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主題書店
第591個故事
三百梯的回憶與感懷
作者:曹進
重慶是山城,自然是離不開坡坡坎坎的,歌樂山的三百梯就是留給人們印象深刻的一個地方,它不僅僅是代表著一個地理位置,在我眼里,它是更能展現(xiàn)出重慶人的一種豁達、樂觀,不懼山高路遠、不畏坡高路陡的性格,一種勇于攀登的精神,當然,它也曾與貧窮落后聯(lián)系在一起。
作者供圖
上個世紀的災荒年代,父母親時常帶我們上三百梯,在路旁的山澗小溪采清明菜、洋槐花、一些不知名的野菜和野山菌等,做清明菜餅,做洋槐花飯,以補充糧食缺少的日子,度過了那段艱苦難熬的歲月。兒童時代三百梯那長長的石梯,就告訴我歌樂山是重慶母親山,她養(yǎng)育著重慶兒女,給予了他們無私慷慨的回報。
到了讀小學時候,每年的“11.27紀念日”,老師帶著同學們排著整體的隊伍,胸前戴著小白花,祭掃烈士墓,掃完墓后上三百梯去歌樂山郊游,大家行走在三百梯上,用幼稚的童音唱著“山崗鐵鏈響叮叮,不是你們?yōu)⑾迈r血,哪有今天的好生活……”
想著革命先烈們?yōu)樾轮袊鴴侇^顱灑熱血的壯舉,憧憬著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美好的愿景,那些歌聲、旋律和場景,五十多年過去了,仍在腦子里揮之不去,讓我曾相信那一切都融入了歌樂山的巍峨,浸潤進了挺拔的青松翠柏之間,也深深地烙印在三百梯那數(shù)不清的石梯里。
歐陽樺繪:歌樂山林園內(nèi)的林森墓園
三百梯,吸引著那個物質(zhì)精神極度匱乏年代的少年的我們,它仿佛是通向孩提時代的伊甸園之路,路過梨樹灣、芭蕉溝就是四季綠意蔥蔥的歌樂山。春天,路旁開滿了火紅的野杜鵑花,秋天,山洼里布滿了鵝黃色的野菊花。今日的重慶,冬天是難得見到雪的,而六十年代初,氣候似乎還沒有變暖,高高的歌樂山巔幾乎每年都可見積雪,那積雪的山巔也堆滿了我們登山打雪仗的歡快時光。
一次暑假里,幾個同學相約上歌樂山游玩,當時手表和鬧鐘都是稀罕物,也不知是凌晨幾點鐘,沒有睡意的同學就挨家挨個地叫醒大家,在黑暗里向三百梯奔去,餓了各自帶的干糧大家打平伙吃,渴了就喝山間涓涓的清泉,結(jié)果,登上了云頂寺時天都還是黑黢黢的,我們就坐在山頂上,看著山下沙坪壩的萬家燈火,耳旁伴著悅耳的陣陣松濤聲,感概萬分。白天人流熙熙攘攘的三百梯,此時還沉睡在夢里,它的夢里可曾有我們的歡聲笑語?可曾有我們的春夏秋冬?那一天我們等待著紅日漸漸升起,第一次看到我們的城市沐浴在晨曦中,故鄉(xiāng)的美麗突如其來泛起在我心中……
歐陽樺繪:重慶市立師范學校歌樂山校址教室
七十年代初的一天,當時的鐵道兵文工團到歌樂山演出,慰問修襄渝鐵路的鐵道兵官兵們。那天下午我和重慶一中的許多同學,早早就翻過三百梯去了演出現(xiàn)場,看完演出后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只好摸著黑下三百梯回沙坪壩,看著我們手電筒的亮光在山間忽明忽暗蜿蜒行走著,在歌樂的山霧云靄中穿行,人生第一次身臨這樣蔚為壯觀場面。
我忽然想到冰心先生抗戰(zhàn)時期曾住在歌樂山上,想到那篇溫暖感人的散文《小桔燈》——當年拿著小姑娘親手做的小桔燈,照亮她冬夜里行走在歌樂山上石梯上的情景。也許,正是這歌樂山的石梯上,黑夜云霧中透亮的小桔燈,激發(fā)她寫出這樣優(yōu)美的文字和雋永精神。
圖源網(wǎng)絡(luò),侵刪
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上歌樂山也只有一條很繞的老成渝公路,公交車也稀少,不用月票,而且車費要一毛多錢。當時人們的工資每天才一塊多錢,學徒工們每月才18元錢,坐公交上下山確實是件很奢侈的事,而步行上歌樂山最近的就是三百梯了。
當年,那些在歌樂山上班,或是家住在歌樂山、在沙坪壩上班的人,許多都選擇了步行,每天都要上下三百梯,那些年的早晚時分,就像今天城市上下班高峰時候的街道,充滿了形色匆忙的上下班的人。
