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蕭田

吊足“果粉”胃口的蘋果混合現(xiàn)實(MR)頭顯Vision Pro 終于來了,背后沉寂許久的果鏈企業(yè)也再次回到了聚光燈之下。

在“Apple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151家在中國生產”——在不久前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的蘋果公司展臺上,這是一條最醒目的標語。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以蘋果為代表的跨國企業(yè),既受益于中國供應鏈,也推動了中國供應鏈的蓬勃發(fā)展。背后的供應鏈企業(yè)自從“傍上”蘋果后,股價與業(yè)績齊飛,在A股備受追捧。

但近年來,全球消費電子行業(yè)遇冷,和蘋果之間相互成就的果鏈企業(yè)也“一損俱損”。

2021年以來,果鏈幾大巨頭——立訊精密(002475.SZ)、藍思科技(300433.SZ)、歌爾股份(002241.SZ)、領益智造(002600.SZ)的最新市值距最高點縮水54%至73%不等,49家蘋果概念股總市值縮水超8000億元,且無改善的跡象,許多果鏈企業(yè)還出現(xiàn)明顯的凈利潤下滑。

藍思科技為例,自2012年起,蘋果就是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多年來隨著蘋果手機的爆銷,藍思科技的營收和市值也一路水漲船高。

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上市9年來,藍思科技股價一度高達40.75元/股,市值突破2030億;而截至今年2月21日,股價為11.57元/股,其總市值只有576.56億。

近日,備受矚目的蘋果Vision Pro在美國太平洋時間1月19日5點開始接受預訂,2月2日正式發(fā)售。參與制造的藍思科技股價應聲上漲,當日股價最高達到11.93元/股。

然而在蘋果“吃肉”供應鏈“喝湯”的合作模式下,不止藍思科技,大家無一例外依舊焦慮。

1、果鏈企業(yè)能否“狂歡”的隱憂

1、果鏈企業(yè)能否“狂歡”的隱憂

“iPhone將人們引入移動時代,VisionPro將標志著空間計算的時代到來?!碧O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Vision Pro發(fā)布會上強調了其重要意義。

作為庫克十分看重的最新品類,起售價高達3499美元的蘋果Vision Pro距離正式發(fā)售的節(jié)點也越來越近。

庫克早就開始調動各方人馬為Vision Pro發(fā)售備戰(zhàn)。為了打好這一戰(zhàn),蘋果正從硬件生態(tài)聯(lián)動、豐富軟件應用以及確保供應鏈三方面提供保駕護航。

據多家消費電子供應鏈公司的人士透露,蘋果新一代MR產品Vision Pro的首批備貨40萬左右,2024年的銷量目標是100萬臺,第三年達到1000萬臺。

從數據來說,蘋果的這個備貨計劃對于整個“果鏈”的所有企業(yè)而言,無疑都是一個特大的利好消息。

2023年以來受消費者預期、經濟復蘇乏力等因素影響,消費電子行業(yè)下滑趨勢并未得到徹底扭轉。在這種情況下,消費電子代工龍頭企業(yè)如藍思科技等也都遭遇了重創(chuàng),業(yè)績、股價全面下調,持續(xù)暴跌三年,營收、利潤雙降,患有“果鏈依賴癥”的企業(yè)更是哀鴻遍野,陷入虧損局面。

站在產業(yè)層面來說,圍繞蘋果的整個消費電子產業(yè)界,更希望能夠從蘋果的新產品中,發(fā)現(xiàn)消費電子新周期開啟的信號,進而為下一個階段的發(fā)展蓄力。

產業(yè)鏈消息顯示,與中國供應鏈在蘋果iPhone 15產品占比較低不同,中國供應鏈在蘋果VisionPro的占比高達60%。

因此,國內不少“果鏈”企業(yè)已經開始“認領”Vision Pro制造商身份。

藍思科技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在MR頭顯領域,公司與多家大客戶都在協(xié)同開展相關外觀、結構、光學部件的研發(fā)生產,公司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得到深度應用。據公開信息顯示,Vision Pro的部件中,包括前蓋玻璃、攝像頭鏡片、透鏡膜等正是由藍思科技供應。

