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最早的一批闖入者,行業(yè)大拿們紛紛看好并大力支持,然而從風光無限到迅速隕落,僅僅幾年時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計84億的投資打了水漂,結果一輛車都沒造出來,這讓投資人叫苦不迭,連央視都公開點名批評。

這樣一個離譜的企業(yè)到底是誰?為何84億沒造出車,卻能豪擲5000萬買零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所有內容均基于可靠信息來源,詳情見文末說明。

曾經的頂流是如何煉成的

當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趨勢后,我國燃油車市場幾乎被傳統(tǒng)品牌占據,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許多老牌車企開始向新能源轉型。比如比亞迪、上汽、大眾和特斯拉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都在積極布局。與此同時,一些新興勢力也試圖分得一杯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這杯羹并不是那么容易分到的。新老勢力為爭奪市場份額絞盡腦汁,強者站穩(wěn)腳跟,弱者則慘淡收場?,F(xiàn)實往往殘酷,并非所有車企在轉型后都能成功,有些甚至難以在夾縫中生存。而拜騰正是在這場變革中倒下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6年,這一年拜騰汽車成立。剛一亮相便吸引了無數目光,因為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曾主導寶馬i8項目的畢富康,另一位則是前英菲尼迪中國的掌門人戴雷,同時團隊核心成員大多都是汽車行業(yè)資深人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此豪華的陣容讓拜騰一開始就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僅B輪融資就拿到了5億美元。第二年,拜騰就在南京投入巨資建設了占地1200畝的生產基地,還在慕尼黑設立了設計中心,硅谷作為總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整84億人民幣涌入其中,投資方不乏一汽集團、啟迪控股、寧德時代這樣的行業(yè)巨頭。當時拜騰宣稱要按照工業(yè)4.0標準生產,年產能計劃達到30萬臺,這種自信讓人感覺更像是要顛覆整個行業(yè),而不是小心翼翼地試探市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問題是,這些錢似乎并沒有花在刀刃上。拜騰的“大方”很快引起了圈內的關注。北美辦公室三百多人,一年光零食開銷就接近五千萬人民幣,平均每人每年十六萬,每天四百五,這比普通人的全年餐費還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買的還不是普通零食,全是進口巧克力、有機水果干以及小眾品牌的薯片,和其他新勢力精打細算形成鮮明對比。不僅僅是零食,這種鋪張浪費還體現(xiàn)在其他方面。

高管出行標配頭等艙,宴請客戶少不了頂級紅酒。更夸張的是,一線銷售的工服竟然從法國空運定制款,據說一套價值好幾千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連員工名片也要追求所謂的“品味”,采用進口特種紙,加上燙金工藝和金屬裝飾,一盒上千塊。為了參加北美展會,更是不惜花費三十萬美元空運展車,展完后再花重金海運回來,只為博個“閃亮登場”的效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對面子工程的執(zhí)著追求,與初創(chuàng)企業(yè)應有的謹慎經營完全背道而馳。后來理想汽車的李想提到,拜騰一度擁有二十九位副總裁,單看薪資成本就夠讓人頭疼了。這些表面光鮮的項目,實際上一步步將拜騰推向深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糟糕管理埋下隱患

如果說揮霍無度是加速器,那么混亂的管理就是壓垮拜騰的最后一根稻草。董事長與總裁本應齊心協(xié)力,卻在關鍵節(jié)點產生了內斗。一方主張加大研發(fā)力度主攻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另一方則認為中國市場才是重點,需要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并實現(xiàn)本土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人在公司方向和資金分配等核心問題上互不相讓,矛盾日益激化。高層爭斗導致內部派系林立,明爭暗斗不斷。盡管公司規(guī)模不大,但副總裁人數一度高達二十九位,機構臃腫,效率低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資源分配雜亂無章,技術與設計團隊之間經常發(fā)生沖突,研發(fā)進度停滯不前。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全被消耗在內耗之中。更糟糕的是,全球CEO常駐北美,中國區(qū)負責人駐扎香港,溝通成本極高。據說兩位老大去南京工廠的次數屈指可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雪上加霜的是,在總支出中,真正用于研發(fā)的部分不足百分之十五。對于一個標榜技術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來說,這無疑是自斷生路。中國區(qū)研發(fā)中心話語權微乎其微,工作完全受制于北美,本土團隊常常感到有力使不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內外交困之下,拜騰的失速只是時間問題。備受期待的首款量產車型計劃一再延期,從2019年底推遲到2020年,再到遙不可及的2022年第一季度。最終市場等來的不是新車,而是拜騰即將倒閉的消息。那筆風光無限的84億融資,幾年間就被燒了個精光,連一輛量產車都沒留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財務危機隨之而來,連鎖反應接連爆發(fā)。自2020年4月起,拜騰欠薪、拖欠供應商款項的消息層出不窮。緊接著北京、上海辦公室關門,南京工廠因欠費停水停電,大規(guī)模裁員接踵而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的掙扎

其實拜騰并非沒有嘗試自救。2021年,他們曾與富士康達成合作,外界一度寄予厚望,希望制造業(yè)大佬能夠挽救局面。然而好景不長,拜騰內部股東繼續(xù)爭斗,高層人事依舊混亂。富士康看清局勢后選擇退出,外部輸血的希望徹底破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致命的是,核心團隊也開始分崩離析。這對昔日搭檔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先后離職,一個去了法拉第未來,另一個投奔了恒大汽車,合作就這樣草草結束。內部矛盾無法解決,外部資金也無法續(xù)上,企業(yè)的命運就此終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0年6月,拜騰正式宣布暫停中國內地業(yè)務,隨后北美和德國辦公室相繼申請破產保護。這個曾經意氣風發(fā)的造車新星,就這樣黯然退場。

之后幾年雖有零星重組傳聞,但始終未能改變其衰落的命運。拜騰背后的南京知行新能源及其關聯(lián)公司最終走向法定破產邊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片承載著宏偉藍圖的南京千畝工廠及資產,經過六次流拍無人問津后,最終以8.18億底價成交,與最初的百億投資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拜騰的故事成為了行業(yè)的笑談,甚至遭到官方媒體點名批評。它用慘痛的事實證明,無論團隊多么優(yōu)秀,資金多么雄厚,如果不專注于產品和健康運營,最終只能是一場空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富貴命,卻得了富貴病”,這句話或許是對拜騰最好的總結。繁華過后,滿地狼藉,只留下一聲嘆息。拜騰這個名字,從一個充滿希望的符號,變成了關于夢想、資本與人性弱點的復雜印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息來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