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人才輩出,不僅名將層出不窮,更是有文臣謀士無數(shù)。
這其中有一個人最特別,那就是賈詡。他是唯一一個被后人冠以“毒士”外號的人。因為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筆。以至于到了后世,他的名氣不比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小。

然而,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賈詡在臨終之際告誡子孫:朝堂上的事情少摻和,更不要站隊。
正是這一告誡,使得其子孫在26年后躲過一場劫難。
亂世奇才
賈詡出身貧寒,早年顛沛流離,就為了找份差事養(yǎng)家糊口。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都聲名不顯。
在當時,只有一個叫閻忠的名士看好他。閻忠曾說:“賈詡此人不簡單,他的才能不輸給陳平、張良。”

事實證明,閻忠很有眼光。自從投奔董卓后,賈詡的才能開始顯露出來。他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定對當時的局面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董卓掌控東漢朝堂后,招賢納士,來壯大自己的勢力。賈詡當時還在為生計發(fā)愁,于是便毛遂自薦。至于原因嘛,董卓實在是給得太多了。
當時的賈詡就是這么實在,畢竟他還在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掙扎著。
在董卓那里的好日子沒過多久,董卓就被呂布給干掉了,董卓的部將一哄而散。賈詡一看,我這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呢。于是他忽悠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成功說服他們率軍打回洛陽。

李傕、郭汜順利掌控朝廷,賈詡也因此得到重用。不過賈詡很快便發(fā)現(xiàn)李傕、郭汜不靠譜,因此不想摻和朝堂上的是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再也沒有獻過一計。
后來李傕、郭汜互相攻伐,朝堂也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的。賈詡一看,這日子沒法過了,于是他選擇離開,投奔了同鄉(xiāng)段煨。
只可惜段煨這人疑心病很重,他表面上敬重賈詡,背地里卻擔心賈詡奪了自己的兵權,因此處處提防。
賈詡何許人也?雖然段煨極力掩飾,賈詡一眼就看穿其內心的真實想法。于是他離開段煨,轉而投奔屯軍南陽的張繡。

在張繡奪取宛城后,賈詡總算能過上幾天安穩(wěn)日子了。畢竟張繡與劉表結盟,劉表實力強勁,一般人哪里敢打劉表盟友的主意?
可惜僅僅過了一年,賈詡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因為曹操來了。在賈詡的勸說下,張繡選擇了不戰(zhàn)而降。
可惜誰也沒想到,曹操一得意,老毛病犯了,竟然惦記起張繡的嬸嬸。正所謂“叔可忍嬸不可忍”,張繡憤而起兵反曹。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此事,讓他和曹操結下了不解之緣。

歸附曹操
曹操雖然成功逃了出來,但是折損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大將典韋。
這還沒完,曹昂的死,使得曹操的妻子丁夫人和他鬧起了別扭。此時的曹操別提有多煩心了。
這也使得他對張繡的怨恨不斷加深,甚至說出了“不殺張繡,我誓不為人”的話。
第二年,曹操卷土重來。這一次他率領了更多的軍隊,打算徹底將宛城給踏平。結果,開戰(zhàn)沒多久,曹操就接到許都的急報。原來袁紹趁著他大軍在外,打算突襲許都,奪走漢獻帝。

曹操一下子慌了神,和漢獻帝比起來,張繡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即刻下令撤軍。
結果就在這時候,賈詡出手了。張繡采納賈詡的建議,大敗曹操,大勝而歸。這一戰(zhàn),也使得張繡對于賈詡的佩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打定主意:以后只要是賈詡的主意,他一定照辦就行。
這也就是為什么,后來曹操和袁紹都派人招攬張繡的時候,他會聽從賈詡的建議,投奔曹操。
張繡投奔了曹操,這賈詡自然也就成了曹操的手下。

只不過到了曹操這里后,賈詡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起來。每逢大事,他都是一言不發(fā)。如果曹操點名要他說點什么,他也都是敷衍了事。
比如官渡之戰(zhàn)前夕,曹操就曾問計賈詡:“先生,你看我想要戰(zhàn)勝袁紹,這仗該怎么打?”
結果賈詡卻顧左右而言他,說道:“丞相把心放肚子里好了。袁紹在精明、勇敢、決斷、用人四個方面都不如你,這仗還沒開始打,你已經(jīng)勝券在握了。”
曹操聽完,只得一臉苦笑地離開了。

