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領(lǐng)導(dǎo)背鍋的人常見,但給同事背鍋的人卻少見。官場上、職場上,甩鍋的人比比皆是,但搶著背鍋的人其實少有。

大唐名臣、大書法家褚遂良算是個例外。

褚遂良從不甩鍋,還搶著背鍋。

但凡褚遂良會一點(diǎn)甩鍋,或者,哪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甩鍋,也不背鍋,正常打卡上班領(lǐng)工資,他的前途都會是無限光明。

唐太宗李世民臨去時,安排了兩位顧命大臣。一個是長孫無忌,另一個是褚遂良。

高宗李治即位之后,當(dāng)然很重視父皇遺命,很重用這兩個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孫無忌為太尉掌軍權(quán),又讓其兼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長孫無忌不干這苦差事。因為確實太累了。高宗則讓他只管軍事即可,位同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雖也是宰相,但在政務(wù)上的擔(dān)子卻輕了很多,甚至于可以不管政務(wù)。

當(dāng)然,李勣[jì]——即徐世勣,字懋功,賜姓李,避李世民諱,去掉“世”字——也是必須要重用的,此人威望極重,兵威甚勝,幾乎戰(zhàn)無不勝。

李世民在臨死之前卻突然把他解除軍權(quán),貶出京城。

李世民老謀深算,他的理由是,太子李治性格較弱,未必管得住,因為李世勣才智超人,但李治對他可沒什么恩惠,人家未必讓你駕馭。所以,先把他罷黜,看他的反應(yīng)。

如果李世勣接旨后毫不墨跡,照辦不誤,那么等我死后,你可以用他為仆射(唐初尚書令有名無位,實際上管尚書省的是仆射,太宗時左仆射等同于宰相之首)。

兒啊,記住,這重要的位置,你一定要親自任命他,讓他感恩懷德。

如果他李世勣接旨后徘徊顧望,我會立即殺了他。

李世民老謀深算,玩弄人心,人家李世勣也不含糊,同樣老奸巨猾。

李世民下旨把他從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的位置上趕到甘肅甘南(疊州)去當(dāng)都督,李世勣受詔,家都不回,也不告訴妻兒老小,一個人直奔甘南上任去了。

李治上位后,立即提拔李世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接著提為左仆射。

開府儀同三司,就是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自置幕府與幕僚部屬——相當(dāng)于自己可以搞一個政府機(jī)構(gòu),有辦公大樓,門口寫上大唐某某某機(jī)構(gòu)。待遇同三公。

這主要是對功臣的賞賜,品級很高,隋唐為從一品。但未必能參與政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才是宰相班子,可以參知政事。

畢竟是沒給李世勣兵權(quán)。

李世勣當(dāng)然也不干,因為自己不擅長,就不當(dāng)仆射。李治拗不過,最終就讓李世勣李世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宰相議政的必備頭銜,有這幾個字,就算是宰相班子里的。

也就是說,長孫無忌與李勣其實并不管具體政務(wù)。

管具體政務(wù)的侍中、中書令歷經(jīng)幾人,終于在李治上位后的第三年——永徽三年——把褚遂良調(diào)進(jìn)了京城,先做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褚遂良跟李勣的待遇差不多,也是李世民死前故意貶到陜西大荔縣(同州)當(dāng)刺史,讓李治上位后再提拔的。

很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彌留之際,把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二人說:“卿等忠烈,簡在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托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須盡誠輔佐,永保宗社。”

也對太子李治諄諄告誡,說:“無忌、遂良在,國家之事,汝無憂矣。”

但長孫無忌是外戚,國舅級別的,他就不需要享受被貶再提拔的待遇了,褚遂良卻必須出去。

第二年,永徽四年,提拔褚遂良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樣,當(dāng)時實際執(zhí)掌政務(wù)權(quán)力的就是褚遂良了。

然后,就出問題了。

褚遂良這宰相沒當(dāng)兩年,武昭儀(武則天)大放光芒,她謀取皇后之位。

李治也不知道為什么昏了頭,非得把武昭儀推上皇后的位置。

說實話,這不是很合適,別說武昭儀原本是太宗皇帝床上的人,傳出去實在不好聽。那也罷了,

換皇后,基本上是要?dú)⑷说模趸屎笠患?,下場很慘,同時陪上蕭淑妃。

總之,名不正言不順事不對。

但李治就是堅持。

可笑的是,他還鼓勵臣子們要大膽進(jìn)言,說,啊哈,父皇在位時,我見大家開會都很積極,臣子們據(jù)理力爭,或唾沫星子亂飛,仗下面陳,或毫無顧忌,駁上封事(反對皇上的決定)。怎么現(xiàn)在開會都不說話呀,大家大膽說,朕也想當(dāng)先皇那樣的愛納諫的皇帝。

