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色彩繽紛的,春天是熱鬧非凡的,前幾天總結(jié)了晏殊和蘇軾的幾首關(guān)于寫春天的名詞佳作,許多人表示很喜歡。現(xiàn)在正是春天,北京的春意漸漸濃了起來,路邊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早櫻、玉蘭花,都爭相開放,煞是熱鬧和美麗。
古人對春天也是非常熱愛的,宋代的人,似乎更懂得浪漫,他們在春天寫下了許許多多關(guān)于春的千古名詞、名詩,創(chuàng)造出絕佳的意境,讓人感到美不勝收,下面這6首詞和1首詩,我覺得是非常有特色的,和大家一起來賞析這美好的春之意境。
1、紅杏尚書的熱鬧之春:宋祁的《玉樓春·春景》
宋祁是北宋初年的大官,喜歡寫詩作詞,其詞作中最好的一闋,無疑便是這首寫在春天的《玉樓春·春景》了,尤其是其中的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gè)“鬧”字境界全出,被后世許多詞評家奉為絕唱。
詞曰: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p>
詞人以游春的路線為視角,帶領(lǐng)我們出發(fā)去領(lǐng)略春光的明媚和美好。早春郊游,最佳的地點(diǎn)便是東城,因?yàn)闁|城最能得春光,這是物候使然。詞人越近東城,越覺風(fēng)光的美好,猶如緩緩打開了一卷春景圖,詞人看到很多春天之景,心情為之暢快。
尤其是,當(dāng)他看到了一幅楊柳如煙、枝頭紅杏爭相開放的圖畫時(shí),心情更加清爽舒暢了,仿佛一切疲勞都隨之而散,只有那無盡的春光讓人心情大好。這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歷來為人稱道,宋祁也因?yàn)檫@一句詞,得了個(gè)“紅杏尚書”的雅號,此句之妙全在一個(gè)“鬧”字,劉體仁贊說:“一‘鬧’字卓絕千古”;王國維也非常推崇這一句稱“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一個(gè)“鬧”字,確實(shí)能夠攝杏花之魂魄,不僅將杏花爭相開放的熱鬧景象寫了出來,也將春意的濃厚襯托得淋漓盡致!
下片幾句,講浮生若夢、及時(shí)行樂的感懷,就似乎有點(diǎn)落入俗套了,不如上片寫景的精彩,所以宋祁的詞,經(jīng)常為后來大家詬病,比如名嘴兼毒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便曾評價(jià)“二宋”詞:“雖時(shí)時(shí)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不知你是否認(rèn)可呢?
2、富貴宰相的閑愁之春:晏殊的《踏莎行》
晏殊寫富貴閑愁,尤其是在春天的時(shí)候,更有這種感慨,前面也曾介紹過幾首晏殊寫春天之詞,這里再來一首: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shí),斜陽卻照深深院?!?/p>
晏殊總是愛抒發(fā)自己的富貴閑愁,這首詞是借著暮春之閑愁,來表達(dá)自己的感慨,但晏殊的如椽妙筆之下,這首詞寫得很是清新,有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在詞人的筆下,小路上的春花漸漸稀少了,但是原野上、高樹上的綠意卻越來越突出,尤其是春風(fēng)吹拂著楊柳花絮,沾染在所有的行人身上,猶如閑愁一樣無處不在、難以揮去。
很多詩詞中的暮春之景,都是非常令人傷感的,但是晏殊卻只是淡淡地一筆帶過,我們只能從末尾幾句中,感受到那種惆悵之感,很淡、很淡,仿佛蜻蜓點(diǎn)水,春色撩人,恰如閑愁、恰如春愁,輕輕一筆,足矣。
3、東坡居士的茶春: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
蘇軾寫春天的名詞很多,這一首不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但卻帶給人一種春天的舒適之感,春日飲茶,蘇軾誠然是會(huì)享受生活的人?。?/p>
詞曰:
【春未老,風(fēng)細(xì)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試上超然臺上望”(“望”也作“看”),半壕的春水,一城的繁花,煙雨之中,是江南村落里搖曳的朦朧,千萬戶人家的中的春天,是一抹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美好春景。蘇軾寫下這首詞的時(shí)候,一定是思念起故鄉(xiāng)的春天了吧!
