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凡夫
2005年冬,大阪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刮著林淑芬的臉。她緊緊抱著五歲的女兒小雨,站在一棟和式住宅門前,手指因為用力敲門已經(jīng)凍得發(fā)紅。
"請問,山本健太郎是住在這里嗎?"林淑芬用生硬的日語問道,懷里的小雨不安地扭動著身體。
門開了一條縫,露出一張妝容精致的日本女人的臉。"はい?"女人疑惑地看著這對中國母女。
林淑芬深吸一口氣,從包里掏出一張照片,"我找這個人,他是我丈夫。"
女人的表情瞬間凝固,她回頭喊了一聲:"健太郎,有人找你。"
當那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門口時,林淑芬的心臟幾乎停止跳動。兩年了,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就站在眼前,卻穿著和服,摟著另一個女人的腰。
"淑芬?你怎么會..."山本健太郎——或者說高志強,他在中國的名字——臉色煞白,下意識地后退了半步。
"媽媽,這是爸爸嗎?"小雨怯生生地問,小手抓緊了母親的衣角。
林淑芬感到一陣眩暈。兩年前,丈夫說要去日本留學深造,承諾學成歸來。開始還有電話和信件,后來音信全無。她辭去青島醫(yī)院的護士工作,帶著全部積蓄和女兒來日本尋夫,卻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
"你騙了我。"林淑芬的聲音顫抖著,"你說你是去早稻田大學讀書,你說你會回來..."
高志強——現(xiàn)在應該叫山本健太郎了——避開她的目光,"淑芬,事情很復雜。我父親其實是日本人,當年留在中國...現(xiàn)在家族需要我繼承家業(yè)..."
"所以你就拋棄我們?"林淑芬的眼淚終于決堤,"你知道我為了找你花了多少錢嗎?我們連回國的機票都買不起了!"
日本女人拉了拉丈夫的袖子,低聲說了幾句日語。山本健太郎從錢包里掏出一疊日元,"這些錢夠你們買機票回去了。對不起,淑芬,但我現(xiàn)在有自己的生活。"
門關上的聲音像一記耳光打在林淑芬臉上。小雨開始抽泣,"媽媽,爸爸不要我們了嗎?"
林淑芬蹲下身,擦干女兒的眼淚,也擦干自己的。"沒關系,寶貝,媽媽會照顧好你的。"她看著手中那疊日元,剛好是兩張經(jīng)濟艙機票的錢——這個男人連多一分都不愿意給。
那天晚上,她們住進了大阪最便宜的膠囊旅館。林淑芬數(shù)了數(shù)剩下的錢:除去住宿費,只剩不到三萬日元,折合人民幣不到兩千塊。
"媽媽,我餓。"小雨可憐巴巴地說。林淑芬這才想起她們一整天都沒吃東西。她帶著女兒來到旅館附近的一家便利店,買了一個飯團和一瓶牛奶。
看著女兒狼吞虎咽的樣子,林淑芬心如刀絞。她突然注意到便利店里一個標價500日元的冷凍煎餅,包裝上印著"中華風味"幾個字。
"這個...好吃嗎?"她用蹩腳的日語問店員。
店員搖搖頭,"不太正宗,但日本人喜歡。"
一個念頭在林淑芬腦海中閃現(xiàn)。在青島老家,她從小就跟母親學做煎餅果子,那是家傳的手藝。如果日本人連這種不正宗的煎餅都愿意買...
