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90后,我出生的時代國家實施計劃生育,鼓勵大家少生、優(yōu)生。我是在這樣的生育觀念中長大的,我周邊的親朋同學,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小時候,聽說誰家有個弟弟妹妹的,感覺很好奇,那時候,好像大人們都熱衷于生小孩,孩子始終是家庭的核心。

而現(xiàn)在,我也不知不覺的結婚成家了,突然好像對生小孩沒有那么強烈的欲望,而我的同學同事們也都遲遲不愿生小孩,我們的生育觀念中充滿了少生、優(yōu)生的文化心理特征,不知道是社會生存壓力在逐年加大呢?還是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抑制生育的文化觀念中?

曾經(jīng),我的親屬觀念中,弟弟就是表弟或者堂弟的意思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弟弟就是指家里的表弟或者堂弟。我是很喜歡“弟弟”到家中來玩的,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和玩伴。直到我終于進入小學的時候,班上同桌有一個弟弟,親弟弟那種。以此,我們不知怎么討論到兄弟姐妹的問題,她第一次告訴了我,弟弟也分親疏,有親弟弟,有表弟堂弟。我突然感覺很奇怪,而她作為班上少數(shù)幾個家中有親弟弟的人,一直被同學們好奇詢問。

我想,像我們這一代90后,是很難有機會體會有兄弟姐妹的這種生活狀態(tài)的,我從來都理所應當?shù)恼J為自己是家里的中心,其他人都愛護著我。沒有人會和我爭搶,除了鄰居或者表弟堂弟來的時候,我會顯得自己很大度,盡管心中很不開心,但我都會盡量做好主人翁的角色。我很難想象如果我有一個兄弟姐妹,我的生活會緊張到什么程度。也無法體會和兄弟姐妹日夜相處的感覺。我最親近的還是我的玩具和機器人。

現(xiàn)在,我也面臨生小孩的問題,生不生?生幾個?似乎壓力都很大

雖然,前幾年還沒畢業(yè)的時候就聽說國家開始轉變計劃生育政策,似乎重新開始鼓勵大家來生小孩,二孩政策更是在我們周圍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但大多是好奇圍觀,而真正采取行動的人還是很少。

我的一個比我大兩歲的親戚,結婚4年了,至今還沒有要一個孩子,她們表示生活成本太高了,壓力太大。現(xiàn)在,想先把事業(yè)做起來。事業(yè)也是艱難爬升,生小孩的日期也遲遲未定。

我的大姐很早結婚了,算是奉子成婚,從此不敢要第二個小孩,頭一個就讓她們操碎了心。不知道是因為我們獨生子女確實在家庭關系的處理上不足,還是客觀社會生存壓力的加大,我周邊很多朋友都表示,自己是獨生子女過來的,也不想多要孩子。

是否獨生子女長大的孩子,現(xiàn)在也不太想生二胎?不,是不太想生一胎

國家鼓勵大家生二胎,估計是對80后或者70后說的,我身邊的90后,好像一胎都不太想生了。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我家樓上的也是一個90后,如今兩個小孩,一男一女。每天都是在打罵孩子,不是家長缺乏教育素養(yǎng),而是孩子真的是太調(diào)皮了。每天莫名的興奮蹦跶,大半夜也不睡,我都半夜去敲過幾次門了。

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太難了,還要面臨我們從小就沒見多的二胎,那就更難了。

我們需要怎樣的生育觀念呢

個人感覺,我們這一代人的生育觀念,從小到大,都不是正常的。同時也缺乏養(yǎng)育孩子的基本教育素養(yǎng)。小的時候我們是小皇帝小公主,被家長寵溺不像樣;長大了,被社會打磨,變得小心謹慎。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生育觀念呢?到底生幾個才是比較好的呢?這個問題可能永遠沒有答案。

從我樸素的科學感覺認為,可能兩個小孩才是比較正常的,因為我們夫妻是兩個人結合,產(chǎn)出兩個小孩,這樣可以保持平衡嘛!大家完全可以把我的觀點當成一個笑話。從世界各國的人口生育計劃來看,有的國家鼓勵生育,有的國家控制生育。從整個人類總人口來看,要提高人口素質(zhì)就需要打破國家通婚的界限。

因為發(fā)達國家普遍生育率低,而貧窮落后國家則人口生育率高,如此,能夠養(yǎng)好的人沒有孩子養(yǎng),而有孩子養(yǎng)的人沒有資源來培養(yǎng)好孩子。如此,總人口素質(zhì)會慢慢降低,不利于人類種族的繁衍。而在一國內(nèi),應當提供一個養(yǎng)育基金,由國家每個月給孩子生活教育費補助,這樣提高經(jīng)濟水平低的家庭能夠有足夠的物質(zhì)培養(yǎng)后代。國家取消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也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對于我們90后這一代生孩子的問題,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