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顛簸一生的少帥張學良終于恢復了自由身,1991年,他和愛人一起來到美國紐約,而呂正操將軍正在北京醫(yī)院接受治療,聽到少帥張學良的消息,第一時間恢復了精神,掙扎起來要去看望。
兩位故人跨越半個世紀終于久別重逢,提起往事感慨萬分,張學良直接提到這些年自己的疑惑:“你咋跑周恩來那邊去了?”
面對這個問題,呂正操稍作沉吟,便解釋出口,一番話聽得張學良連連點頭,欣慰自己沒有看錯人。
1904年,呂正操將軍出生于遼寧省海城,因家門口就是南滿鐵路沿線,所以從小就眼見著同胞被日本人欺凌,一心渴望抗日救國。17歲在機緣巧合之下加入張學良隊伍,對革命道路充滿斗志,于是加入東北軍。
念完小學的呂正操憑借優(yōu)勢,被軍隊選為文書。
張學良在查看文書記錄時,發(fā)現(xiàn)呂正操筆跡工整,是個可造之材,便決定提拔重用他,把他推薦到了東北講武堂學習,呂正操也一直努力學習,決心好好報答張學良的知遇之恩。
1925年,呂正操擔任少校,兼任張學良的秘書,兩人多年相處形成了默契,呂正操這些年跟著張學良走南闖北,他也練就了一身領兵作戰(zhàn)、抗戰(zhàn)殺敵的本事,為日后的功業(yè)打下了基礎。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東北地區(qū)接連淪陷,張學良一方面受制于蔣介石,一方面又背負著國人的罵名,暗地里還是支持著東北的武裝力量,企圖和日軍頑抗到底。
從小恨透了日本人的呂正操則是一門心思要保衛(wèi)東北,還在張學良面前自請回到前線,勢必從日軍手中搶回熱河。
這時,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卻起了異心,他一邊悄悄試行對日本的不抵抗政策,一邊在削弱張學良手下的軍力,并安排何應欽代替他的職位,張學良陷入兩難。呂正操在此時卻看到了共產(chǎn)黨在前線殺敵、流血犧牲的英勇士氣,他心中有股力量在指引他往正確的道路邁進,無論如何都要把日寇趕出中國。
1935年10月,蔣介石撕破了最后一層偽裝,把張學良調(diào)到西安剿匪。
張學良私下和紅軍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議,并向蔣介石提議停止內(nèi)戰(zhàn),無奈之下扣押了蔣介石,派出呂正操保護周恩來,和蔣介石等人進行談判,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6年11月,張學良決定同蔣介石一起回到南京,南京一行兇多吉少,面對呂正操和士兵們的挽留,張學良不為所動,只告訴大家,三天之內(nèi)他一定平安歸來。
呂正操說道:“少帥,三天見不到你,我一定回部隊?!?br/>這句話也說明呂正操已經(jīng)做好了和蔣介石頑抗,力保張學良的準備,可惜,張學良這一去果然遭到軟禁,東北軍群龍無首,很快成了一盤散沙,再加上蔣介石有意壓制,實力大大削弱,呂正操義無反顧地回到東北部隊,1937年這支隊伍再次整編,成了抗日斗爭的中流砥柱。
同年七月,蔣介石命令所有隊伍不抵抗,日軍一步步侵占華北多地,呂正操也接到南撤的命令,面對家國仇恨,他恨得牙癢癢,于是毅然決然地脫離了蔣介石的掌控,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他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了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還為前線提供物資,修建鐵路,立下了赫赫功績。
回憶完過去種種,張學良沉沉嘆了一口氣。
呂正操解釋道:“少帥,你跟隨蔣介石去南京,我就知道你回不來了,但是日軍不能不打,東北軍不能亂?!?br/>張學良聽完點點頭,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加入共產(chǎn)黨確實是最好的選擇。他遺憾道:“可惜我沒能參加抗日,如今你帶領了隊伍重重打擊了日本,也算是圓了我的心愿了?!?br/>呂正操也寬慰他道:“少帥,您當時也是身不由己,周總理多次和蔣介石盤桓,還是沒有救出你,但你的使命我們幫你完成了,西安事變你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一番話讓張學良心中多年的遺憾終于得以化解。
1990年,顛簸一生的少帥張學良終于恢復了自由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