但從2016的“VR元年”以來,這個行業(yè)就在“風口”和“寒冬”的兩極中周而復始。

干了那么多年的Pico“收縮過冬”;谷歌、微軟、三星等科技巨頭,在VR領域進進出出;Meta的很多AR/VR投資也被離職員工吐槽是“亂花錢”……

雖然萬眾期盼的蘋果提出一個新概念——混合現(xiàn)實,押注“空間計算”。但實際上,蘋果仍承受了不小的壓力,因為蘋果不僅僅是想要推出一個新產品,更希望打造一個新的終端標桿,開啟一個引領性的消費電子新時代。

蘋果在消費電子行業(yè)的地位一時難以撼動,但Vision Pro的創(chuàng)新不是顛覆性的,只不過是以更成熟的產品化、工程化優(yōu)勢,形態(tài)和Oculus Quest類似,“徒手互動”背后的手勢識別技術也曾在部分主流頭顯設備上試水。

對于消費者和從業(yè)者而言,不能高估蘋果Vision Pro所帶來的技術革命;而對于藍思科技這樣產業(yè)鏈端企業(yè)來說,顯然,也不能低估蘋果Vision Pro失敗的可能性。

2、果鏈巨頭的躊躇時刻:逃離還是更堅定綁定蘋果?

2、果鏈巨頭的躊躇時刻:逃離還是更堅定綁定蘋果?

作為果鏈企業(yè)中的重要企業(yè),藍思科技也有“蘋果依賴癥”。

這一點從創(chuàng)始人的發(fā)家經歷就能看出:從一個從打工妹到中國女首富,周群飛的故事堪稱逆襲。

早年,中學輟學在主營手表玻璃的澳亞光學玻璃制品廠打工,后與家人開啟了手表玻璃行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機緣巧合之下,周群飛接下了TCL手機訂單,然后業(yè)務版圖逐漸擴大,打入摩托羅拉供應商體系,再到位初代iPhone供貨,與蘋果搭上了線。

成為“果鏈”的一員后,藍思科技走上了狂飆之路。

201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觸控功能玻璃面板生產商,占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2015年,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周群飛一舉成為當年的中國女首富,藍思科技此時從蘋果供應商的幕后走到了臺前,站在了聚光燈下。

隨著與蘋果合作的加深,藍思科技與蘋果的“捆綁”也越來越緊。

2017年至2020年,蘋果訂單在藍思科技營收占比維持在50%左右,到2021年這一比例達到66%,2022年更是超過70%。

在外界看來,成為與蘋果深度捆綁的一員,也意味著越來越被動的姿態(tài),以及“更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隱患。

但這一頗具上帝視角的論斷,既低估了其對大客戶的依賴,也忽略果鏈的復雜性。

以另一家果鏈企業(yè)——立訊精密為例,為了更好的服務好蘋果,上市以來,立訊精密接連收購了昆山聯(lián)濤電子、蘇州美特、江蘇瑋創(chuàng)、昆山瑋新和高偉電子等企業(yè),切入了蘋果iPad連接線供應鏈、蘋果聲學器件領域、蘋果手機的組裝業(yè)務和攝像頭模組業(yè)務等。

這點上,藍思科技也如出一轍。

近年來,藍思科技在深耕手機蓋板玻璃業(yè)務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金屬、藍寶石等多種材料的外觀件、結構件,并積極布局下游的組裝業(yè)務。

其中,2020年,藍思科技耗資94億收購了智能手機金屬機殼廠商可勝科技與可利科技,由此獲得了金屬結構件供應能力。這兩家公司主要為蘋果產品代工的金屬中框業(yè)務,也就是為iPhone、MacBook等產品做金屬外殼等。

現(xiàn)在來看,“逃離蘋果”,或者說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成為了外界評判果鏈企業(yè)未來成長性的一個重要指標。

事實上,沒有人比果鏈企業(yè)更了解自身隱憂所在——價值感低、議價權缺失、受制于產品或政策變化、業(yè)績增長缺乏支撐力。

這極其考驗一家公司的遠見和魄力。

所以在未有明確方向之前,寧可與蘋果綁的更深,也不會邁出冒險的一步,哪怕是一小步。這也幾乎是所有果鏈企業(yè)身上的通病。

3、新能源車和光伏有可能是果鏈的解藥嗎?

