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展場全景圖,圖片來源: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第31屆ART TAIPEI 202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貴賓預展今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啟幕,展覽將于明日正式開放并持續(xù)至10月28日。

今年的展會迎來125家畫廊參展,其中臺灣展商73家,包括亞洲藝術中心、藍騎士藝術、索卡藝術、尊彩藝術中心等;另52家展商,既包括一眾備受矚目的年輕畫廊,也涵蓋數(shù)家國際知名的藍籌畫廊,例如貝浩登、白石畫廊、林大藝術中心、共同藝術中心、COSPACE等。

ART TAIPEI 2024 貴賓預覽人潮,圖片來源: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貴賓預覽人潮,圖片來源: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本屆展會聚焦疫后時代的亞太區(qū)域藝術市場。在亞太區(qū)域范圍內,臺灣的收藏文化發(fā)端較早,本土文資源化豐富,藝術產業(yè)長期活躍,僅臺北市就有90多家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作為亞洲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創(chuàng)立至今已逾30年,在推動亞太區(qū)域文化發(fā)展和交流方面持續(xù)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現(xiàn)場,圖片來自藝術市場通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現(xiàn)場,圖片來自藝術市場通訊

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博覽會期間,首屆的TAIPEI ART WEEK臺北藝術周同步開啟,以“In Bloom”作為主題,以“開放”作為核心概念,活動將臺北市分成八個區(qū)域,串聯(lián)畫廊、美術館及各類藝文機構,全面啟動整個城市的藝術動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現(xiàn)場,圖片來自藝術市場通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RT TAIPEI 2024 現(xiàn)場,圖片來自藝術市場通訊

博覽會及藝術周主辦方臺灣畫廊協(xié)會的新任理事長陳菁螢女士表示:“臺灣的藝術能量過去30多年一直低調、安靜,很多事情僅限于圈內人知曉。但隨著世代的交替,我們期許借由TAIPEI ART WEEK,讓臺灣的藝術與文化透過多元的創(chuàng)新和聯(lián)結,讓國際看到臺灣熱絡的藝術市場?!?/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臺北城市景觀,圖片來自TAIPEI ART WEEK臺北藝術周

ART TAIPEI 2024

精選作品

Perrotin 貝浩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恩·查德威克,《Sitting Couple on Base II》,1972

28 × 25 × 51.5 cm,青銅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貝浩登

貝浩登展位精選九位藝術家的 36 件作品, 這些作品 以具象或抽象風景的方式生動地記錄 了 時間的流逝,每件作品都包孕即興創(chuàng)作 或 冒險精神的元素。這些作品開辟了缺席與存在之間的對話,在物質本身和虛空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

展位的重頭戲是林恩·查德威克(Lynn Chadwick, 1914-2003)的7件青銅雕塑系列。查德威克與阿爾貝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亨利·摩爾(Henry Moore)以及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等藝術家共同定義了二十世紀雕塑的發(fā)展軌跡。展覽中的每件雕塑都以成對的形式呈現(xiàn):兩個人物由相互交錯的幾何形狀組成,兼具未來感與原始感。這些棱角分明的雙人組合,常被解讀為男性和女性的化身,他們仿佛陷入對話的僵局,或者無言的互動,傳達出一種溫柔而晦澀的戲劇張力。這是貝浩登自今年4月宣布代理查德威克的遺產以來首次在亞洲展示查德威克的作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漢斯·哈同,《T1981-R34》,1981

73 x 100 cm,布面丙烯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貝浩登

作為二戰(zhàn)期間興起于法國的“無定形藝術”的開創(chuàng)性人物,漢斯·哈同(Hans Hartung)備受國際認可。果斷如書法態(tài)勢般的抽象繪畫彰顯出藝術家的隨性自如,理性主義也影響了哈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與藝術家青年時期對美學和數(shù)學之間的聯(lián)系,特別是對黃金比例的興趣有關。在藝術生涯的早期,哈同一絲不茍地將自己完成的抽象素描復刻到畫布上,以便在更大的畫布上將其再現(xiàn),那時的他不能承受即興創(chuàng)作的風險。1960年,哈同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獲得的國際繪畫大獎標志著他在藝術實踐上的決定性轉變。他開始在畫布上即興創(chuàng)作,并嘗試新的媒介(即快干丙烯和乙烯顏料)以及刮擦和噴涂工藝。追求自然與完美之間的平衡始終是哈同繪畫美學的核心,這一主旨貫徹始終,直至1989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格麗德·桑德斯卓姆,《Dusk》,2024