當時,我辦公室就有一位姓譚的同事,每天步行十幾公里,上下三百梯,近三十年風雨無阻,嚴寒酷暑都上下歌樂山。據(jù)我們粗略統(tǒng)計,他在三百梯上下的次數(shù)有上萬次,上下山的累計高度已有三百多個珠穆拉瑪峰的高度,行程也是繞地球走了三圈多,真是令人驚嘆。
歐陽樺繪:歌樂山中美合作所白公館監(jiān)獄
恢復高考后,我在重師的109教室里,聆聽過陳荒煤老師的一次講座,這位原文化部副部長,原國家電影局局長,抗戰(zhàn)時期就曾與舒群、羅烽、曹禺等一起在重慶參加戲劇界聯(lián)合公演,在十年動亂中,他被下放到重慶圖書館搞編書目、抄卡片與做索引的工作,兩次特別時期在重慶,他對重慶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對歌樂山的的三百梯更是情深意重。
他說,重慶這座城市充滿了英雄氣,每次他挑著百十來斤的東西,爬三百梯時都會感到一種自豪和力量,當你爬上山崖,聽著松濤聲,望著嘉陵江,生命的力量油然而生,他還用攀登歌樂山三百梯的勇敢精神,來鼓勵我們這些重返校園的學子們勤奮學習,奪回被十年動亂耽擱的時光,為國家的四個現(xiàn)代化而努力奮斗。四十多年前,這位延安時期的知名作家在獲得平反離渝返京履職前留給我們諄諄教導,至今難忘。
歐陽樺繪:重慶市立師范學校歌樂山校址教室
山造就了重慶人與其他城市的人都不同的形態(tài)和精神,眾多的石梯除了塑造了重慶人姣好的身材外,也塑造出重慶人山一樣的耿直性格,火一樣的熱情,驅(qū)動著他們在自己的軌跡中倔強地完成著人生,典型的就是那些對對直直說話的重慶人,風風火火地做事情,實實在在做人,從來不假打。
三百梯也許就是衡量重慶人性格的一個自然標尺,那些讓外地人望而生畏的三百梯,重慶人一鼓作氣便能登上山頂,絲毫容不得平原城市的悠閑和懶散,絲毫不讓人滋長矯情和優(yōu)越,當然,這里更不會滋生皇城根下一些人的高貴雍雅,不會蔓延沿海城市一些人的傲氣銅味,而是獲得了更多的實在和自信,更像是重慶人依戀支撐人類進化的那雙直立行走的腿,用它去腳踏實地地完成生命的旅程,用它去一步一腳去完成一種人生頑強的形態(tài)。
三百梯上的歌樂山,還有許多讓人驕傲的地方,在林園有一處供人休憩閑談的石圓桌,環(huán)境十分愜意而幽靜,中國近代史上的兩位巨人,在七十三年前,散步間偶然相遇在這兒,他們各自坐在這個石圓桌兩邊,笑臉寒暄家常,心擁各自江山,拉開了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序幕。他們最終從歌樂山走出去逐鹿中原,一展各自的雄才大略,歌樂山曾是他們二位短暫的養(yǎng)精蓄銳之地,他們進山是為出山,在山里是為謀山外之天下大事,這兩個人就是毛澤東和蔣介石。
自然有人要問,歌樂山的三百梯與泰山華山的幾千個臺階相比又怎樣呢,其實,泰山華山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在我們心中那只是過往云煙,那臺階對于我們而言,只是為日出而出為日落而生,只是生命里的浮光掠影、驚鴻一瞥。而歌樂山三百梯則是一個重慶人平常生活的實實在在,是生活的朝朝暮暮,它雕鑄著重慶人的初心,根伏于重慶人性靈的深處,就好比我們生活中的糖和鹽,一個是調(diào)味劑,一個是生活中的必須,有了鹽生活就有了味道。
很多年前,三百梯上的歌樂山辣子雞正紅火的時候,我和幾個東北的朋友來辣雞街吃飯,他們感嘆地告訴我,從來沒有見過餐桌上有這么多辣椒,從來沒有見過家門口有這么陡長的石階,我真誠地告訴他這就是重慶人的平常,見到它就像你們見到生活的柴米油鹽一樣,重慶人的人生就是與石梯相伴的人生,他們面面相覷后又展露出敬佩的目光,看著他們,我感到一種生在重慶的自豪。