3、新能源車和光伏有可能是果鏈的解藥嗎?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或為了擺脫蘋果,又或是尋找下一個蘋果,“果鏈”巨頭們近年來也紛紛開啟了多元化的轉型。

和蘋果綁定最深的立訊精密,早年間就在汽車領域布局業(yè)務,在2021年明確提出了“三個五年”的戰(zhàn)略,最終目標是在第三個五年內成為全球零部件Tier1領導廠商。

歌爾股份從2012年開始布局VR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業(yè)務,先后成為索尼旗下PSVR、Meta旗下Oculus和字節(jié)旗下Pico的重要供應商;

前果鏈企業(yè)歐菲光進軍新能源汽車影像模組領域,領益智造則在電子及通訊業(yè)務外選擇發(fā)力汽車和光伏賽道,2021年以來先后投資數十億元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多個項目。

藍思科技也不例外,但顯然走更遠一些。

早在2015年,藍思科技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2021年底,藍思科技智能汽車組件與電子信息綜合研發(fā)生產基地項目落地上海臨港新片區(qū),成為上海臨港以汽車電子為主要發(fā)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同時,藍思科技位于黃花園區(qū)的車載募投項目也在2022年底建設完成。

藍思科技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產品主要有車載觸控顯示面板、新型B柱、新型汽車玻璃、充電樁等。

與此同時,2021年11月,藍思科技斥資10億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玻璃產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光伏發(fā)電項目等業(yè)務。去年4月又成立了湖南藍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光伏電池。

客觀而言,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光伏,兩者都是充滿前景的賽道。

一方面,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在智能電動汽車方面積累了先發(fā)優(yōu)勢,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用戶體驗,中國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對于海外的豪華品牌已經形成了超越,這種領先優(yōu)勢在全球汽車產業(yè)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的推動下也越發(fā)明顯。

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yè)發(fā)展迅猛,高原、沙漠甚至是海上,都能看到光伏電池板的身影。核心技術的突破,也讓中國的光伏產品走向了更大的市場。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背后,汽車玻璃和光伏玻璃都有可能為藍思科技打開新的成長空間。但要說是藍思科技擺脫“蘋果依賴癥”的解藥,那可能還為時過早。

就比如光伏玻璃的門檻極高,為了保證高透光率,玻璃含鐵量要低于0.015%,普通玻璃的這一數值通常在0.2%以上,同時,光伏玻璃還要耐腐蝕、耐高溫、抗輻射,光伏玻璃的制作難度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為如此,信義光能和福萊特這兩個光伏玻璃龍頭,憑借著技術壁壘(接近80%的良率)和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30%左右的毛利率),攜手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果鏈企業(yè)背后有一個“鏈主”——蘋果,它在帶著、推動著整個供應鏈往前跑。但換道之后的新能源車和光伏領域早已經巨頭林立,更是不乏創(chuàng)新力十足的供應鏈代工企業(yè)。

在一個行業(yè)的上游“躺贏”久了藍思科技能否實現(xiàn)突破,其實難度不小。

立訊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來春曾給企業(yè)未來做了一個定義——立志做一個“擺渡人”,而不是“淘金人”。在她看來,淘金人的收成很大部分取決于運氣,而擺渡人的收成完全取決于自己有多勤奮。

但在一號公司看來,果鏈企業(yè)恰恰是要跳脫出做勤奮的“擺渡人”的思想桎梏,爭做有遠見能找到金子的“淘金者”,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