到后來,賈詡干脆閉門不出。除了上朝,他壓根不和其他同僚接觸。對于賈詡如此不合群,自然有人感到不滿。這些人經(jīng)常在曹操面前惡語中傷,但是曹操卻不以為意。
事實上,賈詡的表現(xiàn)正合曹操的心意。曹操生性多疑,對于“毒士”賈詡,他是很忌憚的。如果賈詡過多展露才華,而且合群,那么遲早會卷入朝堂的紛爭之中。以賈詡的性格,一旦他出手,曹操都不一定能承受后果。
所以,在曹操看來,賈詡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最好了。
其實,賈詡正是一開始就看透了這些,才選擇閉口不言,疏遠同僚的。

只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賈詡想要置身事外,有些人卻不樂意。
有一次,又有人詆毀賈詡。不過這次這人動了些腦筋,他告訴曹操:“大王,我發(fā)現(xiàn)這賈詡看上去不與朝臣往來,其實他暗中有接觸您的兒子曹丕。這賈詡怕是在暗中支持曹丕。
曹操聞言,臉色立刻陰沉起來。對于曹植、曹丕之爭,他心知肚明。他也一直在二人之間搖擺不定,無法下定決心。他允許曹操、曹丕爭奪世子之位,卻很忌諱大臣參與其中。因為那樣會引發(fā)曹魏的內耗。
他派人一查,曹丕前不久確實去見過賈詡。于是派人將賈詡叫來。

說實話,賈詡也是夠倒霉的。曹丕找到他,是問計該如何戰(zhàn)勝曹植。賈詡不想?yún)⑴c到這兩兄弟的爭斗,于是隨口敷衍了幾句,就將曹丕打發(fā)走了。
他賈詡不想惹事,就想安穩(wěn)過日子。既然事情偏偏找上他,他也只能久違的“露一手”了。
面對曹操的質問,賈詡沉默許久。最后才幽幽開口道:“大王這番話,讓我想起了袁紹和劉表。
曹操是個聰明人,立刻明白了賈詡的意思。袁紹和劉備,在選定繼承人一事上搖擺不定,最終釀成大禍。

袁紹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斗,讓曹操撿了便宜。劉表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也是互相爭斗,這才便宜了曹操和劉備。
賈詡這是在提醒曹操,應該盡早立世子,以免夜長夢多。而世子一旦確定,大臣們也就不會再參與其中。
正是因為賈詡的這一席話,使得曹操下定了決心。雖然他很偏愛曹植,但是曹植這人太不靠譜了。以大局為重,世子之位應該由曹丕來坐。
就這樣,賈詡僅憑一句話,就幫助曹丕戰(zhàn)勝了曹植。曹丕繼位后投桃報李,加封賈詡為太尉,位列三公。

明哲保身
雖說當上了三公,但是賈詡的行事作風依舊沒有改變。還是主打一個低調、生人勿擾。
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他不去參與,也不想?yún)⑴c。以至于不少人都忘了朝堂上還有這么一號人物。
但是這并非表示他對外面的事情都不聞不問。有一次,曹丕私下咨詢賈詡,他想出兵,應該先攻打東吳,還是先攻打蜀漢。
賈詡幫他分析了魏蜀吳各自的情況后,說得頭頭是道。最后,他建議曹丕先休養(yǎng)生息、安撫百姓。當時曹丕志得意滿,沒有采納賈詡的建議,執(zhí)意出兵攻打東吳。結果損失慘重。

此時,曹丕才知道賈詡的老謀深算,后悔道:“我當初真應該聽取賈詡的建議?!?/p>
此后,雖然賈詡依然少言少語,但是曹丕對賈詡反而更加敬重了。
黃初四年,賈詡去世。臨終之際,他將幾個兒子叫到身邊,交代道:“我去世之后,你們一定要為人低調。切勿參與到朝堂的紛爭中去,更不要去站隊。很多事情連我都看不清,更別說你們了。一旦站錯隊,那就是我們賈家的災難。
賈詡去世后,他的幾個兒子聽從賈詡的告誡,一生低調做人,與人為善。從不參與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中去。

所以當司馬懿奪取曹魏大權,對朝堂上展開清理的時候。無數(shù)大臣受到牽連被處死,但是賈家上下卻安然無恙。即使到了東晉,賈家依然是朝堂上的高官顯宦。而這一切,都是源于賈詡的先見之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