次日,陸明遠向山下老農(nóng)打聽。老農(nóng)面露懼色:"那廟里死過人的!聽我爺爺說,前朝有個官家小姐,被縣令逼婚不從,活活打死埋在廟基下..."
回廟后,陸明遠故意在魈翁面前提起《烈女傳》。魈翁聽罷,突然淚如雨下——那淚水落在地上,竟化作一粒粒珍珠!
"相公既已猜著,老朽也不瞞了。"魈翁拭淚道,"我本非山魈,而是..."
魈翁解開儒衫,露出胸口——森森白骨間,一顆心臟鮮紅跳動!"老朽是那第一縷陽光照進廟宇,魈翁化作無數(shù)光點,消散在晨風中。只有那匣古籍靜靜躺在陸明遠懷中,散發(fā)著淡淡的墨香。
三年后,陸明遠高中進士,外放為官。他第一件事就是拆毀山神廟,尋出蘇婉清遺骨隆重安葬,并立碑記述冤情。趙家因祖上惡行被革去功名,家產(chǎn)充公。
至于那匣古籍,陸明遠終身珍藏。據(jù)說他晚年致仕回鄉(xiāng),在蘇婉清墓旁結(jié)廬而居。每逢月明之夜,廬中便傳出吟詩聲,有時是一個蒼老的男聲,有時是清越的女聲,還有時...是兩個聲音合誦。
更奇的是,有人曾看見月光下,一位白衣女子與一位老書生對坐在墓前石桌旁,共賞一卷詩書。女子眉目如畫,書生滿面風霜,而石桌上,靜靜地躺著一本翻開的《詩經(jīng)》...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