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經常用舉案齊眉來形容夫妻關系和諧。更把它和相敬如賓列為近義詞。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確實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后世把它和相敬如賓共同使用,確實是一種誤解或者故意為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舉案齊眉典故出自《后漢書·逸民傳·梁鴻篇》。

原文如下:

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翻譯過來意思就是:

梁鴻夫妻倆)于是來到了吳地,依附于大戶人家皋伯通,住在主人家堂屋下院子里的廂房之內。梁鴻受雇于主人家,為人舂米。梁鴻每天干完活回到家中,梁鴻的妻子(孟光)都早已為他準備好了飯菜。在遞上飯菜的時候,(妻子孟光)不敢在梁鴻面前仰視,總是把擺好飯菜的小幾案舉得和眉毛一樣高,恭恭敬敬地遞上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就是舉案齊眉,在這里我只看到了妻子孟光對丈夫梁鴻的無比尊崇,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相互恩愛。這里面充滿了一種不平等的和諧。也就是儒家一直倡導的三從四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再來看一看相敬如賓。相敬如賓用來形容夫妻關系和諧,夫妻之間客客氣氣,互相像對待賓客一樣有禮貌。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原文如下:

初,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賓。

翻譯過來就是:

當初,臼季出使經過冀國,看到冀缺正在田里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去。他們之間互相恭敬,就像對待賓客一樣對待對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也是一種和諧,但它是一種平等的和諧,是互相尊重。

當然在“舉案齊眉”中孟光對梁鴻的尊崇是發(fā)自內心的。崇拜他的文采,敬重他的賢德。當初他們結婚時就是因為這些。梁鴻雖賢德有才,但很貧窮,而且不想當官,一心隱士。妻子孟光(梁鴻給起的名,字德曜)雖然長得丑,史書記載其又胖又黑還丑,能力舉石臼,三十歲也沒嫁,就是想嫁梁鴻這樣賢德的人。后來也甘心和他過苦日子。她對梁鴻的尊崇不是因為他有權有勢,而是因為他有才有德。但即使這樣,孟光對梁鴻的舉案齊眉的行為也是一種單向的尊重,而不是平等的尊重。

我無意指責孟光和梁鴻的關系,在儒家思想為正統的中國古代,本來就是男尊女卑,像孟光這樣發(fā)自內心地對丈夫尊崇,從而形成一種不平等的和諧,確實是當時夫妻關系的理想狀態(tài)了。

但是這種不平等的和諧雖然一直存在,實際上卻絲毫沒有道理,即使是丈夫在外工作,養(yǎng)家糊口,妻子在家操持家務,也不應該不平等,這只不過是分工不同,干嘛要弄出來男尊女卑呢?

這種關系如果放在現在就更不合適的?,F代社會倡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自由和平等。夫妻之間更應該平等。像孟光那樣舉案齊眉恭敬丈夫,丈夫倒是美了,可是妻子呢?其實是人格的一種主動降低。

當然這種不平等的和諧夫妻關系在中國早已經被“妻管嚴”所取代,只是一些偏遠的農村還有一些殘留,鬧得日本、韓國的婦女非常羨慕中國的妻子,這是因為在韓國和日本儒家不平等的思想被高度地繼承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的媳婦在家操持家務,丈夫歸來的時候,都會小步快跑著去迎接,一邊恭順地給丈夫行禮,一邊不住地說:“您辛苦了”,還要趕緊幫丈夫脫下外套,進而獻上茶飲等等,恭敬之極,無以復加。雖然日本婦女這樣做基本上都是心甘情愿的(整個社會如此,時間長了就都習慣了,只好心甘情愿),但是這卻是一種極度的不平等,日本婦女的地位也非常之低。這其實是社會不進步的一種表現。

所以說現代社會應該倡導的是相敬如賓,夫妻之間互相恩愛,平等對待。而不是舉案齊眉,即使是丈夫舉案齊眉侍候妻子也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