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是一本晚上會發(fā)亮的繪本,不到30分鐘就能讀完。作者米歇爾·勒米厄(Michèle Lemieux),是加拿大作家、插畫家,她在大學教插畫,出版過很多作品,專注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

這本《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獲得過很多獎項,被翻譯成了13種語言,暢銷全球。

書中講述了一個刮著風的夜晚,烏黑的天空中電閃雷鳴,一個獨自待在自己房間里的小女孩,對頭腦中閃現(xiàn)的那些沒來由的千奇百怪的問題進行提問。

無限的盡頭在哪里?

其他星球上也有生命嗎?

我們從哪里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另一個我?

地球上第一個人類的樣子,到底是誰想出來的?

人生的路途上,我能夠一直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整個人生是否從一開始就已經(jīng)決定好了呢?

會不會我的整個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夢?夢境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

有那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我怎么睡得著呢?!

小女孩的提問,看似天馬行空,漫無邊際,但卻是對生命、命運、夢想、自我等終極問題的關(guān)注。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當然也非常能引發(fā)人們深度思考的哲學小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哲學,原來可以這樣親近

提及哲學,人們往往聯(lián)想到厚重的書籍、復(fù)雜的理論和深奧的探討,與日常生活聯(lián)結(jié)并不緊密。

然而,《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哲學從高高的殿堂拉到了我們的身邊。

在本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哲學也可以作為吉光片羽的零散小句子出現(xiàn),也可以伴隨著并不復(fù)雜的黑白線條插畫出現(xiàn),既保留了哲學的深刻性,又賦予了它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或許這才是哲學走到人們身邊的真實形象。

正如柏拉圖所言:“哲學起源于驚訝?!?/p>

而《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正是這樣一本能夠引起我們驚訝和好奇心的書。

它讓我們意識到,哲學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在繁忙的日常中,我們或許已經(jīng)忘記了抬頭仰望星空,但這本書卻提醒我們,那些關(guān)于人生的問題,始終在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鳌?/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人生的終極追問,何時能找到答案?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將到哪里去?

我的一生是否從初始就被設(shè)定好了?我來世間一遭,是否有意義?

那些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那些你無論怎么輾轉(zhuǎn)反側(cè)都睡不著的夜晚,會否也漫無邊際地想到存在、無限、生命、死亡、自我和愛?

那些在童年沒能得到答案的問題,那些在疲憊人世時刻困擾我們的問題,你是不是還在苦苦追尋一個合理的解答?

在《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中,小女孩在夜晚的寂靜中,也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她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深刻,觸及了人生的本質(zhì)。

小時候,我們或許會因為一個玩具的丟失而哭泣,會因為一次不公平的對待而委屈。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fù)雜,開始質(zhì)疑友情、懷疑愛情、抨擊權(quán)力、憎惡金錢、痛恨戰(zhàn)爭。

這些經(jīng)歷,讓我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開始追問那些終極問題。

然而,正如書中所展示的,這些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哲學家們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和答案,但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童年的純真與成人的現(xiàn)實,能否和諧共存?

在《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中,小女孩的提問讓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

那時,我們總是充滿好奇和想象,喜歡刨根問底,追問那些看似無關(guān)緊要卻又充滿意義的問題。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現(xiàn)實的壓力,我們逐漸失去了這份純真和好奇。

成人總是更多地關(guān)注眼前的生活和瑣碎的事務(wù),項目進度有沒有按照預(yù)期推進,婆媳矛盾如何化解,小孩子的作業(yè)該由誰輔導(dǎo),節(jié)假日活動怎么安排等。

這種變化,或許是我們成長的必然結(jié)果。

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也失去了些什么呢?

那些關(guān)于人生的終極問題,是否還在我們的心中占據(jù)一席之地?

書中小女孩的提問,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純真和好奇。也在提醒成年人,有時候需要慢下來,聆聽內(nèi)心,察覺自己的動機、欲望、思想,偏好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面對死亡,我們能否坦然以對?

在《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中,小女孩還提出了關(guān)于死亡的問題。這些問題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未知的恐懼。

小女孩問:

“當死亡來臨的時候,自己是否會有意識呢?

死亡會不會痛?人死后會去哪里?

是歸于不可測知的無限嗎?

在成千上萬的死者中間,我們能認出自己的朋友和親人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讓我想起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瓊瑤阿姨的“交代”。

她在《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無論生什么重病,絕不允許子女“插鼻胃管”。

她還說:“人活到這個年紀,已經(jīng)是賺到了。所以從此以后,我會笑看死亡。我的叮囑如下:

一、不論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動大手術(shù),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二、在我能做主時,讓我善終,千萬不要搶救我。

三、不成‘植物人’;

四、沒有‘痛苦’地死去最好!

五、請用‘安樂死’替代‘安樂死’。

六、請將我的‘死訊’當成‘喜訊’通知親友。

我既然被‘生’了出來,如今再被‘死’回去,也沒什么不可以!”

她甚至要求丈夫平鑫濤也跟她一樣,簽署好這份“不急救同意書”。

瓊瑤說過:“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但在現(xiàn)實中,能像她這樣冷靜看待死亡的人,并不多。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避諱談死的。孔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于是,我們就把這句話當成了尚方寶劍,只談生,不談死。

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避而不談,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有時候,勇敢地面對死亡,反而會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這本書里,小女孩雖然害怕死亡,但也在努力尋找著關(guān)于死亡的答案。

充滿著童稚的可愛的她說:

“當死神來找我的時候,我會藏得好好的,讓他怎么找都找不到!”

希望我們都能懷揣著小女孩般的勇氣,無畏地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zhàn),乃至直面那最終的歸宿——死亡。

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以更加熾熱的心去愛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電影中的哲學思考,與書本的共鳴

在電影中,我們也常常能看到對人生、命運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比如電影《星際穿越》中,主人公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未知,面對時間和空間的扭曲,他開始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這種思考,與《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中小女孩的提問不謀而合。

又比如電影《楚門的世界》中,主人公楚門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里,他的生活被無數(shù)人觀看和操控。

當他意識到這一點后,他開始尋找自由和真實。這種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也與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純真和好奇相呼應(yīng)。

如同莊周夢蝶,蝶夢莊周,自始至終,哲學都是一種主客觀摻雜的事物——我來人間一趟,需要生出屬于自己的感悟,而不是拾他人牙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結(jié)語:在追尋中前行

《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不僅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繪本,更是一本關(guān)于生命、命運、夢想、自我和死亡的哲學小書。

在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我們或許也會像小女孩一樣,漫無邊際地思考著那些關(guān)于人生的問題。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正是這些問題,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未來。

正如尼采所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p>

讓我們注視閃耀的群星,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和好奇,勇敢地追尋屬于自己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