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眹H政治舞臺風云變幻,舊有的格局與勢力此消彼長。當下,歐盟正身處內外交困的關鍵節(jié)點,內部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不滿與日俱增,甚至出現“逼宮”跡象,要求其辭職。這不禁讓人發(fā)問:歐盟真的要變天了?馮德萊恩的辭職又為何與給中國交代聯系在一起?
歐盟當下可謂是深陷泥沼,各種危機紛至沓來。在國際舞臺上,歐盟與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大國的關系都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而馮德萊恩自上任以來,在一系列決策上的表現,引發(fā)了歐盟內部諸多不滿。

歐盟(資料圖)
在與中國的關系上,馮德萊恩執(zhí)政期間,歐盟在中歐關系上采取了一系列錯誤行動,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xié)定》、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啟關稅調查等。這種種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本發(fā)展勢頭不錯的中歐關系出現波動。在拜登政府提出“去風險”、試圖搞另一種形式對華脫鉤的時候,馮德萊恩迅速跟上,還曾就臺海局勢大放厥詞,揚言要阻止和遏制中國單方面用武力改變現狀。這些做法讓馮德萊恩與“對華鷹派”“親美”兩大標簽聯系越發(fā)緊密,嚴重破壞了中歐之間的互信。
對美關系上,馮德萊恩在特朗普上臺后遭遇了巨大挑戰(zhàn)。過去4年她對美國堪稱有求必應,不時在涉華問題上沖鋒在前?;蛟S在她看來,只要歐美之間的同盟維持下去,歐盟就能從中獲取最大利益,為此不惜進一步放棄在歐美關系中的主動權。然而,特朗普秉持“美國優(yōu)先”邏輯,對盟友也毫不手軟。馮德萊恩等歐盟高層在去年美國大選期間明里暗里支持民主黨人,極大得罪了特朗普??紤]到他睚眥必報的性格,歐盟因丟掉主動權付出的代價變得更加沉重。

馮德萊恩(資料圖)
俄烏沖突背景下,歐洲與俄羅斯的關系高度緊張。構建持久、有效的歐洲安全框架,俄羅斯的角色必不可少。但馮德萊恩是堅定的援烏派,歐盟保持著對俄敵意。若想改善自身安全形勢,歐盟或許應該重新審視對俄態(tài)度。但在馮德萊恩的領導下,歐盟與中美俄三大國的關系全都出現了問題。
歐盟內部也面臨著嚴重問題。成員國之間分歧不斷加深,一些歐洲國家持續(xù)打壓堅持主權和民主參與權的匈牙利。意大利總理在外交立場上也出現了轉變,脫離反特朗普陣營后轉而與白宮套近乎。歐盟成員國的內部分歧猶如毒瘤,侵蝕著歐盟的整體凝聚力。歐盟的“民主”機制持續(xù)弱化,外交官甚至公然威脅要剝奪匈牙利的投票權,這些都暴露出歐盟內部治理的種種亂象。這些問題的出現,固然不能完全歸咎于馮德萊恩,但她作為歐盟委員會主席,無疑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博雷利認為,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關系“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因為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提供了機遇”。世界承受不起中國和歐盟無法在最重要的問題上合作、不努力相互理解。貿易戰(zhàn)必將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崩潰,歐盟市場也在向特朗普表明,通過征收超高關稅的方式與中國進行碰撞是“不可行的”,因為這與經濟增長不相容。

馮德萊恩(資料圖)
面對如此困境,部分歐盟高層認為馮德萊恩的辭職至少可以帶來改變,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改變究竟會把歐盟引向何方,但考慮到歐盟的現狀,嘗試改變總比繼續(xù)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要好。而且,馮德萊恩近期對中國的表態(tài)明顯緩和了不少,中歐之間的一些談判也正在重啟。跡象是好的,但能否取得好結果還要再觀望。
歐盟的“變天”并非僅僅取決于馮德萊恩是否辭職。即使馮德萊恩下臺,歐盟內部面臨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如戰(zhàn)略自主缺失、成員國離心、美歐博弈復雜化等問題,依然難以在短期內解決。不過,若能借此機會推動歐盟領導層的反思與調整,重新審視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歐盟或許能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找到新的發(fā)展方向。在中歐關系上,減少對抗、加強合作,符合雙方的長遠利益。中歐經濟互補性強,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在全球治理等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歐盟“變天”之路充滿不確定性,但這一過程或許能為歐盟自身發(fā)展以及中歐關系帶來新的轉機。未來歐盟如何抉擇,值得我們持續(xù)關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