145 × 145 × 2.5 cm,布面丙烯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貝浩登

除了這兩位20世紀藝術大師以外,貝浩登展位還帶來了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李培(Lee Bae)、西格麗德·桑德斯卓姆(Sigrid Sandstr?m)等藝術家的精選佳作。

Whitestone Gallery 白石畫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鹽澤凱倫,《星辰的故事》,2023

112.1 × 162.0 cm,油彩、丙烯、醇酸樹脂于木板

圖片來自白石畫廊及藝術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崔雅喜,《無題AH-386》,2024

91.0 x 72.7 cm,布面丙烯

圖片來自白石畫廊及藝術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權純益,《隙- 積·研 2-10》,2024

60.6 × 50.5 cm,綜合媒材于畫布

圖片來自白石畫廊及藝術家

白石畫廊同樣于本屆博覽會展位呈現(xiàn)藝術家群展,精選14位亞太區(qū)域藝術家的繪畫、裝置、綜合材料等媒介豐富的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靉嘔(Ay-O)、崔雅喜(Ahhi Choi)、黃品彤、金丸悠兒(Yuji Kanamaru)、小松美羽(Miwa Komatsu)、權純益(Soonik Kwon)、京森康平(Kohei Kyomori)、李采(Chae Lee)、李雅雯、鹽澤凱倫(Karen Shiozawa)、Aruta Soup、three、坪田昌之(Masayuki Tsubota),以及吳霜。

Scai the bathhouse 澡堂畫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庭大介,《M》,2024

180 x 180 cm,亞克力顏料、鋁粉、銀粉、?布、畫板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澡堂畫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森萬里子,《Wave UFO model II》,2017

H35.5 x W93.9 x D38.1 cm,有機玻璃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澡堂畫廊

日本藝術家森萬里子(Mariko Mori)的創(chuàng)作理念從最初對日本社會中女性角色的關注轉變?yōu)楹髞砀鄡仍?、精神和統(tǒng)攝性的主題。她持續(xù)不懈地探尋與研究人類、自然、靈性與科技之間的關聯(lián),使她能夠創(chuàng)作出跨越抽象、大尺幅且完成度高的三維裝置作品。這些作品跨越了包括科學理論和考古學等的各學科。

此次澡堂畫廊呈現(xiàn)的小型裝置由有機玻璃樹脂制成,是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大型裝置《Wave UFO》(1999-2002)的模型。《Wave UFO》是一件互動式作品,將觀眾的腦電波視覺化,仿佛它是人體與宇宙之間的中介,并傳達了藝術家與自然元素融合的興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宮島達男,《飛天-11》,2020

H214 x W226 x D13 cm x 24 件, LED、IC、電線 、木架、LED 型「Time G-FC」開關電源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澡堂畫廊

澡堂畫廊的另一件精選佳作來自藝術家宮島達男,他的創(chuàng)作隨著發(fā)光二極管(LEDs)持續(xù)性地在數(shù)字1至9或9至1之間依序閃爍著。 宮島達男將數(shù)字作為一種普世性的語言來描繪人類生命的永恒亮光。 作品中,有次序的數(shù)字流動代表著由生至死的生命流動,以及我們與其他人之間不可或缺的連接性。 宮島的創(chuàng)作有三個核心藝術觀念: “持續(xù)脫變”、“連接大千”以及“生生不息”。 對宮島達男而言,其作品就是以持續(xù)變化的數(shù)字與抽象的符碼來探討生命自身與空間萬物的連結。

Bluerider ART 藍騎士藝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弗朗索瓦·邦內爾,《Return to Centaurus》,2024 年

200 x 170 cm,布面丙烯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藍騎士藝術

法國抽象藝術家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ois Bonnel)以即興的方式創(chuàng)作,將音樂性融入作品中,廣泛探索和使用數(shù)位媒體、攝影及拼貼等多元的技術和媒介。隨著音樂性的不同風格,直率單純的線條、形狀、色彩,自由而純粹地釋放對藝術的熱情。此次藍騎士畫廊呈現(xiàn)的作品《Return to Centaurus》靈感來自藝術家端詳窗簾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美麗光影,從黎明光線低斜的細長影子到正午時分的強烈而鮮明的輪廓線,影子隨著光線變化而改變,引領視覺在光影和形狀之間不斷探索,如同黑色色塊成就了畫面上的立體與空間深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威利?希伯,《Sculpture》,2023