第二天一早,林淑芬就帶著女兒來到大阪的中華物產(chǎn)店,用剩下的錢買了面粉、綠豆面、雞蛋和一些基礎調(diào)料。又在一家二手市場花2000日元買了一輛破舊的小推車。
"媽媽要做什么?"小雨好奇地問。
"媽媽要做 第一天的出攤堪稱災難。 林淑芬選擇在大阪站附近的一個小公園旁擺攤,這里人流量大,而且有不少中國留學生經(jīng)過。她手忙腳亂地支起小推車,生火時差點燒到自己的劉海。 "這是什么?"第一個顧客是個日本上班族,好奇地看著林淑芬往鐵板上倒面糊。 "煎餅果子...中國的..."林淑芬結(jié)結(jié)巴巴地用日語解釋,手上動作不停。由于緊張,她做的第一個煎餅太厚,翻面時碎成了幾塊。 日本男人皺了皺眉,但還是付了300日元。他嘗了一口,表情有些微妙,"味道...特別。" 林淑芬自己嘗了嘗剩下的部分,確實不好吃——面糊比例不對,醬料也太咸。她沮喪地低下頭,卻看見小雨正仰著小臉看她。 "媽媽做的煎餅最好吃了!"女兒天真地說。 林淑芬鼻子一酸。她不能放棄,為了女兒,她必須堅持下去。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她不斷調(diào)整配方和火候,到傍晚時,終于做出了接近家鄉(xiāng)味道的煎餅果子。 "おいしい!(好吃)"一個中國留學生驚喜地說,"我在北京留學時經(jīng)常吃,沒想到在大阪能吃到這么正宗的!" 那天收攤時,林淑芬數(shù)了數(shù)錢箱:扣除成本,凈賺了5000日元。雖然不多,但至少證明這條路可行。 然而好景不長。第三天,她剛擺好攤,就有兩個穿制服的人走過來。 "這里不允許無證經(jīng)營。"其中一人嚴肅地說,"請立即離開,否則我們要沒收你的工具。" 林淑芬驚慌失措地推著小車逃跑,小雨在后面跟著跑,差點摔倒。她們躲進一條小巷,林淑芬抱著女兒,渾身發(fā)抖。 "媽媽,我們是不是做錯事了?"小雨怯生生地問。 林淑芬親了親女兒的額頭,"不是我們的錯,只是...媽媽沒有許可證。" 那天晚上,她在膠囊旅館的公共浴室里偷偷哭了。但第二天一早,她又振作起來,推著小車去了大阪的唐人街。這里中國人多,或許管制沒那么嚴格。 果然,在唐人街邊緣的一個小巷口,幾個中國大媽告訴她:"早上八九點前和晚上七八點后,巡查的人少,你可以那個時候來。" 從此,林淑芬開始了"游擊戰(zhàn)"式的擺攤生活。清晨天不亮就起床,趕在巡查開始前賣兩小時;晚上等巡查結(jié)束后再賣三小時。其余時間,她帶著小雨去超市買打折食材,研究如何改進煎餅的口味。 一個月后,她的煎餅果子已經(jīng)有了固定客源。中國留學生稱她為"煎餅大姐",日本上班族則叫她"林さん"。最讓她感動的是,一些??蜁匾舛喔跺X,或者說"不用找了"。 "日本人也挺善良的。"一天晚上數(shù)錢時,林淑芬對已經(jīng)睡著的小雨輕聲說。這個月她凈賺了十五萬日元,雖然只相當于人民幣九千多,但至少能租一間小公寓了。 搬到公寓的第一天,林淑芬特意做了豐盛的煎餅宴慶祝。她買了最好的五花肉做成薄脆,用最新鮮的蔥花香菜,醬料也是按照家鄉(xiāng)秘方調(diào)制的。 "媽媽,為什么今天的煎餅特別香?"小雨吃得滿嘴醬料。 "因為媽媽用了最好的材料。"林淑芬微笑著說,"記住,無論做什么,品質(zhì)最重要。" 這個理念很快受到了考驗。一天,她常去的食材店老板推薦了一種便宜的面粉,"這個性價比高,很多小吃店都用。" 林淑芬試做了一次,發(fā)現(xiàn)煎餅口感明顯變差。盡管成本能降低三分之一,她還是堅持用原來的高品質(zhì)面粉。 "林さん,你的煎餅為什么比別家貴100日元?"有顧客這樣問。 "因為材料不同。"林淑芬總是這樣回答,然后邀請對方免費嘗一小塊比較。十有八九,顧客會選擇她貴一些但更好吃的煎餅。 漸漸地,"林さんの煎餅"在大阪的中國人圈子里小有名氣。有人建議她開家小店,但高昂的租金和復雜的手續(xù)讓她望而卻步。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三個月后。那天大雨傾盆,林淑芬本以為不會有生意,卻來了一個西裝革履的日本男人。 "我是田中,朋友推薦您的煎餅。"男人彬彬有禮地說,"聽說這是大阪最地道的中國煎餅。" 林淑芬為他做了一個加蛋加薄脆的特制煎餅。田中先生吃第一口時眼睛就亮了,"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在北京留學時的味道!" 第二天,田中先生又來了,還帶了三個同事。第三天,來了更多人。一周后,他提出一個讓林淑芬震驚的建議。 "林女士,我想投資您開一家正式的煎餅店。"田中遞上名片,原來他是一家食品公司的社長,"您的煎餅有商業(yè)潛力,我們可以合作。" 