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年的咨詢工作和上千個案當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會更討厭媽媽,而不是爸爸 ,這是為什么呢?

本期咱們就來分析下原因,并分享面對青春期孩子,媽媽的教育方式要做哪些調整,才能減少親子矛盾,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

其實,青春期孩子更討厭媽媽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家庭當中 ,媽媽承擔了管教孩子的主要角色,同時因為女性的特質是更容易情緒化而且喜歡嘮叨,這都與青春期孩子渴望自由與獨立發(fā)生沖突,所以,才出現(xiàn)青春期孩子討厭媽媽的現(xiàn)象。

那么媽媽怎么做才能夠化解這種親子矛盾 ,并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呢 ?

改變溝通方式

溝通是健康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媽媽想讓自己的話被青春期孩子接受,首先要避免一些消極的溝通方式 。

1、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簽,更不要搞人身攻擊 ,也不要批評和嘲笑孩子 。

“你就是太懶!”

“你就是沒有良心,簡直就是個白眼狼 ?!?/p>

“你以為你是個大人, 其實你啥也不懂。”

這些負面的批評并不會讓孩子想要變好,反而會讓他們學會防守 。

2、避免太多命令或建議式的語言

“現(xiàn)在立刻關掉電視?!?/p>

“我給你一分鐘 ,不然看我怎么罰你 。”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 ,你說的是不對的 ,你要聽我的建議 ,我肯定是為你好。 ”

命令威脅式語言對爭取自主權的青少年來說,明顯是阻礙溝通的。而所謂的建議其實代表的是父母覺得孩子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

建議媽媽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 改為對孩子說出你的真實感受 ,這會比批評和指責更有效 。

“你這么晚才回家 ,我感到很不安, 因為我擔心你可能發(fā)生意外。 ”

“你的房間總是亂糟糟的 ,每次看到都會讓我很生氣 ,因為這會增加我的勞動量。 ”

在與孩子溝通時 ,要具體地描述行為的結果 ,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行為對你造成的影響上 。

當孩子能夠理解:他的行為確實對你造成了影響,他更有可能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

變嘮叨為積極傾聽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多嘮叨幾句,他就會照做了。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媽媽越嘮叨,孩子就越不去做。嘮叨有時候正是毀掉咱們親子關系的根源。

曾經有孩子說:我的朋友會認真聽我說話 ,而我的父母只是在聽。

細品一下,孩子的說法是對的。

很多父母并不是真正地積極傾聽孩子在說什么 ,也很少注意孩子的感受 ,常常在聽到問題之前就會給出答案,甚至會一邊玩手機看電視,一邊去聽孩子說 。還有的父母干脆不愿意聽孩子講。

有一些媽媽只想通過嘮叨讓孩子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

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理解,他們其實心里什么都明白,那些大道理也懂 ,但只有自己被理解了,他們才會主動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

因此,家長要將嘮叨變?yōu)榉e極傾聽,多聽孩子說,規(guī)劃好咱們親子溝通的固定時間,進行毫無壓力的聊天,記住,不要聊學習,就是純聊天,讓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可以舒緩壓力,完全得到放松和理解,這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積極傾聽是為了能夠理解孩子的觀點,通過孩子的眼睛看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雖然,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跟孩子達成一致。但這種傾聽一旦開始,家庭的氛圍就會得到改善 。

從指導命令式轉變?yōu)轭檰柺?/strong>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我們也會輔導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 。

但進入青春期之后,即使家長還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幫助孩子打理生活 ,但也不要再輔導,再幫忙了。

請記住: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也應該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我們要轉變角色,成為孩子的顧問,孩子來問的時候,我們再解答,孩子不問就不用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權威命令型父母滿足的是自己的控制欲,而顧問型父母才是讓孩子自己飛翔 。

好了,本期為您分享了青春期孩子為什么更討厭媽媽?其實啊,是因為我們媽媽對于家庭教育投入得比較多,同時比較情緒化喜歡嘮叨才會這樣的。

而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不要試圖去管理孩子,否則誰管孩子,孩子就會討厭誰。

青春期不等于麻煩期,希望不論是媽媽還是爸爸 ,都能從不斷地學習當中重新塑造一個積極有力的父母,讓孩子因為我們的智慧而變得越來越好!

這里是豆媽逗娃心理課堂,一位心理咨詢師二胎媽媽,專注家庭與育兒。關注我!育兒不焦慮,家庭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