68 x 80 x 50 cm,鋼、搪瓷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藍騎士藝術

藍騎士畫廊還呈現(xiàn)了威利?希伯(Willi Siber)標志性的抽象裝置藝術。希伯的創(chuàng)作受巴洛克藝術和自然景觀啟發(fā),將華麗的色彩和律動轉化為抽象形式,探索形狀、色彩和質地,挑戰(zhàn)觀者的視覺認知。去年,希伯獲得德國最高文化榮譽獎Oberschw?bischer Kunstpreis。

THEO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Rimm Chae,《Arirang Cantabile》,2019-2023

20 x 20 cm x 160 件,韓國漆(Ottchil)、麻布、韓國紙、木板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THEO

韓國藝術家Rimm Chae以韓國漆和珍珠母為材料創(chuàng)作“雕塑畫”,她通過漆山水畫展示了漆作為純藝術的全新潛力。珠寶設計通常被描述為一種可穿戴的裝飾藝術形式,沒有被穿戴時它們通常會被藏在保險箱里,遠離觀眾的目光和被盜的風險。除了藝術家身份以外,Rimm Chae也是從業(yè)20余年的珠寶設計師,珠寶展示的局限性使她沮喪:“看到我的作品在展覽上精彩而短暫地亮相,然后再次被裝箱并放在黑暗中,我心里很沉重?!盧imm Chae的藝術創(chuàng)作通過內在意象重塑了韓國風景和孕育于風景中的情緒和意義。

THEO展位帶來的這件作品由多塊木板組合而成,以現(xiàn)代風格和她獨特的見解重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學的元素。 她根據(jù)“五方色”的傳統(tǒng)配色方案使用創(chuàng)意線條,在作品中喚起東方情調,并思考色彩的時間性——這一概念構成了韓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神根源。 她混合顏色、剝離顏色、重新詮釋顏色并重新設計顏色,同時展現(xiàn)漆器固有的質感。

M-Contemporary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蔡成珌,《Portrait d’eau (230121)》,2023

162 x 130 cm,布面天然顏料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M-Contemporary

蔡成珌(Sung-pil Chae)的單色畫是全球氣候變化的視覺隱喻,它們展現(xiàn)了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著土地、海洋和天空。藝術家將從土壤中提取的天然色彩,如褐土色、藍色和綠色,倒在大型畫布上,然后使用特別設計的、類似于掃帚的大刷子刷動顏料,或者倒水,他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創(chuàng)造出自然、偶然的效果。對于專攻東方畫的蔡成珌來說,“氣韻生動”(Giun Saengdong)的概念早已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中內化的原則。沉浸在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了藝術家的能量,使畫布充滿生氣。在繪畫過程中,他很少關注具體的細節(jié)和效果。對他來說,重要的是選擇顏料流動的方向,將其余部分交給偶然性。M-Contemporary此次展出的便是藝術家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作的一件典型作品。

Ysobel Art Gallery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西德·納蒂維達,《Echoes of the Drift》,2024

152.4 x 213.36 cm,布面油畫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Ysobel Art Gallery

西德·納蒂維達(Sid Natividad)的藝術實踐深深植根于“無常”這一永恒的概念。藝術家格外關注水的自然特性,認為水的漲落完美地捕捉了我們與無常的聯(lián)系,并且“在水中”,可以充分表現(xiàn)人們活在當下的狀態(tài)、運動和變化。他精心挑選了生活中重要的人和物,并刻畫他們在水面下的寧靜時刻。他利用水流的能量,讓自己最私人的物品在冥想中漂浮。藝術家熟練地捕捉人類與其他自然元素和力量互動時的平靜和莊嚴的感覺——過去和未來在這里消失了。此次來自菲律賓的Ysobel Art Gallery畫廊所呈現(xiàn)的作品,體現(xiàn)出了納蒂維達表現(xiàn)動態(tài)的典型技巧和方法,及其對與水相關的心理和情緒的探索。

