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廷挺出女中豪,
佐主興邦不憚勞,
只為立儲差一著,
被孫拘禁禍難逃。
--題記
述律平小字叫“月理朵”,“平”是她的漢名,家族起源于少數(shù)民族的回鶻。述律平的母親耶律撒葛只是耶律阿保機的親姑姑,耶律撒葛只是二婚生的述律平,述律平是家長的長女。按照契丹氏族傳統(tǒng),耶律和述律是通婚的兩個部落,所以14歲的述律平嫁給了20的表哥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成為本部的首領(lǐng)后,他開始征討周邊的部族,“勇決多權(quán)變”的述律平一直跟在他的身邊,不時給丈夫出謀劃策。
有一次,耶律阿保機出兵攻打較遠的黨項,他讓妻子述律平留守大本營,敵對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黃頭、臭泊二室韋想趁虛而入,結(jié)果被述律平率兵打敗他們,述律平從此名震北方各族。
在耶律阿保機將選舉可汗的制度改為世襲制度,同時消滅契丹部落中敵對勢力的過程中,述律平一直給丈夫出謀劃策。就這樣,耶律阿保機順利統(tǒng)一契丹八部,成為遼朝開國皇帝,述律平也名正言順成為了皇后。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后,作為皇后的述律平暫時接手了遼國的朝政大權(quán)。述律平緊接著開始清楚朝中可能會妨礙自己易儲大計的異己,她借口“為我達語于先帝”讓很多大臣貴族殉葬,其中很多是曾經(jīng)跟隨遼太祖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人數(shù)達到恐怖的數(shù)百人。
其中有一個漢臣趙思溫即將被殺時,他向述律平發(fā)問:“先帝親近之人莫過于太后您,您去殉葬,我就殉葬!”述律平說:“我不是不想,可是我這些兒子還很弱小,我還要當家作主!”
于是述律平這個狠女人就揮刀砍下將自己的右手腕,并讓人將這只手送去代自己“從殉”,從此后所有的貴族、大臣都對述律平畏如虎蝎,契丹朝野都稱她為“斷腕太后”。
原本皇太子耶律倍是遼國皇帝的第一繼承人,然而述律平偏心于耶律德光,想要立他為帝。
于是,頗有心機的述律平讓兩個兒子一起乘馬在宮帳前,對眾大臣說:“這兩個兒子誰當皇帝我都可以,你們選擇誰就給他執(zhí)轡”眾大臣都是人精,他們秒懂述律平的心思,于是爭相為耶律德光執(zhí)轡,表示愿意擁立他。耶律倍無奈之下,選擇放棄了皇位。
耶律德光繼位后,述律平就和這個皇帝兒子一起百般防范耶律倍,同時想方設(shè)法削弱耶律倍,最后耶律倍被逼無奈,投靠敵國后唐。
述律平的眼光還是不錯。遼太宗對母親算是比較聽話的,史書寫他對述律太后是“國事皆決焉”,政績也算是不錯。

公元947年,遼太宗滅亡后晉,不聽述律太后曾經(jīng)的警告,想在中原長久稱帝,然而施行錯誤的政策,引發(fā)漢人的強烈反抗,最終不得不以撤軍,在北返途中身染急病,不治而亡,遼國的帝位再一次空缺出來。
先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時,述律平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殺幾百名潛在的敵對酋長大臣為遼太祖殉葬。這次,遼太宗耶律德光去世后,這些高官貴族們個個都心懷恐懼,擔心皇太后再次舉起屠刀收割自己的腦袋。
不甘坐以待斃的遼國高官貴族們出于自保的目的,再加上同情曾經(jīng)的太子耶律倍的悲劇遭遇,于是他們就擁立耶律倍的兒子永康王耶律阮當了皇帝,也就是后來的遼世宗。
述律平聽到孫子稱帝的消息后,火冒三丈,她本來是想要立他的寶貝兒子耶律李胡當皇帝的。于是述律平就派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耶律李胡出兵討伐耶律阮,然而她這個兒子沒啥本事,也不得人心,最后大敗而歸。
述律平怒火更盛,親自整頓兵馬,準備和孫子耶律阮決戰(zhàn),雙方相持于潢河之橫渡。在這個遼國即將陷入分裂的節(jié)骨眼上,出身貴族的耶律屋質(zhì)挺身而出,勸述律平與遼世宗講和,最終述律平還是選擇了妥協(xié),選擇承認了耶律阮的皇位,這就是遼代歷史上有名的“橫渡之約”。

然而,女強人述律平不甘心失敗,于是她就想要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策動一起政變,一直想要把耶律李胡推上皇位。然而述律平策劃的政變很快就被人告發(fā)了。
遼世宗耶律阮決定先下手為強,將祖母述律平和叔父耶律李胡同時捉住,并將他們強行遷居到祖州圜土幽禁起來了。
就這樣,曾經(jīng)在遼國朝政達呼風(fēng)喚雨的述律平,最終卻輸給自己的親孫子,她不僅丟掉權(quán)力,還成了階下囚。
遼穆宗應(yīng)歷三年,被長期幽禁的述律平去世了,終年75歲,最終她與丈夫耶律阿保機合葬于祖陵。
隨著述律平的離世,一代女強人的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元朝脫脫等人編寫的《遼史》這樣高度評價她:后簡重果斷,有雄略。
參考文獻:遼史
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