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第七十九位,是“安”姓,這個“安”可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姓氏。

為什么說它特殊呢?因為安姓的始祖,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來自西方的王子。

這位王子來自哪里?他為什么不回家繼位,而要留在中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息古國

這位來自西方的王子,來自西亞地區(qū)的“帕提亞帝國”,漢朝人叫它“安息國”。

“安息”這兩字聽起來很不吉利,但其實這個國家與死亡不沾邊。之所以叫“安息”,是因為當年出使西域的使者出了錯,誤以為他們的國家叫“安息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初漢和帝派遣使者向西走,一直走到了地中海邊上,受限于當時的航海技術,漢朝使者未能去到地中海西岸。

不過也有可能是有人故意阻撓漢朝使者,至于是誰阻撓的,他們的動機是什么,之后我們會提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之,當時的漢朝使者來到帕提亞帝國后,其實是來到了帕提亞帝國的一個城。這個城市的名字叫“梅爾夫”,梅爾夫的希臘語就讀作“安息”。

因此,估計是當時的漢朝使者,錯把這座城市的名字,誤以為是這個國家的名字,于是帕提亞帝國便有了“安息國”之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的帕提亞帝國也是四大強國之一,經(jīng)常侵略鄰國,而與他們相隔著一個地中海的羅馬帝國,也在擴張自己的領土。

雙方之間誰也不讓誰,為了爭奪一塊領土,他們大打出手。

但是他們打得越狠,其他國家就越高興,只要他們變?nèi)酰渌麌揖陀袡C會崛起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都不傻,他們并不想因此把家底打光,于是雙方便開始和談。而在此之前,兩國之間已經(jīng)打了很多年的仗。

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爭奪的地方,是一個叫亞美尼亞的國家,雙方都想占領這里,但是誰都無法做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終,這兩個國家將亞美尼亞一分為二,分成了兩部分,開始了對峙。

就在對峙期間,漢朝使者甘英來到了帕提亞帝國,這里是從大漢去往羅馬帝國的必經(jīng)之路。而甘英此行的目的,就是到羅馬帝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是帕提亞帝國正與羅馬帝國對峙,他們怎么會放任甘英去羅馬?萬一羅馬帝國與東方的漢朝聯(lián)合起來,他們帕提亞帝國不就危險了嗎?

甘英返回大漢后,向漢和帝描述了羅馬的景象,但其實他說的這些,都是帕提亞帝國的人告訴他的,他并沒有親自到達羅馬。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這些事,甘英都如實匯報給了漢和帝,他將“安息國國王”的話,又給漢和帝講了一遍,而這些話,又被漢朝史官記在了史書中。

那么帕提亞帝國又是如何阻攔甘英的呢?當時的帕提亞帝國國王解釋道,想要去羅馬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坐船走海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海路極為兇險,一去就是三年,而且去了的人很少有能回來的。

海上還有一種會唱歌的怪物,它的歌聲會使人心生愛慕,還能讓人迷失方向。

說完這一套,甘英心里也有點發(fā)毛,他決定還是不去羅馬了,先回大漢復命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帕提亞帝國國王說的這種怪物,不就是西方傳說中的“海妖塞壬”嗎?

而且當時的帕提亞帝國正在跟羅馬帝國打仗,怎么可能只有一條路能去羅馬?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甘英不可能去不了羅馬帝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這肯定是帕提亞帝國國王的陰謀,他就是為了不想讓甘英過去,所以才說了謊。

不過即使是這樣,甘英也依然是走得最遠的漢朝使臣了。

說了這么多,這跟那位王子有什么關系呢?其實甘英到帕提亞帝國時,那位王子也在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被迫逃離

甘英離開后不久,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就開戰(zhàn)了,也正是在這場戰(zhàn)爭之后,他們簽訂了和約,決定了亞美尼亞的歸屬問題。

雙方的約定是,亞美尼亞國王可以由帕提亞帝國的人來當,但是到底由誰來當,那得是羅馬帝國說了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雙方靠著這份合約,和平共處了五十年,然后就又開戰(zhàn)了。

羅馬帝國給出的理由是,帕提亞帝國破壞和約,私自給亞美尼亞任命國王。

帕提亞帝國國王還以為是羅馬帝國對這一任亞美尼亞國王不滿意,于是就緊急更換了國王。這個臨時上陣的國王,就是安氏的始祖安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的安清還沒有漢名,不過這并不影響他擔任皇位。

為了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安清選擇親自出手,他打算親自前往羅馬帝國,跟羅馬帝國的國王講講理。

可是這一舉動并沒有緩解兩國關系,他的亞美尼亞王冠還被搶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搶走了王冠的羅馬帝國國王很囂張,他直接趕走了安清,并且宣布占領了亞美尼亞。

安清也沒有想到羅馬帝國的國王會這么無恥。被驅(qū)逐的安清想回到亞美尼亞,可是沒有了王冠,那里的人民已經(jīng)不歡迎他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后安清又想回到父親身邊,可是他將亞美尼亞拱手送人,也沒有臉面再回到帕提亞帝國。最終,安清來到了哥哥的城市,并且在這里接觸到了佛教。

正處于迷茫中的安清,馬上就迷上了佛教,他在哥哥的城市看了很多佛經(jī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尋找更多佛經(jīng),他又來到了貴霜帝國。

他在貴霜帝國期間,又聽說了大漢的威名。為了追尋更高深的佛學,安清跟著商隊,來到了中原,來到了繁華的洛陽城。

可是等安清到了這里才發(fā)現(xiàn),大漢根本不是佛學圣地,他來錯地方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的中國根本就沒有佛教,之前有兩個老和尚在中原傳教,但他們也就是翻譯出一本經(jīng)書,其他的經(jīng)書人們想看也看不懂。

得知了這種情況后,安清便有了留下來翻譯經(jīng)書的想法,他以最快的速度學會了漢字,并且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了翻譯經(jīng)書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以說,安清就是將佛教帶入中國的第一人,如果沒有他,佛教根本不可能在中國這么火。

定居洛陽后,帕提亞帝國王子“帕塔馬西里斯”,以“安息國”的“安”為姓氏,改名為安清,字世高,安世高這個名字可能更出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那些從波斯港一路跟隨安清來到洛陽的侍從,也都改姓了安,也都留在了洛陽。

不過他們并不是和尚,他們就像普通人一樣在洛陽生活,結婚生子,傳宗接代,從此,洛陽便有了一群姓安的波斯人,他們也是第一批姓安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北朝時期以及隋唐時期,大量的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改姓安了。

唐朝“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他原本姓“康”的,但是他母親改嫁給了一個叫安延偃的突厥人,于是他也就姓安了。

雖然安氏的傳承很亂,但是安清是第一個姓安的人,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