其實他啥話都聽不進(jìn)去。

關(guān)于武昭儀上位皇后這件事。

李治最顧忌的是大家都不同意,尤其長孫無忌。于是,他帶著武昭儀親自登長孫無忌的門,又是封官,又是許愿,又是賞東西,話里話外讓長孫無忌同意。

結(jié)果,長孫無忌裝糊涂,但凡話頭到這里,他就說,啊,天氣不錯呀,哈,歌舞真美呀。

李治和武昭儀弄了個灰頭土臉回去了。

武昭儀的母親又去走后門,又托人(比如許敬宗)說情,被長孫無忌當(dāng)面一通侮辱。

但李治毫不在乎,武昭儀絕不止步。

他們在宮里行動,宣傳造勢,拉攏人心。

臣子們也不閑著,在宮外串聯(lián)對抗。

首都長安市長裴行儉就不同意,他認(rèn)為一旦強(qiáng)行換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那么國家之禍從此開始。

所以,他私下去找長孫無忌、褚遂良商議怎么阻止這件事。

結(jié)果,被告密了。

李治尋了個理由,把裴行儉貶出長安,去新疆吐魯番(西州)做個小官去吧。

同時,把已經(jīng)被武昭儀收服的許敬宗提拔為禮部尚書。

褚遂良知道事情搞大了。

因為皇上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天退朝后,李治就說,請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四位入內(nèi)殿。

四位宰相面面相覷,大家心里都明白,皇上這是要給他們施壓了,準(zhǔn)備談心宰相,讓宰相班子同意立武昭儀為后。

皇上的性子大家也都摸清了,看著軟弱,實際上很固執(zhí),他可不像他爹李世民那樣,別人說的話再難聽也能,哪怕是當(dāng)面懟,也能聽得進(jìn)去,至少不會給進(jìn)言的人穿小鞋、殺了頭。

即便皇上嘴上說得好聽,你們要大膽說話呀。

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

褚遂良站了出來,主動背鍋。

他說,今日之召見,十有八九是為了中宮皇后之事,皇上心意已決,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對著干必死無疑。太尉(長孫無忌)是國舅老臣,司空(李勣)是開國功臣,我們不能讓皇上背上殺元舅、殺功臣的罪名。

我褚遂良起于草茅,無汗馬功勞,官做到了這個位置,而且受先皇重托,如不以死諫諍,將來有什么臉面去見先帝!

意思是,你們都別沖,萬一皇上氣頭上把你們殺了,就把皇上陷于不仁不義地步了,我這狗頭不值錢,我來沖,我來背鍋。

李勣是老滑頭呀,當(dāng)場就喊肚子疼,呀,打了一輩子仗了,落了一身病,我得回去了。

他不進(jìn)去。

長孫無忌呢,點(diǎn)點(diǎn)頭,做好準(zhǔn)備,進(jìn)去后不說話。

反正有人背鍋。

果然,李治見了這三人,就說要立武昭儀為后。

褚遂良是不把命當(dāng)回事兒了。要知道,這時候武昭儀在簾子后面聽著呢,她可比李治心狠手辣多了。

但褚遂良絲毫不懼,直接開懟。

他說:“為什么要換皇后,王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之際,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朕的好兒子好兒媳,就托付給你了。這話陛下親耳聽見的,言猶在耳,轉(zhuǎn)頭就忘了?

“再說了,沒聽說皇后有什么過錯,一國之母,輕易廢黜,這不合適吧。反正臣不敢曲從陛下,也不敢違抗先帝遺命。要?dú)⒁獎庪S意,反正不同意。”

長孫無忌袖中暗豎大拇指,于志寧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治臉上變色,肚中暗罵:“哼,你就會拿我那死爹嚇唬我?!?/strong>

但褚遂良既然抬出了“先帝遺言”,這是一把利劍,雖然歷來皇帝都不喜歡,但管用呀,諸葛亮訓(xùn)劉禪,張口閉口就是先帝,無往不利。李治也只能作罷。

晚上,也不知道跟武昭儀又如何商量了。

第二日,又把這幾人叫進(jìn)去,又說。

褚遂良說,好吧,就算陛下要換皇后,那你選個好姑娘嘛!天下沒有女人了?名門閨秀,所在多有,何必要選武昭儀?

