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懇請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每日為您推送精彩內(nèi)容,不要錯過哦~
法國卡佩王朝的腓力四世,有美男子之稱,關(guān)于他的一些過往,頗有一番令人稱道之處。
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美男子腓力的人生,在那個歷史動蕩時期,究竟有哪些特異之處?
1.腓力的爺爺和爸爸有點不省心
要說最讓人不省心的兩個人,就是腓力四世的爺爺路易九世和爸爸腓力三世。
要說最讓人不省心的兩個人,無疑是飛翼的爺爺路易九世和爸爸腓力三世。
路易九世,世人尊稱為圣路易,在西方世界備受贊譽。
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為了維護信仰不遺余力,他統(tǒng)治的時期,發(fā)起了兩次十字軍東征——分別是第八次和第九次。
但兩次東征的結(jié)果,卻不甚滿意,第八次十字軍東征,路易九世不幸被東方人俘虜,付出了很高的代價,才逃回來。
至于第九次東征,結(jié)局更慘,則染上瘟疫,命喪他鄉(xiāng)。
當然,這還不是最悲慘的,路易九世的遺體運回過程中,困難很大。
護衛(wèi)他的人為了擔心尸體腐爛,所以他身體被分開包裝,浸泡在紅酒或水中才得以運回。
路易九世,死后也拿到了他想要的榮耀,教會賜予他“圣徒”之名,這可能就是他一直想要的歸宿。
腓力三世的父親,則更為傳奇,能力不大,經(jīng)不起夸。
當時的教皇,一番夸贊之后,慫恿腓力三世征服納瓦拉王國,并承諾在背后支持,將他的兒子扶上納瓦拉的王位。
腓力三世不怎么考慮,便輕率出兵,軍隊遇到瘟疫受到重創(chuàng),他本人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法蘭克王國,因為王國輪番意外去世,傳到腓力四世手中的時候,已然亂成一團。
2.腓力四世不走先輩老路
腓力四世繼承的法國,內(nèi)憂外患,但是腓力四世是從嚴峻的宮廷斗爭中逃生出來的優(yōu)等兵,靠著不錯的能力,很快平穩(wěn)落地。
早在腓力四世還是王子時,他的母親離世,父親又迎娶了一位年輕貌美的王后。
作為長子,腓力四世被自己的父親嫌棄,內(nèi)心的委屈難以言表。
面對父親的冷落和繼母的刁難,他只能小心翼翼、謹慎行事,以求在夾縫中求得一線生機。
若非他的父親腓力三世執(zhí)意攻打納瓦拉王國而喪命,或許在宮廷的權(quán)謀斗爭中,未來的法國國王之位未必會落到腓力四世身上。
父親的突然離世,加上他在眾多貴族面前有眼緣,法國貴族們不愿國家被一個外國女人所控制,腓力四世順理成章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腓力四世繼位以來,深知祖父和父親栽跟頭的原因,因此下定決心要鏟除這2個障礙。
第一,他決心不走祖父的老路,被教皇慫恿,反復(fù)組織十字軍東征,以免過度消耗法國的國力。
第二,他更不會像父親那樣被教皇擺布而死,反而要豎起反抗教皇的大旗。
除此之外,腓力四世想要法國強大起來,需要有足夠的財富支撐,當然,賺錢的最大阻礙還是教皇國。
3.腓力四世撈錢的手段
教皇曾阻止世俗國家對教會人士征稅,將稅款收歸自己囊中,用以充實教皇國的權(quán)威。
腓力四世則采取了曲線出擊的手段,他強迫法國國內(nèi)的人,不能把錢隨便帶出國外,實際上就是杜絕本國教會向教皇納稅,一下子阻斷了教皇國的稅源。
畢竟,法國當時在歐洲的富庶,也是首屈一指的,是教皇國的重要財源之一。
然后,教皇屈服了!
為了徹底將教皇的勢力,清理出去,腓力四世利用貴族和底層民眾對教皇的不滿情緒,跟教皇國的仆從軍,連番大戰(zhàn),最終教皇被腓力四世囚禁。
以此為契機,腓力四世用了隨意指派教皇的權(quán)利,教皇一度成了法國的代理人。
除了削弱教皇權(quán)威外,北方的弗蘭德爾王國,位于今日的法國北部、比利時境內(nèi),因其發(fā)達的商業(yè)貿(mào)易非常富裕,便成了腓力四世擴充財源的主要地方。
然而,要占領(lǐng)弗蘭德爾,腓力四世必須擺脫英國人干擾。
當時的英國,在法國的邊境上有不少領(lǐng)地,畢竟之前發(fā)生過法國諾曼人威廉征服英國的故事,法國國王對英國還存在理論上的宗主權(quán)。
為了達到讓英國俯首稱臣的目的,腓力四世以英國國王愛德華不聽從宗主調(diào)派為由,對英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
最終,英國戰(zhàn)敗,被迫與法國簽訂合約,暫時打消了英國人插手弗蘭德爾的想法。
雖然終腓力四世一生,也無法徹底吞并弗蘭德爾,卻為后世法國國王吞并該區(qū)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然,這也屬于撈錢沒撈著的一點瑕疵!
4.寫到最后
當然咱們剛才討論的是腓力四世對自己國家的貢獻,那么他對歐洲人有什么貢獻嗎?
回到我們剛才所說的,腓力四世在跟教皇國較量的過程中,讓教皇國的權(quán)威下降,導(dǎo)致意大利半島部分地區(qū),脫離了教皇國的控制,為后來的文藝復(fù)興埋下了基礎(chǔ)。
咱們卻知道,因為有教皇國的存在,所以對文化的創(chuàng)新控制非常嚴重。
腓力四世強迫教皇搬到了法國,自然教皇對意大利半島的事務(wù)插手的機會就不多了,正巧的是東羅馬帝國走向覆滅,流浪到歐洲的文藝,才有機會在意大利率先掀起文藝復(fù)興。
當然,這只是腓力四世成績之中的意外之喜,跟他本人的理想沒有任何關(guān)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