林淑芬的手微微發(fā)抖。這可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但直覺告訴她事情沒那么簡單。 "田中先生,您有什么具體計劃嗎?" "我們可以標準化配方,開連鎖店。"田中熱情地說,"但需要做一些調(diào)整,比如減少蔥和香菜的量,很多日本人不喜歡太重的氣味;醬料也要調(diào)甜一些..." 林淑芬的心沉了下去。這些"調(diào)整"會徹底改變煎餅的本味,讓它變成另一種食物。 "我需要考慮一下。"她最終這樣回答。 那晚,林淑芬輾轉(zhuǎn)難眠。小雨已經(jīng)在她的小床上熟睡,手里還抓著半個沒吃完的煎餅。她想,接受投資意味著更穩(wěn)定的生活,但要付出什么代價? 第二天,她婉拒了田中的提議。 "為什么?"田中不解地問,"這是難得的機會。" "因為那就不再是我家鄉(xiāng)的煎餅了。"林淑芬平靜地說,"我想保持它本來的味道。" 田中搖搖頭,遺憾地離開了。林淑芬以為事情就此結(jié)束,沒想到一周后,他帶來了一個新提案。 "我尊重您的堅持。"田中說,"不如這樣,我?guī)湍k理經(jīng)營許可證,您可以在我的商場美食區(qū)租一個小攤位,按您的方式做煎餅。我們五五分成。" 這次,林淑芬心動了。合法的攤位意味著不用再東躲西藏,小雨也不用跟著她風吹日曬。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四六分成的協(xié)議——田中拿四成,負責所有證件和場地;林淑芬拿六成,負責產(chǎn)品和經(jīng)營。 2006年春天,"林記煎餅"正式在大阪梅田的一家商場開業(yè)了。開業(yè)當天,許多老顧客特意前來捧場。林淑芬穿著干凈的白色工作服,胸前別著小小的中國國旗和日本國旗徽章,臉上洋溢著久違的自信笑容。 小雨也有了新去處——商場附近的一家幼兒園,田中幫忙聯(lián)系的,費用從分成中扣除。送女兒去幼兒園的第一天,林淑芬哭了。她想起一年前那個被丈夫拋棄、流落街頭的絕望女人,如今終于在大阪站穩(wěn)了腳跟。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只是她傳奇故事的開始。更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正在前方等待著她和她的"林記煎餅"... 二 商場里的"林記煎餅"開張三個月后,林淑芬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每到周末,總有幾個穿著講究的家庭主婦買走十幾個煎餅。 "請問,你們買這么多能吃完嗎?"有一天,她終于忍不住問道。 為首的婦人笑了笑:"林さん的煎餅買回家冷凍起來,孩子們上學前熱一下就能吃,比便利店的好多了。" 林淑芬怔住了。她從未想過自己的煎餅還能這樣吃。當晚,她特意留了幾個煎餅做實驗,冷凍后再加熱,發(fā)現(xiàn)口感確實還能保持七八分。 "田中先生,您覺得我們能不能做專門用來冷凍保存的煎餅?"第二天,她迫不及待地提出了這個想法。 田中推了推眼鏡,若有所思:"冷凍食品市場很大,但技術門檻很高。需要專業(yè)設備和食品科學家。" "我可以嘗試調(diào)整配方。"林淑芬翻出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配方比例,"面糊的筋度、醬料的酸堿度都會影響冷凍后的口感..." 田中驚訝地看著她:"林女士,你簡直是個食品專家。" "只是護士學校學過一點化學基礎。"林淑芬不好意思地笑了,"再加上這些年做煎餅的經(jīng)驗。" 田中當即決定投資一個小型實驗室,讓林淑芬研發(fā)冷凍煎餅技術。然而,隨著合作深入,兩人的分歧也逐漸顯現(xiàn)。 "應該減少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部分,重點發(fā)展冷凍產(chǎn)品。"在一次會議上,田中指著財務報表說,"商場攤位的利潤增長已經(jīng)放緩了。" "但現(xiàn)做煎餅是我們的根本。"林淑芬堅持道,"很多老顧客就是沖著這個來的。" "做生意要懂得取舍,林女士。"田中的語氣變得嚴肅,"冷凍食品才是未來的方向,我們可以做到全日本甚至全球配送。" 爭論沒有結(jié)果。那天晚上,林淑芬接小雨放學時,女兒仰著臉問:"媽媽,你不開心嗎?" 林淑芬蹲下身,平視著女兒的眼睛:"媽媽只是在想,怎么才能既做好吃的煎餅,又能讓更多人吃到它。" "就像幼兒園里,老師說要分享好東西給所有小朋友一樣嗎?"小雨天真地問。 