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遲悅 香港報道

“此時不買,更待何時”,4月在香港島上環(huán)購置一套小面積公寓的“港漂”Jessi Che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拿到香港特區(qū)永居身份后,解決住宅剛需成了她首要考慮。

Jessi表示,不僅僅是因為香港住宅物業(yè)市場價格的下跌,更是因為她預測“供平過租”的時代即將到來。

“供平過租”,即按揭還款以購置住宅的月付成本小于月租房屋的成本。Jessi稱,按照現行利率,一套售價約為493萬港元的公寓,30年期貸款利息約為224.6萬港元,購房后的按揭成本約為15900港元/月;對比之下,其此前的房租約為13000港元/月。

根據差餉物業(yè)估價署最新公布的數據,2025年3月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最新報284.2點,對比2月下跌約0.49%,按年跌8.2%,該數字已連續(xù)下跌4個月,創(chuàng)8年半以來的新低。相較于買賣市場的低迷,租賃市場的表現則相反,2025年的首四個月內,租金指數連續(xù)攀升,最新報193.3點。

中原城市租金指數(CRI)反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屋苑的總租值,該指數在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間,由117.09上升至123.87。美聯(lián)物業(yè)數據也顯示,香港房屋平均租金在2024年內累計上升超5.5%。

美聯(lián)物業(yè)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曾表示,隨著租房成本顯著上升,在財政預算案、施政報告宣布放寬物業(yè)按揭成數上限,以及允許投資移民買豪宅等一系列利好樓市因素加持下,“供樓”將更趨于劃算,吸引部分人士“轉租為買”。

細價盤”助推“小陽春”

在2025年的首五個月,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小陽春”勢頭似乎正逐漸升溫。

根據香港特區(qū)政府土地注冊處和美聯(lián)物業(yè)資料,在2025年首4個月內,香港住宅市場一手成交量為5511宗,雖不及2024年同期的6601宗,但仍然創(chuàng)下6年以來的同期次高。

數據顯示,2025年首4個月期間,400萬港元或以下的交易錄得1003宗,同比大幅增加約346%。

美聯(lián)物業(yè)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在2月底財政預算案的影響下,發(fā)展商積極推售“細價物業(yè)”,即各個單位平均售價約為400萬港元或以下的新盤。隨著該類型樓盤的不斷推出,這類樓盤在新盤市場中的占比由2024年首4個月的約3.4%,大增至2025年同期約18.2%,同比增加了14.8%。

2月底,香港特區(q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到,為減輕“上車客”的負擔,將征收100港元印花稅的物業(yè)價值上限由300萬港元提高至400萬港元。根據計算,這將為買家最多節(jié)省約6萬港元的購房開支。

財政預算案一經推出,香港住宅物業(yè)的整體成交量在27天內上漲了98%,但成交金額只上漲了63.5%,成交的一手樓盤中,有超過一半總價在400萬至600萬港元之間。

部分賣家持續(xù)以低定價吸引買家入場,是目前房價未顯著升高的原因之一。

萬科香港旗下位于大埔的新盤上然,在3月15日首輪銷售賣出9成單位后,次輪發(fā)售119伙,收到認購意向登記7868票,超額認購逾65倍。萬科香港表示,截至3月19日晚10時,約107伙單位被挑選,項目在發(fā)售后的4日內共賣出331伙。

據悉,萬科上然2期定價318萬至1179.2萬港元,萬科提供16%折扣優(yōu)惠后,實際售價為267.2萬至990.6萬港元,折實呎價為10303至13701港元,首批折實平均呎價為12018港元(1呎約等于0.11平方米)。發(fā)售房屋中共有58伙單位折實售價低于400萬港元,可享受新出臺的印花稅優(yōu)惠政策。

布少明表示,由于該樓盤超額認購,首輪銷售反應熱烈,二輪推出的單位也很快售罄。一手市場銷售表現理想,香港樓市的“小陽春”現象已然到來。

根據香港置業(yè)資料研究部的《一手住宅物業(yè)銷售資訊網》數據,2025年首4個月內,400萬港元或以下的一手住宅成交量錄得1003宗,已達到2025年全年1127宗的約89%,創(chuàng)9年以來的次高紀錄。

更值得注意的是,若以400萬港元或以下一手成交量占整體一手成交量比率計算,今年以來該數據已達到18%,同比增加11%,更創(chuàng)下了自2013年4月“一手住宅物業(yè)銷售條例”生效后的新高。

“止跌回穩(wěn)”仍在等待信號

一手“細價房”受到市場火熱追捧的同時,香港二手住宅的成交量卻在下降。

一直以來,香港“十大屋苑”的相關動向是衡量樓市走向的重要指標,其涵蓋了十處香港、九龍和新界地區(qū)在房地產市場中占據穩(wěn)固地位、交易活躍且價格穩(wěn)定的優(yōu)質樓盤。

