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哥趁著自己休息時間,來江邊釣會兒魚,結(jié)果讓他沒想到的是,居然剛好碰上了放生的人,小哥自己也感覺不合適就準備離開。
誰知道對方看小哥要走,反倒是變得更加囂張了,甚至威脅小哥要報警,男子氣憤自己好心讓開,還讓你“得寸進尺”了,就直接硬剛道:“你不報警,我來報!”

那當(dāng)?shù)毓俜皆趺凑f?倆人到底誰有理?
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nèi)
好聲好氣想走人,“善舉”竟成報警理由?
五一假期現(xiàn)在剛過完,小哥就想著正好趁這段時間人少去找個好的釣點釣會兒魚,從這段中,我們通過屏幕也能感覺到。

小哥這時的心情真是不錯,但沒過多久,他背后突然出現(xiàn)了一群人,小哥自己再回頭看到后,同樣感覺很意外。
畢竟自己找的這個釣點又不是在路面上,而是一處荒地,怎么還有這么多人能找到,他這時就小聲說道:“這釣點是我先來的”。

但隨著這群人不斷的靠近,小哥這時觀察發(fā)現(xiàn),這群人好像不是來釣魚的,更像是來放生的,畢竟釣魚總是要那釣竿吧。
這群人拿的卻是水袋,雖然雙方不會因為釣魚起沖突了,但人家在旁邊放生,自己在這里釣魚總歸是有點不太合適的。

所以小哥這時就準備自己先離開,換個地方釣魚,或者等到對方放生完再過來,可是讓小哥沒想到的是,還沒等自己先離開,對方直接表示“你趕緊走吧”,這樣的語氣就好像小哥就應(yīng)該給他們讓路一樣。
并且這群人也不管小哥在這里到底是在干什么,直接就開口命令小哥走,完全沒有顧及小哥的感受,小哥這時聽到對方的話后,也準備起身。

沒想著再和這群人糾纏,好聲的說道:“自己現(xiàn)在不釣了,馬上就走?!?,結(jié)果不知道是因為小哥好聲的影響,還是對方本來就這樣。
只見一男子直接走到了小哥的面前,讓小哥趕緊把自己的所有東西都收拾一下走開,很難想象說這句話的居然是一位老人。

都這么大的年齡了,怎么還能在和其他人說話的時候,語氣這么沖,但小哥這時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表示知道了,自己馬上就走了。
可小哥的好脾氣,卻被對方認為是好欺負,只見一位白衣女子直接拿出手機,就好像要報警一樣,手上也一直對著小哥指指點點。

就好像小哥在這個地方釣魚,犯了多大的錯誤一樣,此時小哥雖然已經(jīng)有火氣了,還是選擇先溝通一下,就表示自己馬上就走了還不行嗎?
誰知道白衣女子在這時卻依舊不依不饒,表示小哥怎么還站在這里,還不趕緊離開,小哥這時同樣感到十分的委屈。

怎么自己現(xiàn)在站到這都不行了,難不成這片地方就允許,你們一家人放生站在這里,我釣魚就不行了?
小伙終于忍不住反駁:“我單人單鉤釣魚,也是合法釣魚,憑啥報警抓我?”他想讓對方消停,女的卻扭過頭不搭理,旁邊的人也七嘴八舌幫著腔趕人。

釣魚損德你快走,誰在草叢玩火?
沖突中另一名男子大步上前,伸手指著小伙,話里話外透著道德優(yōu)越感:“我跟你說放生也比你這個釣魚重要,你在這釣魚損德,趕快走?!?/strong>甚至拋出一句令人費解的“我是石泉的,我跟你說你不能釣”,仿佛本地戶口就是驅(qū)逐令。
他還振振有詞,說這地方有規(guī)定不讓釣,要拉小伙去警察局掰扯掰扯,小伙此時也上了火,干脆應(yīng)承:“去就去!”

原本只想圖個清靜,卻被劈頭蓋臉指責(zé)“損陰德”、“殺生”。小伙忍不住反問,釣魚要是損德,那吃肉算不算?莫非這群人一輩子不沾葷腥?這邏輯一來一回,更顯出對方論調(diào)的荒唐。
也就在這唇槍舌戰(zhàn)的當(dāng)口,有眼尖的旁觀者發(fā)現(xiàn),那個自稱本地人的男子,竟拿著打火機在點蠟燭,還把燒著的蠟燭往雜草堆邊上放,這不明擺著添堵,制造火災(zāi)隱患嗎?

面對一幫人的指責(zé)和驅(qū)趕,小伙的態(tài)度也硬了起來,他決定不讓了,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我今天就是不走了,你不報警我來報!”
說著就掏出了手機,即便這樣周圍的罵聲也沒停,而放生那伙人手上的活兒也沒耽誤,趁著吵吵嚷嚷的空擋,已經(jīng)把帶來的活物全倒進了江里。

“慈悲”放生珍珠鱉,這善行誰來買單?
隨著事情鬧開,更多細節(jié)也浮現(xiàn)出來。小伙的里,清清楚楚拍到了一只被套在袋子里的甲魚,懂行的網(wǎng)友一眼認出,這玩意兒可不是什么本地龜鱉,而是外來入侵物種珍珠鱉。國家明文規(guī)定,嚴禁隨意放生外來生物,這會破壞本土生態(tài)平衡。

相關(guān)部門人員趕到后這場荒誕的對峙總算有了官方的說法,一了解才知道,這伙人放生的不光有珍珠鱉,還有蛇和一些叫不上名的魚,石泉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也迅速發(fā)了公告,明確說這片區(qū)域不允許這類放生,并且已經(jīng)介入處理。

想想看這些外來戶,尤其是攻擊性強的蛇和破壞力驚人的珍珠鱉,一旦在漢江扎下根,本土魚類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怕是要遭殃,究竟是什么樣的“善心”,會驅(qū)使人先去捕蛇,再來江邊“放虎歸山”,也確實叫人摸不著頭腦。

這事兒在網(wǎng)上一炸開鍋,很多網(wǎng)友對放生者的行為相當(dāng)不滿。有人說得直白:“那些假惺惺放生的人,不知道他們干了多少壞事為自己贖罪!”更有人一針見血:“他們不是放生而是殺生!”
“放生的不一定都是好人,一旦外來物種入侵,想滅也滅不掉!”這種看似慈悲的舉動,要是少了科學(xué)常識和法律觀念,結(jié)果往往跟行善的初衷南轅北轍,成了對生態(tài)的另一種禍害。

石泉文旅局也很快表了態(tài),慶幸事情處理還算及時,沒給當(dāng)?shù)芈糜涡蜗竽ㄉ咸y看的黑點,這起不大不小的沖突,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不同人對規(guī)矩、權(quán)利和“行善”截然不同的盤算。
釣魚小伙從一開始想息事寧人到最后硬氣維權(quán),也算給大伙兒瞅瞅,碰上自家合法權(quán)益受侵害時該有的樣兒。

而那群放生客的行為,則讓更多人開始琢磨:這“放生”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今天到底該怎么個“放”法?積德行善是好事,可要是變成了瞎胡鬧、瞎折騰甚至帶點強迫性的“表演”,那還有啥意思?當(dāng)善行沒了腦子也不顧及別人,它離真正的善怕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信息來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