林淑芬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堅持從何而來。對她而言,煎餅不僅是商品,更是承載著記憶與情感的載體。那些在攤位前等待煎餅出爐的顧客,享受的不僅是味道,還有那份現(xiàn)做的溫暖。 第二天,她帶著新的方案找到田中:"我們可以雙線發(fā)展——保留幾家精品現(xiàn)做店鋪作為品牌形象,同時大力發(fā)展冷凍產(chǎn)品線。" 田中勉強接受了這個折中方案。但他不知道的是,林淑芬已經(jīng)開始悄悄學習企業(yè)管理知識,每晚等小雨睡著后,她就啃讀從圖書館借來的商業(yè)書籍。 "媽媽,你為什么老是看書???"一天夜里,小雨揉著眼睛從臥室出來。 林淑芬合上《食品工業(yè)管理》,把女兒抱回床上:"因為媽媽想變得更厲害,好保護小雨和我們的煎餅呀。" 2010年春天,"林記煎餅"已經(jīng)擁有了三家直營店和一個小型冷凍食品工廠。林淑芬不再是那個推著小車躲警察的街頭小販,而是一個擁有三十多名員工的創(chuàng)業(yè)者。 然而,危機來得猝不及防。 那是一個普通的周二早晨,林淑芬剛到工廠,秘書就慌張地跑進來:"社長,不好了!NHK早間新聞曝光了冷凍食品添加劑超標事件,我們的產(chǎn)品也被點名了!" 林淑芬的血液瞬間凝固。她立刻打開電視,看到新聞里正在播放某大型食品公司的丑聞,而畫面一閃而過的是超市貨架上"林記煎餅"的包裝盒。 "立刻停止生產(chǎn)線!"她下令道,"檢查我們所有產(chǎn)品的添加劑含量。" 調(diào)查結(jié)果令人震驚:他們的產(chǎn)品完全符合標準,但某家超市在擺放時錯誤地將"林記煎餅"放在了問題產(chǎn)品旁邊,導致媒體誤報。 "這是誹謗!"田中憤怒地拍桌,"我們要立刻召開記者會澄清!" 林淑芬卻異常冷靜:"先聯(lián)系那家超市,拿到監(jiān)控視頻證明他們的擺放錯誤。同時準備所有產(chǎn)品的質(zhì)檢報告。" 然而,澄清的速度趕不上謠言傳播。一夜之間,"林記煎餅"的訂單取消了近半,超市紛紛要求下架。最讓林淑芬心痛的是,她接到小雨學校老師的電話,說有同學嘲笑她"家里賣有毒食品"。 那天晚上,林淑芬抱著哭泣的女兒,自己也流下了眼淚。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貪心了?如果只做小攤位,就不會面臨這樣的危機... "林女士,有件事我必須告訴你。"深夜,田中突然來訪,神情異常嚴肅,"媒體誤報可能不是偶然。" 原來,田中家族企業(yè)的一位競爭對手得知他在投資中國食品,故意在背后推波助瀾。更令人震驚的是,田中坦白了自己是中日混血的身份——父親是日本商人,母親是上海人。 "我小時候在中國生活過六年,后來父母離婚,我被帶回日本。"田中苦笑道,"所以我理解你當初為什么堅持煎餅的原汁原味...那不僅是生意,更是鄉(xiāng)愁。" 林淑芬恍然大悟:"所以你第一次吃我的煎餅時,說想起了北京..." "我母親是上海人,但她有個北京好友常做煎餅給我吃。"田中眼中閃過一絲懷念,"林女士,這次危機是我的背景帶來的,我會負責解決。" 林淑芬搖搖頭:"不,我們一起面對。" 第二天,他們召開了一場特別的記者會。林淑芬沒有急著辯解,而是邀請媒體參觀工廠,全程直播生產(chǎn)過程。更令人意外的是,她當場隨機抽取超市貨架上的產(chǎn)品送檢,結(jié)果自然全部合格。 "食品安全是企業(yè)的生命線。"面對鏡頭,林淑芬用流利的日語說,"'林記'可以接受任何時間、任何形式的突擊檢查。" 這場危機最終以NHK公開道歉告終。但林淑芬沒有止步于此,她趁勢推出了"透明廚房"計劃——在所有直營店安裝攝像頭,顧客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觀看煎餅制作過程。 "危機也是機遇。"她對員工們說,"現(xiàn)在全國人民都知道'林記煎餅'經(jīng)得起最嚴格的檢驗了。" 果然,三個月后,"林記"的銷售額不僅恢復,還增長了近一倍。更令林淑芬欣慰的是,小雨驕傲地告訴同學:"我媽媽的煎餅是全日本最安全的!" 2015年,"林記食品"迎來了兩個里程碑: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以及在中國青島設立第一家海外分廠。 敲鐘儀式上,林淑芬特意穿了一件融合中日元素的新式旗袍。身旁站著已經(jīng)上初中的小雨,和作為公司副社長的田中。 "媽媽,你還記得我們在大阪街頭推著小車的時候嗎?"回家的路上,小雨突然問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