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風紅樓夢之龍蛇爭玉:連載214】

12.10 湘云

圖:

后面又畫幾縷飛云,一灣逝水。

讖: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

解讀:

湘云的反面人物,是崇禎太子朱慈烺。

看其圖讖:飛云,逝水。水逝,云飛。

這個水,是湘水;這個云,是楚云。明顯指出了“湘云”。

這個水逝、云飛,怎么理解?是死了嗎?

有人說“逝”字都出現(xiàn)了,顯然是“逝世”了,就是死了。

不見得!“逝”字本義,可不是“死”的意思:

“【說文】往也?!驹鲰崱啃幸玻ヒ??!?/p>

比如,《詩經(jīng)·碩鼠》中的“逝將去女”。

再如,《楚辭·九歌》中的“將騰駕兮偕逝”。

“逝”字,都是“去”的意思。

所以,“逝世”也說“去世”,用的是“逝”字的本義,“去”。

后來,才引申為“亡”的意思。比如,《漢書·司馬遷傳》中的“長逝者魂魄”。

那么,湘云圖讖中的“逝”字,是“亡”?還是“去”?

看:水逝、云飛,跟“飛”字對偶,顯然是“去”,不是“亡”。

去了,飛了。與前文解讀湘云的結(jié)局一致:隱了。

還有湘云的詩句“寒塘渡鶴影”,與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成聯(lián)。“冷月葬花魂”顯然是黛玉命運的寫照,“寒塘渡鶴影”也是湘云的命運寫照?!昂炼生Q”,留下的是影,鶴呢?不見了!不能說鶴死了。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

富貴又如何?“強暴”之間,父母早離。

富貴,是在“父母違”之前。

湘云是太子,還有比“皇家”更“富貴”的嗎?

對頑石、寶玉,這個代表皇權(quán)的玉璽,書中也多次用到“富貴”:

頑石聽僧道“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

便求僧道,“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xiāng)里受享幾年”。

那僧說,“然后攜你到那溫柔富貴鄉(xiāng)去安身樂業(yè)”。

還有寶玉出場之詞:“富貴不知樂業(yè)”。

所以,湘云、寶玉的“富貴”,賈史王家的“富貴”,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富貴”,而是玉璽投胎的“皇家富貴”。

“又何為”?因為父母早離。為什么?襁褓:強暴!

甲申之難,李自成軍攻破京城,正是“強暴”。

乾坤突變,帝后橫死,一夜之間,太子成為孤兒。

展眼吊斜暉:轉(zhuǎn)眼之間,夕陽西下。日落,代表“明亡”。

湘江水逝楚云飛:太子隱了。

水云,既喻湘云之飛逝,隱去;也是“云散高唐”的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在云水之間幻化,后面解詞曲時一并說。

湘楚水云,正是《瀟湘水云》,了解古曲的讀者便知,《瀟湘水云》是一首著名的琴曲,宋亡之后,數(shù)百年來廣為流傳。

賈母特意提到過:“《玉簪記》的《琴挑》”。《琴挑》是戲曲名段,妙?!氨購椣蛟旅髦小保瑥椀那偾稙t湘水云》。

《瀟湘水云》:由南宋浙派琴家郭沔,創(chuàng)作于蒙古南侵之時,南宋滅亡前夕?!懊坑裴?,為瀟湘水云所蔽”,作者深感國事飄零,對山河殘缺無限感慨,借水光云影,寄眷念之情。

這與紅樓作者,何其相似?異族南侵,國家將亡,以詞曲寄情。

這與崇禎太子,何其相類?清兵南侵,朱明將亡,以云水寄情。

還有,湘楚水云,瀟湘水云,湘云之“湘”,來自“瀟湘館”和“瀟湘妃子”,正是黛玉崇禎帝。

讖語的關(guān)鍵信息:

富貴,父母早離。

斜暉,水逝云飛。

也就是:落日,湘云隱去。

反面看:明亡,太子隱去。

第六支〖樂中悲〗: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

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

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

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

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何必枉悲傷?

解讀:

襁褓中,父母嘆雙亡:

讖語中已解,遭遇“強暴”,甲申之難,帝后父母,上吊雙亡。

縱居那綺羅叢,誰知嬌養(yǎng)?

宋詞中,“綺羅叢”很多。

比如柳永的《瑞鷓鴣》:“綺羅叢里,獨逞謳吟。一曲陽春定價,何啻值千金。傾聽處,王孫帝子,鶴蓋成陰?!?/p>

比如賀鑄的《畫樓空》:“弦管鬧,綺羅叢。月明中,不堪回首。雙板橋東,罨畫樓空。”

“綺羅叢”表面意思是:繁華處。

反面看,“綺羅叢”誰知?和湘云的菊花詩“一叢淺淡一叢深”,兩次三番在重復(fù)“叢”字。

“叢”字指出湘云是“叢帝”,是“望帝”黛玉的繼承人。

76回凹晶館聯(lián)詩,湘云說“庭煙劍夕棔”。黛玉為什么叫妙?并說“棔字,虧你想得出!”