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很難排遣的,所以蘇軾只好裝作豁達(dá),在酒醒之后,在對著故人之時(shí),寫下了這句讓后世人心心念念的名句: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趁著青春年華,不要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對著這美好的春景,且用詩、酒去陶醉自己吧!蘇軾這里,雖然有著這份灑脫,卻因?yàn)橛星懊娴匿亯|,似乎是一種無奈的豁達(dá)。
4、山谷道人的疑問之春:黃庭堅(jiān)的《清平樂》
黃庭堅(jiān)的詞很特別,特別的不像是詞,有一種散文和互動(dòng)的感覺,你看他這首詞,雖然是寫春天,卻用了幾個(gè)問句,讓我們與之互動(dòng)起來了,他說: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fēng)飛過薔薇?!?/p>
短短地幾句詞,寫出了春天無限的活潑,雖然我們知道這必是暮春時(shí)了,卻絲毫沒有遲暮之感,他在上下片中,各用一問,實(shí)在是搞怪和新穎。
上片問春歸到了何處,卻沒有給出回答,而是用了一句活潑的話來回答: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到了哪里了,一定要把他喚回來,在和我們一起同住啊!這真是天真地可愛,把春天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變成了實(shí)實(shí)在在的“故人”了,這種處理方式,真是可愛。
更妙地是下片的問句,不禁將春天擬人化了,而且將春天的使者黃鸝也擬人化了,他說你要想知道春天的蹤跡,只有去問那嘰嘰喳喳的黃鸝,可是問黃鸝又帶了新的問題,因?yàn)槟懵牪欢S鸝說什么,黃鸝似乎也解釋的煩了,所以隨風(fēng)一轉(zhuǎn),飛過鄰居家的薔薇叢去了。至此戛然而止,真是帶給人無窮的回味。
5、山抹微云君的色彩之春:秦觀的《行香子》
秦觀的詞,本身就帶著婉轉(zhuǎn)含蓄的美,簡直柔到了極致,但是這首寫春天的《行香子》卻帶給人不同的感覺,他說: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fēng)、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yuǎn)遠(yuǎn)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上片寫靜態(tài)美,為我們描繪了村莊和小園中各色春花的美麗,下片則是動(dòng)態(tài)美,主要寫鶯歌燕舞、蜂飛蝶翻的春色美景。一動(dòng)一靜的兩幅畫面結(jié)合,構(gòu)成了秦觀這首詞歡快且生動(dòng)的基調(diào)。全詞以白描的手法,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色彩明媚、生機(jī)勃勃的田園風(fēng)光春景圖,當(dāng)真是唯美之極,讀來齒頰留香。春天的美好,被他短短幾句詞盡收了下來。
這無疑是春季一次偶然的踏春活動(dòng),詞人沒有特定的目的,隨意而走,可是處處都是美好的春季美景,這正是春天的好,到處都是美、到處都是生機(jī),這種高昂、生動(dòng)、清新、靈動(dòng)的筆觸,在秦觀的詞作中是不多見的。
6、南宋才女的青春之春:朱淑真的《蝶戀花·送春》
宋代的女詩人不多,著名的就更不多了,李清照的地位無人可及,除了李清照之外,便是朱淑真了,有人說:“趙宋詞女,李、朱名家”、“宋代閨秀,淑真、易安并稱雋才”、“風(fēng)致之佳,詞情之妙,真不亞于易安”。這些贊譽(yù)可見朱淑真的才氣,這首《蝶戀花·送春》是一首極好的春愁詞:
【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綠滿山川聞杜宇,便作無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
上片以景物寫情思,從“樓外垂楊”入筆,寫暮春之景。那千萬縷的楊柳,正如千萬縷的情思,力圖留住春天,可是春天畢竟是留不住的,最終,春還是決然離開了。一般詞人寫暮春,便會(huì)寫出無限傷感,但是朱淑真卻并不僅是如此,她說:“猶自風(fēng)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朱淑真是奇思妙想,柳絮是在追隨著春天而去,去看春天到底去了哪里,以便能夠找回,這似乎回答了黃庭堅(jiān)《清平樂》中的一問:“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詞人“系春”不住,“隨春”難往,所以只剩下“送春”了,全詞最妙的也是最后這兩句,“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這即將離去的春天,好像懷著一腔惆悵與傷感,即便把酒送之,也悄然無語,這和傷春的詞人默然而對,更增傷感,而時(shí)近黃昏,又落下瀟瀟細(xì)雨,仿佛在為春天嘆息。
朱淑真這首詞,通過楊柳、飛絮、杜鵑、春雨等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凄婉別致的畫面,讀完全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才女,帶給人無盡的余味。
7、放翁先生的細(xì)雨之春: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寫春天的詞很多,也很好,但我覺得都不如他這首詩《臨安春雨初霽》好,陸游寫下這首詩的時(shí)候,已經(jīng)六十二歲了,少年時(shí)的意氣風(fēng)發(fā)和壯懷激烈,似乎已經(jīng)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鬢角的斑白變得一去不復(fù)返了。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淳熙十三年的春天,陸游奉召入京,他住在西湖邊上的一個(gè)客棧中,此時(shí)臨安城的春色明媚,可是陸游的心中卻毫無欣賞的意思,他深感南宋表面的祥和繁榮,內(nèi)心有萬般無奈,又無法大聲吶喊,在這種百無聊賴的背景下,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
這首詩,最出彩的是頷聯(lián):“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當(dāng)真是神仙之句,非常地清新雋永。陸游人住在客棧小樓中,半夜不眠,聽著春雨淅淅瀝瀝地落下,第二天早晨,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綿綿春雨,是詩人聽到的,妙在全部的春色,也是詩人“聽”來的,如此形象有致的寫法,當(dāng)真是清新雋永之極,所以被后世譽(yù)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是寫春景、春光的千古佳句,少有能及得上這兩句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