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到“胖貓事件”,是熱點一直在推重慶長江大橋外賣鮮花成堆,還有多家品牌外賣出現(xiàn)空包、空杯的現(xiàn)象。

在一堆吵嚷的信息流里,終于厘清了事件的源頭。

21歲的男孩胖貓,在最好的年紀里,賺到了50多萬。按這個財富累積進度,他未來的人生有很多種正向的可能。

他卻傾囊相贈給所謂的“女友”,在被分手后選擇在重慶大橋一躍而下。

估計他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的死亡會引發(fā)網絡上如此巨大的熱度。

百科迅速收錄“胖貓”詞條,無數人為他痛心疾首、義憤填膺,一邊倒的同情之下,將胖貓情殉本身,推到了一個本不該到達的高度。

更多的聲音脫離了本應關注的生命教育、價值觀教育、健康的親密關系……

而是喪失了理智,幾乎成了發(fā)泄般的二元對立,陷在性別對抗中的網友們,只看到性別,卻看不到“人”。

錢是自愿給的,江是自愿跳的。

但胖貓的遭遇被不斷拔高,他逐漸被優(yōu)化成一個完美的受害者:純情癡心,善良柔軟。跳江前將僅剩6.6萬余額轉給女友,被解讀成”生前最后的絕望與倔強”。

對于一個逝去的年輕生命,不應過多置喙??烧鏇]必要上升到“純愛戰(zhàn)士”、“純粹的人”這些高尚的高度,這是一種基于同情的捧殺,從而消解了整個事件所傳遞的嚴肅性。

胖貓被一窩蜂的紀念和祭奠,撥開這種狂熱的情緒渲染,內核是再狗血不過的“殺豬盤”,還有年輕人脆弱的生命價值!

理性地看待“胖貓事件”,更應關注的是它留給現(xiàn)代人對于社會現(xiàn)象和人性的幾點警示。

“網絡世界”主導下的社會化不足

“網絡世界”主導下的社會化不足

胖貓在虛擬游戲里世界是所向披靡的“戰(zhàn)神”,然而在現(xiàn)實世界里卻是個卑微的宅男。

日本有位社會學者曾提出,當代青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比較高的欲求,即:

“共感欲求”、“收集欲求”、“顯示欲求”、“自律欲求”、“創(chuàng)作欲求”、“歸屬欲求”。

當這些欲求在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下無法得到滿足時,年輕人更傾向于訴求于網絡。

在“虛擬社區(qū)”里,普世的階級和規(guī)則秩序不再成為制約,個體的差異被消解,很多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欲求能夠輕易實現(xiàn)。

但是,世界本就是參差的,失去了與他者的比較和聯(lián)結,人就喪失了主體性,認知能力會隨之下降。

胖貓?的?收入來源是?游戲代練這個職業(yè)?,虛擬世界的?“社會?回饋”?和?現(xiàn)實表達?是脫節(jié)的。

游戲虛擬世界溝通,也是非現(xiàn)實的?接觸。

代練給錢,遵守?約定成俗?的“口頭?契約?”,夾雜?著?表情包?和?顏文字?的?交流?,會?傳遞?一種?失真?的?友好?環(huán)境?。

當?這種?虛擬?生活?成為一個人??日常?的?主體??,長期?遠離正常交流,脫離社會是必然的。

不管是?游戲中?的?戀情?、還是?網絡?戀愛?,或者是?純粹?對?二次元?紙片人?的?著迷?,對?自我情感建設來說?都?是欠缺的,正常的?性心理?需求?被?剝離且被壓制,虛擬世界?的?金錢?往來?,也會?導致?對?現(xiàn)實消費沒什么認知。

胖貓憑借高超的技術在游戲里可以收獲許多擁躉,送裝備也好、帶打也好,情感的交流和回饋非常直觀。

所以他給網戀女友不斷的轉賬,單純的以為付出就有回報,對現(xiàn)實社會的人性缺乏基本的警惕。

但凡有精力關注當下的社會現(xiàn)象、民生信息,也能明白愛情不是簡單的“以物易物”,用錢來獲取回應并不是健康親密關系的常態(tài)。

一方面是能夠在兩年賺取50多萬的優(yōu)秀綜合能力,一方面卻是由于社會化不足導致的心智稚化,胖貓遇到的問題,相信現(xiàn)實生活里不乏存在。

建議這樣完全虛擬社交化的“宅男”群體,適度走出家門,這樣才能更積極地面對真實的社會。

被物化的情感

被物化的情感

當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價值觀念過快地迭代,來不及沉淀,便會流于浮躁和物化。

陳丹青有次去烏鎮(zhèn)的路上,看到一個高檔購物中心的廣告牌,巨幅海報上只有一個時尚女孩,配上醒目的文案:

“愛我,帶我去XXX(商場名)”。

陳丹青直言“這樣的價值觀太可怕了,那窮的男孩怎么辦?它讓女孩真的相信這件事——你愛我你幫我買!