然后湘云三次重復(fù)提醒讀者,“查一查”這個“棔”字。

棔:就是合歡樹,夜間葉子成對兒相合,所以也叫合昏、合棔、夜合。

這里卻寫了個俗叫法“明開夜合”。

明開:開明帝。

夜合:夜合樹。

作者讓讀者“查一查”:查出神話中,叢帝鱉靈每晚“夜合樹”下會情人。叢帝繼承望帝,號曰“開明”。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

幸而生來寬宏大量,從沒把“兒女私情”放在心上,胸襟灑脫,就像雨后明月照耀宮殿。

玉堂:宮殿。

《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p>

還有杜甫的:“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p>

李商隱的《菊花》詩:“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p>

霽月光風:雨后初晴、明月照耀的風光。用來比喻胸襟開闊。

出處是黃庭堅的《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p>

英豪闊大、寬宏大量,說的是此人性格、心胸。

霽月光風,說的還是胸懷灑落。

注意,為什么要用“宮殿”作比喻?什么人能看到明月照耀宮殿?皇家之人。

說這個皇家之人,胸懷灑落,從未把“兒女私情”放在心上。

相較于湘云,誰把“兒女私情縈心上”?林黛玉。

林黛玉反面是崇禎帝,放在心上的是“兒女私情”嗎?既然讀此書反面,“兒女私情”顯然并非男女之情,寶玉是玉璽,代表皇權(quán)。

所以,這個皇家之人,崇禎太子,不放在心上的,正是“皇權(quán)”。這也解釋了在崇禎帝亡后的幾十年中,崇禎太子一直“隱”而不出,紅樓作者認為太子不是一心要當皇帝。

第一句就是“父母嘆雙亡”,身遭此難,不愿再蹈父皇之覆轍,所以無心皇位,只想平安度日,寧愿隱去。這也容易理解。

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

配了個才貌雙全之人,得了個地久天長,也抵得過幼年坎坷。

仙郎:青年仙人,年青才俊。也是尚書省各部郎中之稱。

比如韓愈的詩句:“應(yīng)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p>

戴叔倫的《織女詞》:“鳳梭停織鵲無音,夢憶仙郎夜夜心?!?/p>

李白的《贈史郎中》:“仙郎久為別,客舍問何如?!?/p>

這幾句告訴讀者:太子配了個才貌雙全之人,得了個地久天長。很明顯,湘云配的這個才貌雙全之人,不是寶玉。對寶玉、玉璽,湘云并不放在心上。而是跟這個才貌仙人,一起地久天長了。

這與前文對湘云這個太子的解讀一致,太子隱了,活到白頭了。

所以曲中說“博得個地久天長”,而且說抵得過父母雙亡的坎坷。

終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水涸,水逝、云飛,是消失了,不見了,太子“隱了”。

“云散高唐”,是用宋玉的《高唐賦》典故,“云夢之臺,望高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笔前严嬖票茸魑咨缴衽暗槌?,暮為行雨”,在云水之間幻化,變化無窮。

巫山神女,在中國神話中,是赤帝之女瑤姬。在《紅樓夢》中,“赤帝”是朱明之帝,所以赤帝之女,對應(yīng)湘云為朱帝之子。

《水經(jīng)注》收錄的叢帝鄨令之事:“荊人鄨令死,其尸隨水上,荊人求之不得。令至汶山下,復(fù)生,起見望帝?!薄巴哿⒁詾橄?。時巫山峽而蜀水不流,帝使令鑿巫峽通水,蜀得陸處。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國禪,號曰開明?!?/p>

這是蜀地最早的地方志《本蜀論》中記載的古蜀國歷史和傳說,《水經(jīng)注》中有收錄。望帝禪位于鄨令,便是叢帝,即開明帝。

因巫山峽窄,蜀水不流,叢帝鑿?fù)ㄎ咨?,才有蜀之陸地?!拔咨健笔俏咨缴衽蛥驳坂埩钪g的線索,通過“云散高唐”,和湘云說的“明開夜合”的“棔”字,把巫山神女、赤帝之子,和叢帝、望帝銜接起來了。讓讀者能看出湘云這個叢帝,望帝的繼承人,崇禎太子。

注意,“荊人鄨令死”,“荊人求之不得”,叢帝是“荊人”。

為什么寫湘云是“湘江水逝楚云飛”?“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湘云跟楚地、湘江有什么關(guān)系?因為,叢帝來自荊楚!

這是塵寰中消長數(shù)應(yīng)當,何必枉悲傷?

又說是運數(shù)應(yīng)當,不必悲傷。

書中多次說到“運數(shù)”,這是明末亡國后當時人們的普遍觀點,認為明朝“運數(shù)已盡”,新朝當興。所以很多人認為滿清是趁火打劫,巧偷了大明江山,得國太易。

父母雙亡,坎坷形狀,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這些都是“運數(shù)”。對任何人來說,親人離世都是錐心之痛,更何況還是遭遇“強暴”,橫死慘亡。還有云散高唐,為當世所不容,不能承繼父業(yè),甚至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平凡生活,只能潛度偷移,逃離家園,隱遁世外……

這是何等之痛!何等之悲!所以,湘云之曲,名“樂中悲”。

未完,連載【明月清風紅樓夢之龍蛇爭玉】

(點擊最上方的頭像或賬號名,進入連載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