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這里風光旖旎、蔚然壯觀,自古以來就有無數(shù)遷客騷人著墨于此。是李白筆下的“日照香爐生紫煙”,是蘇軾眼中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是陶淵明口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廬山,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地標”。1937年,蔣介石發(fā)表“廬山談話”,國共合作抗日正式開始。1959年,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在這里召開。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在這里召開。1970年,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在這里召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解放軍高級將領(lǐng)張愛萍或許也對這里印象深刻。

1959年的一天,張愛萍接到了一個來自中央軍委辦公廳的電話,電話里通知他立刻趕赴廬山參加會議。

張愛萍對參加會議沒什么興趣。彼時,他剛到成都。張愛萍時任中央軍委委員,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他剛剛結(jié)束在西藏的平叛斗爭,正準備放松一下緊張的神經(jīng)。

于是,他打電話回北京,表示平叛工作強度大,自己已經(jīng)十分疲憊,因此,想要請假,不去參加會議。時任總參謀長的黃克誠體諒下屬,沒有多想,就同意了張愛萍的請求,準許他不參加會議,在成都休養(yǎ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央不允許請假,你立刻返回北京,去廬山開會!”當天晚上,張愛萍又接到了來自黃克誠的電話。這次,張愛萍感到,已經(jīng)推脫不掉了,這個會,必須去開了。

7月,中華大地上一派盛夏的景象。

張愛萍坐上了從北京前往廬山的飛機。他既不知道這次會議要討論什么,不知道誰會參加這次會議,也不知道為什么不允許請假。他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小女兒,一同飛往廬山。

張愛萍更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廬山已經(jīng)風起云涌。

在張愛萍到達之前,廬山會議已經(jīng)召開了一段時間。這次會議,目的在于糾正目前存在的一些錯誤。1958年,為了“多快好省地建設(shè)社會主義”,大躍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nèi)鋪展開來,但是,在建設(shè)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盲目急躁的現(xiàn)象,為了糾正這些錯誤,將社會主義建設(shè)拉回正常的軌道,中央已經(jīng)多次召開會議,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黨內(nèi)也逐漸認識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次在廬山召開的會議,正是為了鞏固糾正“左”傾的成果,進一步明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但是,歷史的進程并不總是順利的。7月14日,彭老總以個人名義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尖銳地指出了當前運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這就是著名的《萬言書》。毛主席拿到這封信后,引發(fā)與會人員討論,并在大會上對老總的意見進行了批駁,會議迅速由糾“左”變向反右。

張愛萍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感到既熟悉又真切。熟悉的是,信中提到的很多現(xiàn)象,都是自己在考察中的見聞,是他向彭老總詳細匯報的;真切的是,信中的觀點,他十分認同,他看到了彭德懷這位滿懷韜略的革命家,對國家發(fā)展的謀劃,可謂針砭時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張愛萍表達出了對彭老總寫信的贊嘆,贊嘆他的眼界,贊嘆他的勇氣。然而,會議并沒有朝著他們預想的方向發(fā)展,彭老總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反右也成為了新的會議主題。

下廬山后,張愛萍面露難色的對妻子說道:“出事了,我把彭老總害了?!边@次會議對個人的影響是深刻的,彭老總不再被重視,而張愛萍在“文革”期間,也曾因為對彭老總的大加贊揚而受到批斗。

張愛萍一直都在后悔這個決定。彭老總是他的引路人,是他的伯樂。早在長征時期,張愛萍就跟隨老總征戰(zhàn)南北,老總也很欣賞他的軍事才能,即使張愛萍曾犯過一些不大不小的錯誤,彭老總也從來對事不對人,既糾正張愛萍的工作偏差,又步伐愛才惜將之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晚年的張愛萍,依然在表達,自己當年的支持,似乎“害了彭老總”。張愛萍或許后悔當年的支持給彭老總帶來的不好的影響,但應該從未后悔過支持彭老總這件事本身。

歷史的樣貌千變?nèi)f化,沒有人可以永遠站在正確的一方,但一顆為民的真摯的心永遠都不會錯。