商品經濟的滲透無孔不入,一些年輕化的網絡平臺,不厭其煩地將愛情、親情等,同金錢價值掛鉤,似乎只有花更多的錢,才能印證真實的情感。

不說一年里的情人節(jié)、白色情人節(jié)、婦女節(jié),七夕節(jié)、圣誕節(jié),現(xiàn)在甚至連兒童節(jié)都不放過,都成了必須要買要送的節(jié)日,再加上相識紀念日、農歷生日、陽歷生日、農歷換算成陽歷的生日、雙十一、雙十二……

感情一份份被清晰地物化,男性必須自覺地為這些噱頭買單,否則就是失職和不配得。

在潛移默化中,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成為一種正確。

如果用美貌與財富來配比,那么越是美貌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財富來相稱。

倘若一位男性在體貌上欠缺,他在婚戀市場上就需要更高的財富值來拉平差距。

信息流通速度加將貧富差距一覽無余地暴露出來,這加劇了多數普通男性的求偶焦慮。

胖貓必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在金錢上近乎諂媚的付出,只不過社會化程度過低導致認知不足,看不清對方根本不準備回饋,做不到及時止損,天真的以為用生命能喚醒對方的感動!

拜金、撈女,都是社會化的產物。

這樣的?人?必然?存在?,因為?有?她們?生存的?土壤?。但不能?代表?整體?的??女性,就像?PUA女性?的男性?也不是男人群體?的代表。

我們可以?痛斥?這?一?撮?人?,她們?既然選擇?這條?好走?的?路?,必然?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但?請?記住?,不要?因為?單一??事件而?無限?上升?,?將?個體的?行為?泛?指為?性別符號,這是?偏激?且?有失公允?的。

敬畏生命從愛己開始

敬畏生命從愛己開始

其實傳統(tǒng)文化對于生命的教育是有些消極的。

千古流傳的愛情多數是悲劇,譬如梁祝、牡丹亭、孔雀東南飛,“殉情”成為了愛情里面的悲劇美學,觸動人心。

年輕人未多經歷世故人情,對社會的認知很扁平化,因為不識乾坤大,所以尤其固執(zhí)。

過了而立之年的人,很難共情胖貓的行為,更不理解那些“悲切的悼念者”。

因為以人生的廣度來看,愛情只是微末的一部分,那種明眼人一下就看透的“殺豬盤”,還上桿子去散盡錢財、要死要活,真的是活得太淺了,來不及去體會生命的深邃。

現(xiàn)在總批評原生家庭,胖貓的原生家庭或許缺失,不過尚有愛他的母親、姐姐、妹妹,為一個淺薄無腦的“愛”字,將她們全拋諸腦后,是沒有責任感、沒有勇氣的行為。

多少人忍受現(xiàn)實的重壓依舊努力活著,年輕的生命卻草率地定格在21歲。

想到《少年維特之煩惱》里,年少的維特傾心少女綠蒂求而不得,他陷入尷尬和痛苦里難以自拔,最后在煎熬中默念著“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以死殉情。

如果換成是青年維特或者中年維特,大概率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蔣勛先生評賈寶玉跟林黛玉的愛情時曾說:“少年時期愛的那個人,是分分鐘可以為他而死的,好像在那會會覺得只有我們的愛情是最轟轟烈烈的??墒请S著年紀越大,人的欲望越多,這種念頭就很少人有了?!?/p>

年輕男孩?都會有?一段?特別單純真誠?,將?愛情?奉若?神明?的?時間段?,這時碰到一個心術不正的人,真的是?人生?里的?災難。

歸根結底是家庭和社會缺乏敬畏生命的教育,“敬畏生命”至少有三重含義:先愛己、再愛人、最后才愛萬物。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那么愛己,便是認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軟弱、無能、丑陋……接納自己、完善自己,去體驗更多的明天,就能放下今天的執(zhí)著。

“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p>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