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后蔣介石并不甘心失敗,他一直妄想反攻大陸,為此甚至使用秘密電臺不停向大陸廣播。在此期間,大陸也有一些不堅定的人聽到廣播后叛逃到臺灣,比如今天要介紹的蔣文浩,就是叛逃到臺灣的一名飛行員。那么,蔣文浩身上有什么故事呢?他又是如何叛逃到臺灣的呢?

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

蔣文浩出生于1965年,四川人,家中有一位外婆以及小妹。蔣文浩自幼身體條件出色,因此空軍到他的學校招飛行員時,蔣文浩被順利錄取,進入空軍十三航校學習。經(jīng)過培訓,畢業(yè)后他進入空軍航空兵第49師145團2大隊,成為一名正式飛行員。

當時飛行員的待遇還是不錯的,只不過訓練有點苦,但也完全在飛行員承受范圍內(nèi)。蔣文浩家中只有他一個男孩,從小嬌生慣養(yǎng),受不了訓練的苦,而且他又在訓練過程中接觸到臺灣方面的廣播,開始羨慕臺灣的經(jīng)濟,蔣文浩心中逐漸誕生了叛逃到臺灣的想法。

有這個想法后,蔣文浩并沒有立即實施叛逃,他這個想法醞釀了一兩年。我們推測原因,認為蔣文浩之所以沒有立即實施叛逃,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他不想放棄飛行員的待遇,那個年代,飛行員畢竟是一份體面的工作,不管是社會地位還是工資待遇,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第二,當時大陸針對飛行員叛逃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給飛機安裝防叛逃系統(tǒng)。安裝這個系統(tǒng)后,飛機如果持續(xù)偏離航線,就會自動關(guān)閉供油系統(tǒng),以阻止飛行員繼續(xù)飛行,因為無法準確把握這個系統(tǒng),所以蔣文浩不敢實施叛逃。

真正讓蔣文浩下定決心叛逃是在1989年9月6日,這一天,他駕駛著殲六型戰(zhàn)斗機,按照計劃他是要訓練的,并且執(zhí)行的是高級特技訓練。這種訓練需要極速俯沖,并且有超低空飛行。眾所周知,超低空飛行能躲避雷達監(jiān)測,此時的蔣文浩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起飛后,蔣文浩先是按照正常的訓練科目在空中做出各種特技動作,比如急速轉(zhuǎn)彎等。不久后,在一次超低空飛行訓練中,蔣文浩駕駛戰(zhàn)斗機朝金門方向飛去,因為是超低空飛行,所以未被雷達發(fā)現(xiàn)。

金門島上有國民黨部隊,他們看到蔣文浩的飛機后第一時間向他開火,蔣文浩立即按照約定的暗號搖擺機翼,此時金門的國民黨部隊已經(jīng)知道他是叛逃的飛行員,蔣文浩也在監(jiān)視下把飛機停放到金門的尚義機場。

叛逃后的蔣文浩受到臺灣“參謀總長”郝柏村的接見,郝柏村還向他發(fā)放了兩千兩黃金作為“獎勵”。蔣文浩雖然叛逃到臺灣,但是臺灣方面并沒有重用他,他的軍銜也依然是中尉,而且臺灣方面發(fā)放給他的兩千兩黃金也幾乎沒有改變他的生活。

為什么這么說呢?自然是有原因的。當時臺灣的經(jīng)濟在亞洲范圍內(nèi)發(fā)展很好,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因此臺北的房價很貴,而蔣文浩獲得的2000兩黃金,折合臺幣僅2240萬元。按照臺灣的房價,不用說買別墅,連臺北的住宅都買不起。可以說,蔣文浩是因為羨慕臺灣的優(yōu)越生活逃到的臺灣,但到臺灣后,卻連起碼的住房都買不起,對他來說更像是一種諷刺。

加入臺灣空軍后,蔣文浩也受到嚴密監(jiān)視,這種工作自然壓力很大,沒過幾年,蔣文浩選擇了退役。退役后的蔣文浩生活也不太好,據(jù)說投資股市失敗,碰到亞洲金融危機,賠了很多錢,只能靠當潛水教練掙錢養(yǎng)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