武昭儀算個什么東西?她曾經(jīng)侍奉過先帝,天下人都知道,你能讓天下人閉上嘴,不說閑話?先帝駕馭完了你再睡,這不是笑話嗎。萬代之后,人們怎么評論陛下呢?

請陛下三思。臣今日出言忤逆,罪當(dāng)死,請賜死。

話說完,把笏板往臺階上一扔,撩衣叩頭,流血不止,說:“還陛下的笏,乞求讓我回去種地吧?!?/p>

李治大怒,來人吶,拉出去,拉出去。

武昭儀不干了,放聲高喊:“還不殺了這牲口!”(何不撲殺此獠!)

因為褚遂良的話實在侮辱性太大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孫無忌說話了,畢竟得救老伙計一命呀,他說:“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左仆射于志寧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

褚遂良把自己甩了出去,開了個好頭,之后的韓瑗、來濟(jì)反復(fù)上言,說得話也跟褚遂良差不多,總之,不正確的換皇后的方式,會讓皇統(tǒng)亡絕,社稷傾淪,殷紂王、漢成帝就是前車之鑒。請陛下把臣煮了剁了吧,臣不同意。

至于長孫無忌、于志寧,雖然不同意,但基本不說話。

最滑頭的是李勣,褚遂良是替宰相班子背鍋的,保長孫無忌、保李勣、保于志寧。

其實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哪怕像長孫無忌那樣,不同意的意思就寫在臉上,但我就是不出言反對。那李治也毫無辦法。

可惜,當(dāng)李治單獨(dú)召見李勣時,李勣一下子就把褚遂良的付出給淹了。他徹底出賣了為他扛鍋擋災(zāi)的褚遂良。

皇上說,朕想立武昭儀為后,奈何顧命大臣褚遂良固執(zhí)以為不可,難道我真的錯了嗎?

這時候,但凡李勣也反對,李治應(yīng)該會重新考慮。

但李勣說,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其實這是屁話,皇帝哪里來的家事?他李治的皇帝位子,都是那些“外人”給他爭來的,輪到他這里,臣子們就是外人了?

如果換皇后像暴發(fā)戶換媳婦那么簡單,就沒那么多人爭皇后的位置了?;屎笳坪髮m,唐時皇后甚至參與政事,怎么能是私事?這跟是否貶低女性毫無關(guān)系,帝制性質(zhì)使然。

哦,為你爭天下,為你治天下的時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你享福、想怎么來就怎么來的時候匹夫就是牛馬?要為你保江山的時候,大臣就是臣民、臣子,既然講什么君父、臣子,那父子不就是一家人嗎?

何來外人之說?

李勣很可恥。

于是,李治用最不要臉的許敬宗去宣布,要換皇后。

許敬宗當(dāng)著滿朝文武大臣,竟然恬不知恥地宣傳說:“農(nóng)民多收十斛麥子,都想著要換媳婦;何況天子想換皇后呢?關(guān)你們什么事情呢,都在這里妄生異議?!?/strong>

武昭儀認(rèn)為這個理由很站得住,命人大肆宣傳造勢。

這是文戲。

武戲就是拆除擋路之人,先把褚遂良貶到湖南長沙(潭州)去做都督。此后一貶再貶,總之離長安越來越遠(yuǎn),先是去桂林,后來又被誣陷謀劃造反,直接貶到了越南。最終,褚遂良死在了越南。

即便他死后,武則天也沒放過他,把他的子孫后代全流放越南了。一直到唐玄宗上位,才給他恢復(fù)名譽(yù)。

比較有意思的是武則天,她的手段很有章法。

她只除“首惡”,把褚遂良往山窮水盡的地步干。但卻把同樣反對的韓瑗、來濟(jì)加以提拔,以拉攏人心。她把能為自己說話的人,都聚在一起,進(jìn)行造勢。

好像天下壞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褚遂良。

然后,利用以上的資本,把王皇后、蕭淑妃連帶家人,殺得血流成河。

韓瑗、來濟(jì)后仍為褚遂良伸冤,即便高宗皇帝自己都不認(rèn)為褚遂良有罪,只說:“其悖戾好犯上。”

武則天掌權(quán)之后,就把韓瑗、來濟(jì)加上褚遂良一起收拾了。

一個人背鍋,背到死。而且還是主動扛鍋,這種風(fēng)格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