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鐵證如山,西藏自古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印度實際上從未統(tǒng)治過藏地,但印度卻曾在4年時間里14次入侵巴里加斯,試圖以此為跳板登上青藏高原,那么印度為何對西藏如此“渴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藏屬于中國的歷史鐵證

西藏自治區(qū)位于我國西南側,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面積高達120.28萬平方公里,占我國總面積的八分之一。這里平均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根據(jù)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自然形成了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東高山峽谷和喜馬拉雅山地4個不同的地形區(qū)域。

西藏國界線長達3842公里,西部和南部與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接壤,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從元朝至清朝的行政管轄,到民國的法理延續(xù),再到新中國的主權實踐,我國對西藏的管轄具有連續(xù)性。自唐代開始,茶馬古道的形成,成為連接西藏與內地,滿足西南和西北貿易往來的關鍵通道,數(shù)千年以來,漢藏文化的交融和經(jīng)濟的互動,共同譜寫了悠久且深刻的中國歷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曾經(jīng)的文成公主帶著桑樹苗在拉薩落地生根,到如今青藏鐵路如鋼鐵巨龍呼嘯,創(chuàng)造世界之巔的交通奇跡,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重要歷史見證。無論是歷史事實、法理文件、還是國際共識,西藏主權歸屬是歷史的必然性,這片高原雪域自古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西方所謂的“西藏主權未定論”本身就是偽命題,是對歷史的歪曲。

至于印度,無論是曾經(jīng)的部落時期,還是后來英國殖民時期,以及1947年的獨立,從古至今,印度人從未真正翻越喜馬拉雅山,占領過青藏高原,但多年以來,印度卻以英國人非法炮制的麥克馬洪線、約翰遜線等殖民產(chǎn)物為借口,侵占原本屬于我國的藏南等領土,至今藏南仍有大片面積被印度非法侵占。

在 1956 年至 1960 年的四年間,印度更是先后14次侵入我國西藏阿里地區(qū)的巴里加斯,如今獅泉河和典角曲以西,除了東部典角村外,大約450平方公里區(qū)域被印度非法控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自1962年以來,中印在邊境上大致處于“邊談邊斗”的狀態(tài),中印邊界也一直沒有正式劃定。

印度為何總“惦記”西藏?

首先,印度之所以總對西藏“念念不忘”,本質上是對英國殖民思想的延續(xù),印度始終都有一個“大國夢”,建立所謂的“大印度聯(lián)邦”。同時也是在地緣博弈中,對“安全邊界”形成的畸形理解。

從地理上來看,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如巨人般聳立在亞歐大陸之上,南側連綿的喜馬拉雅山,形成的高大天險,成功阻擋了外部力量的侵入。而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側山腳下的印度,雖然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區(qū),平均海拔能夠達到4000米,但堪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卻依舊能夠對印度形成居高臨下的地緣優(yōu)勢,至于印度的中部,則是海拔普遍低于200米的恒河平原,南部半島的主體雖然是德干高原,但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600米到800米左右??梢哉f,站在青藏高原之上,整個印度都將盡收眼底,這種制高點的“天然威脅”,讓印度人深感焦慮,其本質還是對北方大國的畏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同時,青藏高原還是南亞多條大河的主要發(fā)源地,比如雅魯藏布江從藏南出境進入印度,是該國東北部關鍵河流布拉瑪普特拉河,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水資源博弈中的印度河,上游是我國境內的獅泉河,雖然印度的母親河恒河源頭在印度北部的北阿坎德邦境內,但這條河流的多條重要支流卻都發(fā)源于中國的青藏高原,比如上述提到的布拉瑪普特拉河,在比如起源于我國西藏林芝市察隅縣境內的察隅河,出境進入印度改稱為魯希特河,作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的重要支流之一,最終也會匯入恒河??梢哉f,青藏高原關乎著印度的水資源命脈,這也使得印度對西藏水文動態(tài)高度關注。而印度對水資源的憂慮,本身也是對國內治理困境和地緣戰(zhàn)略焦慮的雙重投射。

中國對西藏的主權是基于千年來的歷史沉淀,印度的“幻想”,將水資源武器化的所作所為,注定只能在歷史潮流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面前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