Gallery Delaive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角彩子,《無題(ARP08-034)》,2008

130 x 190 cm,布面丙烯

圖片來自藝術家和Gallery Delaive

日本藝術家六角彩子用手指和手掌直接將丙烯顏料涂抹于畫布上,在這種的獨特技巧下形成充滿童趣和動感的畫面。此次Gallery Delaive呈現(xiàn)這件無題作品繪于2008年,這是藝術家與來自荷蘭的畫廊主Nico Delaive建立合作的第三年。這幅作品的主角是藝術家過去十多年來經常描繪的紅裙女孩形象,極具辨識度。在早期的作品中,六角營造出開放的空間效果,為作品增添了輕盈和律動的感覺,如孩童般的涂鴉突出了她繪畫風格的直覺性。

TING TING ART SPACE 丁丁藝術空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里斯·布朗,《壓力過大》,2024

70 x 70 cm,綜合材料

圖片來自藝術家和丁丁藝術空間

來自英國倫敦的藝術家里斯·布朗(Rhys Brown)透過藝術創(chuàng)作,讓自己從懷舊和青春的感覺中收獲快樂。他以浮雕風格、壓扁的毛絨印花和超大的泰迪熊畫為創(chuàng)作特點,藝術家將這樣的創(chuàng)作技巧命名為素拓印(Vegan Gyotak),靈感源自日本莊內藩歷史悠久的魚拓技法,也讓人想起法國戰(zhàn)后先驅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的《人體測量學》(Untitled Anthropometry)。里斯·布朗的創(chuàng)作建立于身體的動態(tài)性與特定區(qū)域的墨水量上,這種方法使每幅拓印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幅以藍色貴賓犬為畫面主角的作品展出于丁丁藝術空間展位。

Yuan Ru Gallery 宛儒畫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連建興,《津津樂稻》,2024

145 x 97 cm,油畫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宛儒畫廊

臺灣藝術家連建興的創(chuàng)作以詭譎的魔幻寫實為特點。過去30多年來,他擅長重新詮釋陳廢景物,筆下釋出對環(huán)境的關懷,提出對生態(tài)保護等社會議題的反省和審視。作品于魔幻寫實風格之外,也聚焦具有臺灣鄉(xiāng)土情懷的自然風景或特殊產業(yè)地景題材的踏查搜集草圖整理。本次宛儒畫廊帶來的作品以稻田系列與茶山系列為主軸,體受這些年來對傳統(tǒng)農作式微,老齡化之后,勞動力缺口,土地被轉用或廢耕的感嘆,以回望的視角,捕捉花東縱谷稻禾滿滿的場景。

Apollo Art Gallery 阿波羅畫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佑如,《夜光瀑布l》, 2023

60 x 80 x 1.4 cm,樹漆、螺鈿、鉑金箔、染色箔、木板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阿波羅畫廊

阿波羅畫廊展位帶來臺灣藝術家 林佑如 的《 夜光瀑布 l 》。作品 以底板生漆打底貼布制成,運用漆藝綜合技法研磨創(chuàng)作,使用鉑金箔、金屬粉、貝殼、藍色透明漆,推光亮面,研磨繪畫出夜晚瀑布 的 風景 —— “ 幻想泡泡,那些膨脹的、虛無的、光怪路離的、浮動的、不重要的、潛藏的、脆弱的、曖昧的、重復的、短暫的 …… 意念,密集布滿在理性的框架之中,透過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來的是種生命力的喧騰,抑或是寄蜉蝣于天地的微醺想像。 ”

√K Contemporary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濱田凈,《3-3-30》,2021

194 x 162 cm,亞克力、畫布

圖片來自藝術家及√K Contemporary

√K Contemporary呈現(xiàn)了日本藝術家濱田凈的抽象繪畫,濱田凈1961年畢業(yè)于多摩美術大學后,受到戰(zhàn)后對現(xiàn)代美術界產生重大影響的齋藤義重啟發(fā),開始追求獨特的抽象表現(xiàn)風格。他的探索持續(xù)了半個多世紀,作品從標志性的繪畫 系列到單色半文化作品,對生產系統(tǒng)的關注始終是他創(chuàng)作的核心。

出品人:董瑞、吳雙

撰文:王欣然

版式設計、審校: 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