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人們稱為史學奇才,16歲出版史學專著,可就在大家期待他第二版書的時候,卻傳來了噩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他會用這樣決絕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從他的遺書中能看出,他對未來的失望,以及對父母的叮囑。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會讓林嘉文在最好的年紀跳樓自殺?遺書中又講述著怎樣的故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史學奇才林嘉文

林嘉文這個名字和“史學奇才”這個標簽緊緊地捆綁在一起,1998年,他出生在一個書香濃郁的家庭,他從小就對歷史癡迷,尤其是民族史。

小小年紀他就拋出了一個疑問:“憑什么漢族政權(quán)打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就是‘開疆拓土’,而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打漢族政權(quán)就成了‘侵略’?”這個疑問當時困擾著不少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小學的林嘉文,就是易中天、王立群等學者的忠實粉絲,林嘉文常常會看他們演講的《百家講壇》,每天清晨六點,在同齡人都在睡覺的時候,他卻已捧讀《資治通鑒》、《呂氏春秋》、《三國志》這類成人也感艱深的書籍。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在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開始接觸《遼金西夏史》這樣的專業(yè)史學著作,這份熱愛并不是他一時興起,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進入中學之后,他的目光更加聚焦在宋史領(lǐng)域,潛心研讀《涑水記聞》、《湘山野錄》等專門典籍。

他讀書的時候,從來不只停留在看的表面,還會思考,做筆記,記錄疑問,長期下來,林嘉文積累的知識早就是天文數(shù)字,他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給他充分的自由和幫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6歲驚動史學界

這還只是前戲,在林嘉文16歲那年,他便完成了30萬字的《當?shù)兰医y(tǒng)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武帝的迅速崛起》。

在書籍出版時,林嘉文刻意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年齡,因為不想被旁人拿年紀炒作,只想安安靜靜的做學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本書以獨特的道家視角解讀了漢代歷史,甫一問世,便在史學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而這還并沒有讓它火起來。

真正讓他名聲鵲起的,是他與著名宋史專家李裕民教授的學術(shù)神交,他們之間的緣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兩人常在網(wǎng)上切磋學術(sh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裕民教授也是驚嘆于林嘉文的學識淵博、見解獨到,但是他也沒有想到,與自己對談的竟然是一位年僅16歲的高中生。

在李裕民教授口中,他對林嘉文贊不絕口,稱他的學識早已超越了博士生,而且一般的博士生也達不到他的水平,并且還勸林嘉文報考北京大學的歷史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此之外,就在林嘉文發(fā)行第二本書《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歷新政》的時候,李裕民教授還親自為他作序。

要知道,李教授可不會輕易給其他人作序,即便是自己的博士生都鮮有這樣的待遇,在他眼中,林嘉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能出版歷史著作的人”,并表示他的著作具有真正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7歲的林嘉文在發(fā)布《憂樂為天下》之后,也是引發(fā)了史學界的轟動,隨著媒體的相關(guān)報道,林嘉文這個“史學奇才”的身份逐漸被曝光。

一時間贊譽和質(zhì)疑聲不斷,許多人難以置信,這么小的年紀,怎么會寫出如此嚴謹深邃的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早慧的壓力

隨著林嘉文爆火之后,采訪請求鋪天蓋地,記者們圍堵在學校門口和家門口,但是這導致年少的林嘉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擾。

面對外界的關(guān)注,另加文向母親坦言后悔公開自己作者的身份,而且原來在學校還有幾個能聊得來的朋友,在他成名之后,也在漸漸疏遠他,一時間孤獨感劇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致命的是,林嘉文已經(jīng)身患抑郁癥半年多了,一直都在服藥并接受心理治療,他在社交媒體的朋友圈中,也隱約的表達過自己因藥物副作用和對自己價值的困惑倍感煎熬。

可是這些煎熬并沒有人在意,他的早慧早就超過了某些人生的面向,與同齡人在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知層面存在著巨大差異,讓他很難找到真正的共鳴,這種旁人難以企及的“智慧孤獨”,日積月累也是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向輕生,告別這個世界

2016年2月23日,林嘉文像往常一樣服藥、完成作業(yè),隨后他便寫下了一封令人心碎的遺書,之后交給了他亦師亦友的高中歷史老師劉雅雯。

當晚11點左右,林嘉文從自家陽臺縱身一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年紀永遠定格在了18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遺書中,他對身后事做了周全的安排,他將所有著作的版權(quán)贈予劉雅雯老師,因為他相信老師能夠確保他的作品不被隨意出版,不被商業(yè)過度消費。

其中還有他對父母的叮囑,他希望父親珍惜母親,改掉不良習慣,認清自身狀況,希望母親能夠振作精神,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這些冷靜的字句,無不顯示出他的離開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結(jié)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這些,遺書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就是他所講述的:“緊張局勢和媒體的關(guān)注剝奪了我許多應得的生活和娛樂權(quán)利?!焙汀拔磥韺ξ襾碚f確實沒有吸引力。當談到地球上的生命時,我可以想象我能實現(xiàn)的一切,而且我很早就知道永遠無法克服的極限?!?/strong>

這兩句話分別講述了他非常擔心自己的私事被別人過度解讀和議論,反復強調(diào)自己沒有什么特別的,生活并不快樂,再加上他對自身努力的認知,讓他感受到了對未來的失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他還在遺書中表示道:“即使你們不能理解我,也要給我最基本的尊重”,很明顯他是不希望自己的離開,會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他只想體面地走。

結(jié)語

林嘉文的離去,對于史學界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但是卻對他的家庭造成了永遠無法彌合的傷痛,他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悲痛欲絕,表示林嘉文是家中的獨子,完全沒想到他會選擇這樣極端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經(jīng)過林嘉文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生命本身,遠比任何外在的標簽都重要,更是提醒著我們,在驚嘆一個年輕人的才華和成就時,需要關(guān)注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身體健康,而非功成名就帶來的稱呼。

如今這起悲劇已經(jīng)發(fā)生,只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但愿不再重演。

參考信源

中國青年網(wǎng)2016-02-24——西安中學確認:17歲史學天才林嘉文跳樓身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青年報2016-02-24——18歲史學奇才,因抑郁癥離世!

中國青年報2016-02-28——西安自殺少年史學“奇才”母校確認其遺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