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也就是除夕。灶君在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后,十二月三十這一天也是灶君下天的節(jié)日。三十日迎灶君返回人間,叫迎福、祝福。習慣上家家備豐盛的三牲酒禮奉敬灶君,兼祭祖宗,天地神位,商店還要加祭關公、財神。也要前往社壇祭祀社頭伯公,這是一年之中最后的一次祭祀。另外,大年初一各家各戶是不準殺生的。所需的祭祀品,和初一的食物一律要于三十晚湯殺停當。
(人們?nèi)ド鐗漓耄?/p>
在舊時,為了迎福祝福,禁忌極多。是日家里長輩會一再囑咐小孩,說話要避兇就吉,不許亂講。見人時要裝成笑臉,見老人要恭喜說聲:“添福增壽”;見商人要說:“恭喜發(fā)財,一本萬利”;見大人要說:“恭喜發(fā)財,萬事如意?!庇謬诟啦荒苤v劏講殺。殺雞殺鴨,要說是湯雞,湯鴨。湯與劏同音,做菜的湯水要講是順,辣羌講作和氣。新年不能煲藥,講藥也不對,應講作太平茶。儂時聽到這些話,大多入不了耳,因為想著置辦的新衣,煙花炮仗這些高興事。一但出現(xiàn)跌碎碗這樣的糗事,大人也不能責罵,會讓小孩說:“碎碎平安,事事順利”這樣的好話。這樣的習俗一般要持續(xù)到過完正月十六,也就是出年。
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解放后沉寂了一段時間,改革開放后又恢復如初。延至今時,人們通常給自己直系的儂兒壓歲錢一舊水(一百元);本堂侄(孫)一,二寸水(一兩拾元),不過百;除上面至親外的兄儂弟女、六親八戚、親朋好友的儂兒通通一寸水(一拾元)。當然也有人會斟酌后封多些利是,但大體如上。蒲塘的壓歲錢習俗,乃比較正面的民俗,是真正意義的壓歲錢,從不曾改變。和廣東的習俗大體相似,與桂東南的廣府文化無異。這樣的紅包利是開支對于普通人家是正??山邮艿?,不至于成為負擔。也不會因自己儂兒多或少,造成收的紅包多寡而懊惱。小孩的壓歲錢因數(shù)目不大也真正屬于自己,儂兒自己可以自由支配,不用上交家人,可以開心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在蒲塘圩春節(jié)期間,能見到三五成群的儂兒一起玩耍,一起去擼串,去超市。這樣的情形在城區(qū)較鮮見。
大年三十這天重要一項習俗是貼春聯(lián),蒲塘與桂東南一樣,也是習慣貼白頭春聯(lián)(春聯(lián)紅紙頭部約幾公分留白不染紅色)。貼白頭春聯(lián)是人們紀念為國犧牲的英烈傳統(tǒng)。民國以前,蒲塘人節(jié)日還要到“義勇祠”進行祭祀,“義勇祠”是供奉在撫康戰(zhàn)事犧牲的英烈牌位。位于蒲塘小學舊址的“義勇祠”民國時期已搗毀!習俗上,近期有白事的人家,就不用再貼春聯(lián)了,過節(jié)時宜低調(diào)籌辦。有喜事不久的人家也可繼續(xù)使用喜聯(lián),不用換新。
大年三十,合家晚餐之后,要點燈守歲直燃到天亮,據(jù)傳說,火乃吉兆,能驅(qū)邪輔正,要點起燈照到明年,新舊歲交接時,不允許睡覺,要放鞭炮除舊迎新,要聽到初一子時后才能睡覺。一挨天光后,又再放一封大鞭炮,大聲講上幾句吉利話,這樣新的一年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保ㄍ辏?/p>
蒲塘十二月二十三“灶君”上天習俗
蒲塘冬至節(jié)習俗
蒲塘九月重陽節(jié)習俗
蒲塘中秋節(jié)習俗
蒲塘七月十四習俗
蒲塘掛燈習俗
春節(jié)過大年習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