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風乍起,萬物復(fù)蘇。江南煙雨之中,最先喚醒味蕾的,莫過于那一支支破土而出的春筍。春筍的鮮,不在聲勢浩大,而在那一口清香脆嫩間,喚起人們對春天的全部向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逢清明前后,張堰的田野竹林,山風拂面,竹林搖曳,新芽便爭先恐后地破土而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明看筍出,谷雨見筍高。此時不采,則轉(zhuǎn)瞬成竹,老而無味。故而鄉(xiāng)人每日清晨提鋤進林,趕在晨曦破曉前挖出那一支支尚未冒頭的“玉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廚房之間,春筍也自有大用。一盤油燜春筍,色澤醬紅,甜潤可口;一碗腌篤鮮,湯白筍嫩,咸鮮交融,最能撫慰歸家游子的心?!敖硝r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鄭板橋這句詩,把春日之味寫得入骨。家常一道筍燒肉,更是將那“鮮”字推至極致,脂香不膩,余韻綿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張堰的田頭小道上,春風輕拂,泥土松軟,農(nóng)人已開始張羅起春筍的采摘。雖不若深山之中竹林密布,但那一壟壟竹根旁冒出的嫩筍,恰是一方水土的饋贈。張堰以綠色農(nóng)業(yè)為本,春日里,不僅春筍正當季,菜花田邊的田螺、河蚌也都肥美異常,正可與春筍共煮成湯,鮮掉眉毛。

所謂“嚼一口春意,滿嘴山野清風”。春筍,是春天寫給江南人的一封信,是餐桌上一枚輕啟的詩。莫負這好時光,莫負這一口鮮。

通訊員:陳琰

編輯/責編:俞蘿寅

審核:陳建軍、林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