歌樂山三百梯,一級級臺階飽含著我們過去歲月的艱辛,埋藏著我們曾經(jīng)平常的時光,一層層臺階有不一樣的風景,走過它會讓人漸生大氣,會提人磅礴之神。我不知道山腳下那些烈士們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品質(zhì),與這歌樂山長長而堅韌的石階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我也不知道傳說中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堅持不懈,召眾賓歌樂于此,有沒有在三百梯上踏歌行舞。但是,歌樂山的三百梯,就像一把天尺,丈量著重慶人一生要靠自己的雙腿、登上上百個珠穆拉瑪峰高度的豪邁,標記著重慶人不忘初心樂觀向上的豪情,刻度著重慶人化陡峭為平夷的氣質(zhì)。
歌樂山三百梯,我們的城市里再普通不過的一道石梯,偶爾在城市的繁忙中感到疲憊,偶爾在都市的繁華中感到寂寞,就會想到去三百梯上走一走,讓一種感動突如其來在你心中,讓一種情懷被豁然喚醒在你胸中,心不再荒涼,夢想再次匯聚。
歌樂山三百梯,是故城時光中一道普通的石梯,在我心里是一道永遠難忘的風景,它挺立地告訴人們:在坎坷中堅守才是真正的美好,在艱苦中跋涉才是真正的美麗,而有了這種深刻的人生體驗,又時常會帶給我生活蕩氣回腸的感動和留戀,給我的生命留下了磊磊的真實和無數(shù)的精彩。
著名學者余秋雨曾經(jīng)說,重慶是一座站立的城市。正是這座站立的城市,少了些休閑城市的慢節(jié)奏,少了些觀光景區(qū)的悠惰懶步,少了些不思進取的蔓延土壤。這里的人們樸實勤勞,懂得生命歷程不光要計算里程的長度,還要計算海拔的高度,懂得平陽大道還要有坎坷起伏的路途,才能真正稱得上歲月。也許,正是這種豪邁豁達,進取不撓的精神,助推著近年來城市的經(jīng)濟成長飛速,滋潤出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生命。
今天,在歌樂山那座石圓桌前,那兩位心涌國家風云,對弈中華命運的巨人已經(jīng)遠離了我們,烈士墓前我們童聲稚嫩的的歌聲已經(jīng)飄向了遠方,華夏大地上已是日新月異,天翻地覆了。
今天,冰心先生、荒煤老師己經(jīng)離開我們很久了,但是,那盞透亮的小桔燈的光亮在我心里依舊透亮,荒煤老師講述的三百梯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三百梯上的人還在努力奮斗著。
今天,三百梯上沒有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沒有了采清明菜、摘洋槐花充饑的人,上下山的公路已經(jīng)四通八達,人們也不在乎坐公交車的那兩塊錢了,但仍舊有絡(luò)繹不絕步行上下的人,他們是來健身強體?是來尋找曾經(jīng)的時光?是來聆聽山泉的呼喚?是來俘獲山風的情懷?我都無從而知,但是,重慶人喜山愛山是原始的,是永恒的,因為他們的血脈里就有山的呼吸,肌肉里就有山的經(jīng)緯,骨子里就有山的性格,吶喊里就有山的聲音。
每天,在三百梯上,那此起彼伏的爽朗笑聲,也許正在告訴我們這一切。(完)
關(guān)于重慶的故事,您可以在這里講述。
投稿經(jīng)采用發(fā)布后,會在文章末尾開通贊賞功能,作者與平臺共享贊賞金。
- 歡迎投遞 -
文章 | 視頻 | 圖片
- 投遞方式 -
①郵箱:sgltougao@126.com
②微信:18008306699
- 關(guān)于我們 -
時光里獨立書店,成立于2013年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百年重慶的滄桑巨變
在這里,你能夠讀到最動人的重慶人的故事
在這里,你還能帶走凝練了這座城市生活風味的最重慶的伴手禮
時光里官方微信視頻號已開通
我們會通過更多的方式為大家?guī)碡S富的內(nèi)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