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階層流動的本質,是資源分配的游戲規(guī)則。當經濟增速放緩、社會結構固化時,向上攀爬的通道收窄,向下滑落的坡度卻變得陡峭。 某些群體正以驚人的速度脫離原有階層,這種跌落不是偶然的,而是認知層級、資源結構與時代洪流錯配的必然結果。 第一類人:體制內二代——權力代際的幻滅

在所有階層滑落的群體中,體制內領導子女的墜落堪稱“斷崖式”。

他們曾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幸運兒,從小享受父輩權力網(wǎng)絡的蔭蔽:上學靠關系、入職走捷徑、晉升有門路,甚至連人生重大選擇都無需直面真實的社會競爭。

然而這種“不勞而獲”的生存模式,恰恰埋下了自我毀滅的種子。當父母退休或調離實權崗位,維系其優(yōu)越地位的核心資源——公共權力的代際傳遞通道——會瞬間關閉。

體制內的人脈網(wǎng)絡具有極強的時效性,退休領導的子女往往在父輩退居二線后3-5年內迅速失勢,其跌落速度遠超其他群體。

這一群體的致命缺陷在于“造血功能缺失”:長期依賴特權資源導致職業(yè)能力空心化,既無法適應市場化競爭,又難以承受體制內“人走茶涼”后的落差。

更危險的是,他們往往攜帶父輩積累的“政敵風險”,一旦失去保護傘,可能成為權力斗爭中的犧牲品。

相較之下,紈绔富二代雖然也可能敗光家產,但私有財產的代際傳承具有法律保障,其跌落過程通常更為緩慢。

第二類人: 地產與互聯(lián)網(wǎng)高薪階層——產業(yè)周期下的犧牲品

當行業(yè)周期轉向時,依附于特定產業(yè)的中高收入群體往往成為跌落最快的“裸泳者”。

房地產行業(yè)的中高層管理者曾是時代紅利的最大受益者,年薪百萬的“某總”“某監(jiān)”們穿梭于高端酒會,談笑間決定千萬級項目。

但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這些依賴行業(yè)繁榮的崗位價值急速歸零。只看2024年的情況,超六成地產從業(yè)者被迫轉行,收入縮水幅度普遍超過70%。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如銷售話術、資源整合)在其他領域幾乎毫無用武之地,轉型開滴滴、做醫(yī)美銷售成為普遍歸宿。

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員工則是另一個典型樣本。以前大廠P8就能年薪百萬,現(xiàn)在這群曾以“年薪百萬”“期權自由”自詡的精英,在行業(yè)收縮期首當其沖。

35歲以上的高薪員工一旦被裁,不僅面臨年齡歧視,更因過往收入與生活成本(如一線城市房貸、私立教育支出)形成剛性綁定,導致階層滑落帶有“墜毀式”特征。

他們的遭遇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依附于風口行業(yè)的收入溢價本質是時代贈予的“臨時通行證”,當潮水退去,缺乏核心技術壁壘的從業(yè)者將率先被淘汰。

第三類人:脆弱的 虛假中產——偽核心技能持有者

在看似穩(wěn)定的職場中,存在一個龐大的“偽中產”群體:他們擁有光鮮的職位頭銜,從事可替代性強的工作(如基礎行政、通用型銷售),依靠行業(yè)紅利或企業(yè)平臺維持體面生活。

這類人群的跌落往往始于兩個信號:一是所在行業(yè)進入成熟期,企業(yè)開始削減“非核心崗位”;二是技術進步導致崗位價值重構(如AI替代基礎文職)。

這類跌落具有漸進性與隱蔽性:最初可能表現(xiàn)為年終獎縮水、晉升停滯,最終演變?yōu)楸粍与x職后收入腰斬。其根源在于誤將“平臺價值”等同于“個人價值”,在職業(yè)黃金期沒有構建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當經濟增速放緩時,企業(yè)優(yōu)先淘汰的永遠是“成本高、替代易”的中間層,這正是當前大量35-45歲白領陷入職場危機的深層原因。

第四類人:底層的寒門學子—— 教育突圍失敗的“半成品”

在階層躍升的主通道——教育領域,存在一批“突圍未半而中道崩殂”的群體。他們出身寒門,憑借苦讀考入名校,卻因原生家庭資源匱乏,在職業(yè)生涯的關鍵節(jié)點(如擇業(yè)、婚戀、投資)頻頻失誤。

這類人的跌落,像是站在玻璃天花板,他們雖能突破底層,卻難以真正融入中產。

教育產業(yè)化加劇了這一困境,高昂的留學費用、實習成本、一線城市定居壓力,使得寒門學子即便獲得高學歷,仍可能因“隱性資本不足”錯失發(fā)展機會。

這類人群的跌落常伴隨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他們親眼見過“上面的風景”,卻因資源斷供重新墜落,這種心理落差遠比從未上升的群體更痛苦。

第五類人: 經驗型技術工人——工業(yè)迭代的代價

流水線上的機械重復曾是制造業(yè)工人的生存保障,但在工業(yè)機器人滲透率突破45%的今天,這種保障正變成絞索。一個汽車焊接工人用二十年練就的手藝,可能被一套激光焊接系統(tǒng)瞬間淘汰。

產業(yè)升級帶來的新崗位——如建筑機器人調試師或新能源設備維護員——需要的是編程能力和英語基礎,而傳統(tǒng)工人群體中具備這類技能的比例不足3%。這種結構性失業(yè)不僅是崗位消失,更是整個人力資本體系的崩塌。

當體力勞動的價值被算法重新定價,缺乏轉型能力的群體正在快速退出市場。

規(guī)律啟示:誰在失去護城河?

從上述群體的跌落軌跡可以看出,階層流動的三大規(guī)律:

第一,依附性資源不可持續(xù),無論是體制特權還是行業(yè)紅利,其本質都是“他者賦予”的價值;

第二,能力淘汰速度決定階層跌落速度,技術革命加速的時代,任何不更新的技能終將淪為負債;

第三,抗風險配置決定跌落底線,過度綁定單一收入來源、缺乏彈性生活成本控制的群體最易崩盤。

當前社會正在經歷從“增量競爭”到“存量博弈”的轉型,這要求每個個體重新審視自身的“生存模式”:是繼續(xù)依賴易逝的外部資源,還是構建內生的抗風險能力?

階層跌落的加速現(xiàn)象,本質上是對過往畸形發(fā)展模式的糾偏。當虛假繁榮的泡沫被戳破,真正留存下來的,永遠是那些深耕核心價值、高維認知、有多維防御體系的清醒者。

如果你也在上述五類群體之中,現(xiàn)在調整,或許還來得及。

如何避免階層跌落? 加入,或者 ,了解社會規(guī)則,洞察社會真相,尋找突破機點,讓我們的人生更進一步。

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