從數據來看,香港十大屋苑在4月的整體成交量全線下跌,其中超半數屋苑成交量跌幅超過50%。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lián)席董事楊明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繼2月財政預算案公布以來,3月,部分業(yè)主在利好消息下選擇出售物業(yè),而買家則因樓價吸引而入市,并傾向于選擇優(yōu)質且平價的房源,進而使得二手物業(yè)價格承壓下調。

中原亞太區(qū)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4月,受到關稅風波等影響,買家入市態(tài)度趨于謹慎。

陳永杰補充道,開發(fā)商以低價策略推售新盤,進一步分散了買家對于二手住宅的購買力,以上因素疊加使得近期香港住宅物業(yè)二手成交量明顯下降。

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21日至4月27日間,CCL指數為136.71,對比上個月同期下降0.08%。

“市場還在等待更明晰的信號”,戴德梁行執(zhí)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嫻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整體的住宅物業(yè)市場在看到明顯的成交量上升趨勢后,住宅物業(yè)的交易價格才會逐步“止跌回穩(wěn)”。

鄧淑嫻補充道,印花稅門檻的放寬,還將持續(xù)幫助想入市的買家減輕購房負擔,有利于提升住宅物業(yè)市場的后市交易投資量,最終幫助香港樓市穩(wěn)定發(fā)展,樓價回穩(wěn)。

二手住宅年內有望“見底回升”

2025年內地買家的入市個案正持續(xù)增加。

早先有數據顯示,2025年的前兩個月內,香港一、二手住宅物業(yè)市場迎來了超過1300宗“普通話買家”的購買,同比增長超50%。

香港房產中介公司品正置業(yè)總經理伊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其近期接觸的客戶中,香港本地客戶的占比不足一成。但她也表示,這一現狀應該也與公司的定位和背景有關。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撤辣”政策實施兩年間,內地客累計購房達1.2萬宗,貢獻1331億港元成交額。其中啟德新區(qū)成為最熱區(qū)域,內地買家占比高達50%,遠超第二位黃竹坑557宗的1.8倍。

香港地產界廣泛認為,啟德地區(qū)交通方便、學校網絡豐富、基礎設施完善,是其近年來受到廣大買家青睞的原因,也使其成為了香港“最受歡迎的地段”之一。

伊娜補充道,“普通話買家”的活躍度較高,其關注的區(qū)域也較為廣泛,包括啟德、何文田、黃竹坑、中西區(qū)和炮臺山等地。

“撤辣”從2023年10月開始,直至2024年3月,香港財政預算案宣布全面撤銷辣招——即撤銷所有住宅物業(yè)需求管理措施,所有住宅物業(yè)交易不再需要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陳永杰表示,價格吸引力是驅動內地買家在香港購樓的主要因素,香港的整體樓價較三年前峰值回落進25%,近期印花稅放寬的政策也對內地買家的入市決策有影響。

4月以來,接連的節(jié)假日使得內地買家進入香港看房購房的頻率增加。根據中原地產數據,清明節(jié)三天假期,香港“十大屋苑”獲得共計約565個預約看樓量,看樓量依然維持在超過400個的高水平,市場熱情不減。伊娜也表示,五一期間,其部分客戶“早早安排了來港看房行程”。

在內地買家不斷入市的影響下,進入5月,香港二手住宅物業(yè)市場的成交量也似乎有了“起色”。

在包括佛誕日的三天“小長假”( 5月3日-5月5日)期間,利嘉閣地產數據顯示,香港十大屋苑中6個屋苑錄得成交。按區(qū)域劃分,港島及九龍區(qū)各錄得6宗成交,新界區(qū)有5宗交投。其中,太古城共有6宗成交;嘉湖山莊錄得4宗成交;美孚新村排名第三,錄得約3宗交投;新都城錄得2宗,沙田第一城及黃埔花園各錄得1宗二手成交。

然而,陳永杰提醒道,隨著近期低價新盤主導市場,未來香港本地剛需或將逐步接棒市場動能。

展望未來,楊明儀進一步表示,隨著市場上優(yōu)質低價房源的逐步消化,在2025年第二季度內,香港二手住宅物業(yè)市場的價格有望止跌,甚至有可能“見底回升”。

香港置業(yè)研究部則預計,如果開發(fā)商能夠在2025年第三季度清理部分庫存,并積極推出新盤,在配合2025年內兩次降息的情況下,香港一手住宅價格將有望提升,進而改善二手住宅價格。

結合當前的變化,萊坊預計,2025年內,香港一般住宅價格最多上升5%,一般住宅的租金亦則有望上升3-5%,創(chuàng)歷史新高;戴德梁行表示,2025年香港住宅物業(yè)的成交量有望比2024年提升5-8%,達到56000至58000伙的水平,整體樓價將反彈約5%,租金也將反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